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四百一十章 远在天边的家产肯県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四百一十章 远在天边的家产肯県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寂静的屋内,张阳说完话看向窗外的夜色,今夜的星光很微弱,倒是月光明亮。

从窗户可以看到骊山远处的山麓,山脉看起来很漂亮。

不论历史怎么变迁,只有这种景色是亘古不变的。

听到窗外孩子们的吵闹声,张阳这才把思绪拉回来,“陛下一天可以攒下多少钱?每天攒下几钱可以支撑起这么大的工事?”

李世民皱眉思量着,当年多么惊险的场面都过来,放缓呼吸后也让他缓缓平静下来,考虑着要如何应对这番话。

以前在沙场上,还是在玄武门,当年所面对的凶险可以说是走在刀尖上,没有退路也没有选择。

再看眼前的张阳和李泰,眼前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

张阳语气平澹,继续讲着,“按照宫中用度一天十贯钱来算,陛下就算是一天节省五贯钱,得没错吧。”

看李世民没有答话,张阳又道:“现在朝中用度依旧捉襟见肘,在这个情况没有缓解之前,陛下的所有支出保持不变,至少两年陛下才能节省出能够让工事开始的银钱。”

听姐夫说完,李泰闭眼开口道:“可是工事一旦开始就不只是一年的事情,或许三年,或许五年,用节省两年的用度来建造工事,按照父皇攒钱的速度,原本三到五年的工事拖六年乃至十年,届时父皇都快五十岁了。”

“魏王殿下说得没错,河西走廊不比关中,那里的气候并不稳定,一旦到了风季又要停工。”

“可陛下别忘了河西走廊除了用于防御和进攻,它的商用价值一样很大,当下西域已经平定,安西四镇的交还只是时间问题,吐蕃不再作乱,或许明年就是西方商路最稳定的时期,也是贸易最好的时候,我管这个叫做窗口期,也是最好的时机,错过这个时机想等下一次,也不知道需要多少年。”

“时机难得,天时地利不会只站在大唐这一边,前隋因为对西域的放松而错失了河西走廊,从而被吐谷浑盘踞,这条路一断便断了多少年。”

“若可以设置商税在河西走廊,陛下可以在短时间内收回成本,甚至可以用这笔多出来的税收用作其他的安排,何乐而不为呢?”

李世民冷静地分析着这些话语,房玄龄,长孙无忌,尉迟恭又或者是岑文本,他们都分析过这件事的利弊。

想要修建嘉峪关朝中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忍一时痛,得到的好处能够绵延后代。

张阳的话语也没错,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时机,要是能够一劳永逸。

张阳低声道:“玥儿的皇爷爷说陛下变了,当初果敢的天策上将去哪儿了?”

这些低语不断在脑海中缭绕,李世民冷声道:“朕要如何做,不需要你来指指点点。”

张阳重新坐正,脸上带着笑容,“臣失言。”

李泰一直闭着眼,不想面对现在这般的父皇,这要是换做别人敢这么和父皇说话,早已是刀下魂了。

光是这么坐着,都可以感觉父皇怒火在烧。

李世民听着自己的呼吸声,“骊山能拿出一万贯是吗?”

终于开口了,张阳笑着点头,“可以先借给陛下一万贯,至于之后的工事还需要多少银钱,陛下可以再做定夺,为了大唐富强。”

“为了大唐的富强?朕怎么觉得你是在为自己谋利。”

张阳笑道:“陛下误会我了,我只是希望有一个能够与陛下合作的机会,帮助陛下建设功业,为社稷做贡献,也是我应该做的。”

李世民喝下一口茶水,“你讲条件吧。”

“喏。”张阳拱手道:“首先以吐蕃的圣山作为抵押交给我。”

“只要吐蕃的那一片雪山?”

