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三百九十九章 那是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三百九十九章 那是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这些孩子真是越来越难管,朕时常想着把他们丢在骊山,也让宫里清净,”

“孩子嘛,活泼一点总是好的,要是宫里没了这些欢声笑语,倒没了生机。”

李世民点头,“朕发觉与你交谈,不谈国事的时候,还是很舒坦的。”

“其实我们闲暇之余也能谈国事的。”

“住口,朕今天不想谈国事。”

谈话之际,一个太监快步走来,“陛下,礼部三位侍郎求见。”

李世民收起心神,低声道:“来做什么?”

“说是吐蕃的国书到了。”

李世民重新收起心神,端正坐好

刚说着今天不想谈国事,一听到吐蕃的国书到了,这位皇帝立刻打起了精神。

“把人带来。”

“喏。”

要是大安晚几天去幽州赴任,说不定还能亲自与大素告别。

现在想来以大安的脚程,早已是出了潼关。

许敬宗带着张大象和张大素快步走来,他递上一卷国书,躬身行礼道:“陛下,这是吐蕃赞普。”

李世民一手拿过仔细看了起来。

张阳上前瞅了眼,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吐蕃文字,小声道:“陛下看得懂吗?”

李世民沉声道:“为何吐蕃人不写关中文字?”

很好,这说明皇帝瞅了半天根本没有看懂这上面写着的是什么。

许敬宗小声道:“陛下,外交院已经核对,上面所写事宜与我们送去的国书相同,还有三十万贯吐蕃一时拿不出来,于是决定用圣山作为抵押。”

李世民沉声道:“听说你们礼部也派出了不少文吏前往吐蕃?”

许敬宗点头,“确实如此,会有人轮值吐蕃,每两月换人,以此来看着吐蕃的发展,并且教授吐蕃人中原文字和中原书籍,等以后所有吐蕃人都会写中原字了,大唐和吐蕃的来往也能方便不少。”

李世民心满意足收好这份国书,“朕很期待吐蕃能够收入大唐版图的一天。”

张阳拱手道:“陛下,礼部对吐蕃势在必得,就算松赞干布不给,我们也会抢过来。”

“抢?”李世民冷哼道:“要朕真的抢了天下人如何看朕?”

“陛下的意思是眼下松赞干布已经认怂,我们要在欺负他面子上过不去?”

李世民一手拿着国书,惆怅道:“听说你最近在看一些儒家典籍?”

张阳点头,“学习一下,以前也没少看,只是最近看得多。”

话锋一转,又是好奇,看着李世民的神色,“陛下怎么知道的?”

“青雀说的。”

“原来是这样。”

许敬宗带着张大象和大素行礼,“臣等就先告退了。”

李世民点头,“外交院如有需要尽管向中书省提。”

“臣明白。”

看着三人离开,张阳陪着李世民在村子里散步,带着宫里的皇子公主们来骊山,也能让太上皇散散心,再怎么说他老人家也牵挂这些孙子孙女。

李世民看向那一片麦田,“麦酒什么时候……”

“最快九月。”张阳斟酌道:“陛下要是着急也不是不能做,只不过现在就割了麦芽与祸害庄稼无异,陛下要是想祸害,那就去找别人家的庄稼,我倒是没意见,反正骊山的不行。”

“哼,朕还不会为了一时口腹之欲就去祸害庄稼,那便等到九月。”

“今年的麦子长得不错,关中又是丰收的一年。”

“吐蕃的盐湖中确实有盐矿,已经安排人提炼细盐。”

“臣恭喜陛下终于到了用盐自由的这一天。”

李世民的脸上带着笑容,有了细盐的来源确实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这件事对朝中来说是天大的好事,往后控制盐价也不用看他人脸色。

“你是不是早就看上了吐蕃的盐湖,这才筹谋许久。”

张阳放慢脚步,“吐蕃确实也有很多资源,相对于吐蕃的资源其实辽东的地理优势也很重要。”

“愿闻其详。”