“这只是前提。”

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知道眼前的皇帝随时都有发作的可能。

张阳尽力让自己笑得和善一些,“满足这个前提,我们才能谈之后的条件。”

李世民稍稍点头,示意继续说下去。

“一旦嘉裕山工事完成,以后的河西走廊通商所得赋税都要分给骊山五成,并且允许我们骊山在河西走廊率先挑选位置开设分店。”

“好一个为了建设功业,张阳啊,你说得言之凿凿,皆为利来。”

张阳清了清嗓子,“陛下要相信我的人品。”

李世民放松身体,将身体的重量放在后方的靠背,手腕放在扶手上,“几次三番这般与朕谈条件,你可知朕有多少次想要活剐了你?”

张阳无辜地眨眼,“陛下对我有成见?”

“朕就不该让张公瑾做你的老师,他到底教出了一个什么东西!”

“我想在陛下的梦里我一定死了很多次,并且死状也一定很丰富。”

李世民冷哼道:“你倒是敢说。”

“陛下要是觉得可以,我们就此立下字据如何?”

夜里的山风有些大,李世民还在犹豫着。

楼下传来李丽质的话语声,似乎是她想要上楼见父皇被太监拦下了。

李世民看向站在一旁的太监,“拿笔墨来。”

“喏。”

一张宣纸铺开,李泰拿过毛笔低声道:“父皇,儿臣来书写吧。”

李世民这才点头。

张阳每说一句话,李泰便写下一句话。

一份契约就这么写在了纸上,写完之后李世民这才确认了一番。

“陛下,要是觉得没有问题了,便可以画押了。”

太监拿出一个木盒子,再从盒子中取出一个印信,这个印信是当初秦王府的,印下写着的便是天策上将四个字。

张阳也在契约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做完这一切,张阳收好契约起身,“明日便会让人把银钱送来。”

李世民也站起身,“此事朕不希望有外人知道。”

“那是自然,其实这笔钱陛下一时间若是还不了,就当是我入股了,入股的意思是以后河西走廊的赋税我与陛下平分。”

又觉得这话有些不对,这才改口又道:“陛下,我们骊山所分一切都是商税,至于其他的赋税骊山一概不碰。”

“行了,朕也该下去了,孩子们要着急了。”

李泰连忙站起身行礼。

走下楼的时候,李丽质也不再吵闹了,她正在和李玥下棋。

看着棋局,李丽质败势明显。

随着李玥推车上前,“将军。”

李丽质茫然无措地看着棋盘,还没想明白自己怎么会输得这么快,小脸上尽是懊恼。

“不如朕与玥儿下一盘棋如何?”

李玥整理着棋盘,“其实,女儿以前就想与父皇讨教。”

父女俩相对而坐,长孙皇后带着孩子们先去了楼上准备休息。

李泰也离开了。

张阳站在一旁看着父女俩下棋。

李玥的棋路其实很简单。

倒是李世民面对自己的女儿也没有手下留情,每一步都是杀气腾腾的。

李玥缓缓推出一步应对。

见李世民还在思考,李玥问道:“不知道夫君与父皇所谈之事可否顺利。”

李世民挪动自己的卒子,“此次修建嘉峪关,有你们夫妻相助,一定可以顺利落成。”

李玥点头道:“有了父皇的封赏,才有我们如今的家底,为社稷都是应该的。”

话是这么说,李世民也不会让自己的女儿和女婿倾家荡产来驰援社稷。

杀鸡取卵是愚蠢的行径,不如看着骊山的发展,有个敛财有道的女婿,李世民更喜欢骊山成为社稷的钱袋子。

“朕的这个女婿胃口真是越来越大了,胆敢动河西走廊赋税,谁又能说出这般话语。”

张阳站在一旁没讲话。

“父皇,骊山的工厂越做越多,每年所交的赋税也是最多的,去年我们骊山所交赋税可以抵上周边数个郡县之和,女儿以为父皇应当庆贺才是。”

“若是骊山拿出去的银钱不收回成本,骊山的发展便会停滞不前,这是父皇与女儿都不想看到的结果。”