“陛下,平定了辽东便是掌握了东征的大门,并且辽东靠海,这还将是出海的一大步,那大海之上宝藏更是等待着陛下去挖掘。”

李世民点头,“你我君臣相处这么多时日,朕发觉每一次你说出这种话的时候,你便早有了打算。”

“让陛下见笑了,我只是不希望陛下错过了机会,这是让大唐富强的大好机会。”

“你该多读圣贤书,心中多存良善之念,多行好事,多给他人退路。”

“要说别人说这话也就罢了,可陛下说这种话,我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我以为陛下不该是个劝人善良的人,我们是君臣也是家人,您是我的岳父,我们大可以坐地分赃。”

“坐地分赃?”李世民神色不悦地挥了挥衣袖。

在村子里留了半日,李世民便让李承乾带着孩子们回宫。

村口,李丽质对李玥依依不舍,“皇姐什么时候来宫里看我。”

李玥笑道:“过两日便去宫里。”

“小武不要学得太快,我都跟不上了。”李丽质委屈地讲着,最后还是坐上了回宫的马车。

张阳看着马车远去,目光也一直看着远方,狄知逊入仕了,薛仁贵也出现了,还有一个裴行俭正在河东。

“夫君在想什么高兴的事?”

听到媳妇的话语,张阳收回目光,“确实想到了高兴的事情。”

“与我说说夫君在想什么?”

任由媳妇牵着自己的手,张阳低声对她讲着,“大唐初立的时候一切都是百废待兴。”

李玥点头,“自记事以来,在宫里所见皆是破败,皇爷爷几次三番想要修建宫殿,因此发了很多次脾气。”

深吸一口气带着粮食香味的空气,李玥感慨道:“现在好多了,很多地方都在重建。”

张阳咧嘴笑着,“嗯,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其实大唐休养生息这么多年一直都在积蓄实力,越来越多的青年翘楚崭露头角,他们有的可以成为谋臣,还有能够征战沙场的武将。”

夫妻俩一起走向马车。

“他们就快来了,那是一位位名传史册的人物,诗篇震烁古今,人口和粮食储量达到前所未有的巅峰的时期,那会是一个非常波澜壮阔的时代。”

李玥狐疑道:“好像夫君已经知道了以后会出现什么人一般。”

“我只是相信这片土地可以孕育出很多的英雄好汉,武将谋臣无数。”

李玥下意识看了看自己的小腹,再抬头看向夫君,“以后会是一个能人无数的年代,那夫君也是其中之一?”

“我啊。”张阳揽着她的腰,“我还打算三十岁退休,咱们数钱数到手抽筋不好吗?”

早就料到夫君会这么说,李玥没觉得太意外。

封侯拜相的上官仪现在就在村子里,以及能够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贵,奔袭千里灭国王玄策,文武两全的裴行俭,狄知逊,狄仁杰还有往后众多能人,他们给大唐的史册增添了许多色彩。

虽说现在还远,不过尽可能活得长久一些,将来好目睹这些人的风采。

皇子和公主们离开了,李渊正收拾着满地的玩具,这些孩子来骊山一趟,整个村子也是闹哄哄的,就连村中的狗都躲得远远地不敢靠近。

此刻小熊正扒着树枝躲在树上。

一直到小武喊它了,它才肯挪动着肥硕的身体慢慢悠悠爬下来。

夫妻俩帮着李渊收拾玩具,说来这都是以前做给媳妇玩的,后来断断续续也做了一个才有了现在这一堆。

李渊直起身子将这些玩具全部装在一个箱子。

张阳把箱子搬入屋中,“下次她们回村子了,还能拿出来继续给孩子们玩。”

李渊抚须点着头,脸上有笑容眼神中倒都是疲惫。

张阳讲道:“夏至这才过去,马上就要入暑,您老也要注意身体小心中暑。”

“村子里这么多大夫,他们围着张公瑾一个人转还不够,还要围着朕转,闹心也罢,疗养也好总归这都是你的心意。”

张阳再是行礼,“您是玥儿的爷爷,也是我的爷爷。”

傍晚的天空又是阴云密布,眼看又要下雷雨。

张阳带着媳妇和小武,还有小熊坐上了马车,急匆匆赶回长安城。

等到了长安城的时候,雷声已经隆隆作响。

一家人加快脚步,刚刚到家大雨便倾盆而下。

宫里,李治站在雨中正看着眼前的一个水池,让一匹马儿站在小船上,一直看着船体下沉。

他对一旁的太监道:“你跳下去在水面碰到船侧面的地方做个标记。”

几个太监护在一旁,给李治撑着伞挡雨,“晋王殿下,快快回去吧,这淋了雨,着凉生病了老奴可如何交代。”

“今天一定要把这道题解开!”

李治大声讲着,眼神坚定。

可晋王的这种行为在太监的眼中,如魔怔一般。

按照李治的要求做好标记,把马儿牵回了岸上。

李治盯着船体上浮,那条标记也上升了不少,他又开口道:“快往船上装石头。”

不远处,在李治的后方,李世民一直看着这一幕,老太监劝道:“陛下,还是让晋王殿下回来吧。”

李世民注目看着,“不妨事,就让他解题,他若是不解开此题寝食难安。”

老太监忧心地看着池边。

随着石头一块块放入水池,船体也开始下沉,一直等下沉到标记的位置,李治大声道:“够了!”

这群太监这才停止动作。

李治看着水位已经到了标记线,又道:“把小船上的石头都拿出来,放到一旁去称量。”

接连做了几次试验,看着每一次的结果相差并不大,这也说明了实验的方向是对的。

李治一路飞快跑着,再次跑回立政他向殿内的母后说着自己的成果。

“母后,孩儿发现水面对小船的浮力是几乎不变的,从而就可以对比出马儿的重量。”

看李治浑身湿漉漉的,长孙皇后皱眉道:“非要雨天去解题?”

李治还在憨笑着,“孩儿解开题目了,原来还有这么有意思的事情。”

长孙皇后又是摇头,对一旁的宫女道:“准备一碗姜水。”

“喏。”

李治喝了一碗生姜水驱寒,他的目光看着夜色,对眼前多了几分了解这让很是振奋。

当一个思考多日的谜题解开时候,这种成就感让他很满足。

再走到李丽质身边,看到皇姐正在做着数术题,“皇姐,这个题很难吗?”

李丽质目光从这道立方体运算中收回来,“这种题目算起来很费神。”

李治小声道:“我也能学吗?”

“你呀?你需要先拜了皇姐为师才能学。”

“我想拜姐夫为师。”

听着李治讲话,李丽质继续做着题,“那随你。”

“嗯,还是要拜姐夫为师。”

这一次的题目虽说是解开了,可因此晋王殿下也着了凉,一早便高烧不退。

太医署的医官来来回回安排着,李世民坐在殿内此刻也是心烦意乱,这能怪谁?

还不是张阳这小子出的题让稚奴茶不思饭不想,就算是冒雨也要把题目解开。

看稚奴他还痴痴地笑着,李世民问道:“稚奴的病情如何?”

太医署监正卢照邻回话道:“晋王殿下因为淋雨这才着凉,不过眼下看来没有大碍,服用汤药之后这两天好好休养便好。”

听到卢照邻这么说,李世民也放心地点头。

李治虽然把题目解开了,但也因此淋雨着凉了。

李玥坐在屋檐下看着还在下的细雨,“既然没有大碍便好。”

杨婶低声讲着,“公主殿下也要注意冷暖,有着身孕更要注意。”

李玥耐心地给缝补着衣服,“夫君的这些旧衣裳一直不舍得丢,缝缝补补这么多次了。”

小武正在安静做题,小熊趴在她脚边。

院子里很安静,李玥看着手里缝补好的衣服,“家里还有粗布再给夫君做一身这样的衣服。”

也不知道夫君是什么癖好,总是喜欢穿这种短衣。

其实自己也有这种短衣,只是不像夫君可以穿得这般随意,也就只是在自己家里这么穿。

在夏天的时候穿这种短衣确实很舒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