父女俩三两句话表明了立场。

李世民向女儿抱怨,女婿索要太多。

李玥向父皇解释,骊山的银钱也不是白给的,若不能收回成本,夫君不会出钱,父皇也只能在宫里着急。

皇后不止一次说过,李玥的成长很快。

从当初还是个十四岁的小丫头,到现在李玥言行举止端庄大方,善于思考明白事理。

【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yuanapp.】

时间很神奇,现在的李玥婉如脱胎换骨,成了一个让朕这个做父亲的都不敢小觑自己的女儿。

她的眼神中也没有胆怯,更多的是一种尊重,谈吐与举手投足多了几分张阳的影子。

女儿长大了,能够独当一面做父亲的自然高兴。

可当自己的女儿也成长为一个让父亲不能小觑的人,李世民心中有欣慰也有无奈。

陪伴玥儿长大的是张阳,不是朕。

玥儿的一身本领是她的天分也好,还是张阳的悉心教授,她都已经褪去了孩童时的懵懂,能够与朕对坐而谈,不露怯色。

终于父女俩的棋局有了结果,一局棋以平局结束。

“父皇承让了。”

“呵呵呵……”李世民笑道:“不是朕承让了,而是朕生疏了。”

“父皇处理国事劳累,要多注意身体。”

李世民抬眼看向窗外的夜色,“不早了,你们早点回去吧。”

“女儿告退了。”

李玥站起身被夫君牵着手离开。

不多时,长孙皇后走到李世民的身后,“陛下觉得现在的玥儿如何?”

李世民叹道:“他们夫妻俩以后会很富裕的。”

长孙皇后慈眉笑着。

骊山夜色下,夫妻俩正在往住处走着。

李玥的脚步很快,这里的景色经常看,她总是看不腻。

自家的土地哪怕多一些变化,都能让她观察许久。

杨婶正好走来,她低声道:“小武带着小熊先回去了。”

走在渭水河边,李玥点着头,“其实那盘棋是故意走成平局的,父皇的心思好似很乱。”

“你父皇又欠了我们家一笔钱,他的心情能好才怪。”

说着话,张阳从怀中拿出契约,“这是契约,我还顺便把吐蕃的雪山要过来了。”

李玥狐疑地接过契约。

回到家里,点亮油灯之后,她打开契约仔细看着,除了以后河西走廊五成的商税,还真把吐蕃的圣山做了抵押,交给了骊山。

李玥扶着额头,“夫君还真是……”

“我为了让媳妇开心,是不是特别大手笔。”

“雪山在吐蕃又不能搬来,这份家产只能有生之年去看看了。”李玥失落地喝了一口温开水,“以为夫君会要些更实际的。”

“更实际的?”

“对。”李玥点头,“要是能够多要几亩地就更好了。”

吐蕃那一大片雪山的价值还不如媳妇眼中几亩地。

张阳很想大声说,那片山脉可是喜马拉雅山所在呀。

李玥放下自己的茶杯,“雪山之事倒也算了,契约已经立下,自然是不能再做更改,届时好好经营河西走廊,要是能够通过商税来弥补这些银钱,雪山算是白得的。”

说完这些,李玥再是点头道:“掌握了雪山,就掌握了吐蕃的后方。”

张阳在躺椅上做着,摇着扇子一手拿着书籍,“其实天山也不错,还要等西突厥什么时候平定了,我们才能打天山的主意。”

“天山?”

“在那里有一个西域通往西方的隘口,就算是波斯人想要进入西域,再进入中原也要经过那条道,东起喀密,途经尹犁河,穿过河谷便是天山腹地,此为天山道,这条路绵延两万里,直抵西方另外一片世界。”

李玥没见过天山,更没有去过,只是在典籍中略有记载,就算是记载也只有一两句。

“天山上真的有天池和雪莲吗?周穆王真的去过吗?”

“谁知道呢,这种事情谁说得清。”

李玥从房间中拿出要换的衣物,“夫君,早点睡了。”

李世民在骊山避暑的第二天,李义府也准备好了前往高句丽的行李。

张大象和许敬宗一起送他。

“这份卷宗上写着的就是你在高句丽需要做的事情。”

卷宗有封蜡封着,见他要打开。

许敬宗连忙讲道:“等到了辽东地界再看不迟。”

李义府看着东方,“此去数年,希望来时许侍郎能够信守承诺,给下官一份前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