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三百九十七章 赴任幽州的大安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三百九十七章 赴任幽州的大安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吏部内吵吵嚷嚷,在这里来往的官吏甚至都没有听到许敬宗到底和杨师道说了什么,人们还在不停议论着。

杨师道搁下手中的笔,“什么人?”

许敬宗递上字条,“就是这个人。”

杨师道看着上面的名字一时间眉头紧锁。

“狄知逊经过这一次科举,刚刚揭榜及第。”许敬宗解释道。

杨师道叫来一个小吏,“狄知逊可有安排了?”

小吏翻看着名册摇头,“还未有安排。”

杨师道重新拿起笔,准备书写又道:“就要一个狄知逊?”

许敬宗点头。“张尚书只说了这一个。”

张阳是朝中的一个另类,不过碍于此人既是女婿又有不少的功劳在身,年轻又性情古怪,能答应的自然先答应下来,至少不交恶。

杨师道圈起狄知逊这个名字,“人手安排也不是吏部一句话就可以,还要经过中书省和陛下批复之后,我们才能安排下去,至于狄知逊能不能入礼部要经过商讨。”

“那就有劳了。”许敬宗笑着讲道。

“你们礼部现在就有侍郎四位,按说人手在六部之中也算是富裕的。”

“别看我们礼部四位侍郎,那也是忙得不可开交。”

杨师道把名册重新交给一旁的小吏,“还以为你们会过问张大安的事宜。”

“下官冒昧问一句,朝中对大安有安排了?”

“嗯。”杨师道点头道:“赴任幽州。”

许敬宗收到话语,见还有不少官吏走入吏部,便起身道:“下官就先告辞了。”

杨师道点着头继续处理接下来的事宜。

走在回外交院的路上,许敬宗的心情很复杂,张大安要被派往偏远的幽州,原以为他会留在长安城。

外交院的门口,李孝恭和对方谈了许久终于以二十贯钱的价格,买下了外交院的旁两侧的房子。

等扩建之后,外交院的占地扩大了两倍,比之弘文馆更大与国子监相当。

张大象拿出银钱与对方在契约上画押。

收拾好地契,张大象看向李孝恭,“想来之后朝中会有人弹劾河间郡王。”

李孝恭满不在乎笑道:“他们能给老夫情面,将来是要回报他们的,这长安城有很多人想要与老夫结交,用合适的价格卖了地契,对他们来说老夫的人情抵得上这个价钱。”

寻常人家想要攀附权贵,若是以后这些寻常人家家中的子弟想要入卫府,只需要招呼一下,河间郡王就能帮忙。

对李孝恭来说以后的回报只是举手之劳,可对普通人来说他们掌握了一个入庙堂进卫府的机会,这种机会能够让他们家翻身。

能够入仕对他们来说这点银钱算得了什么。

这些年靠着长安城中这片地早已赚得了不少银钱,就算是把地卖了他们也能富裕地过上好几年清闲日子。

换个能够光耀门楣的机会,对他们来说这便是值得。

李孝恭不仅仅在军中有关系,更是当今陛下宗室中人,这个关系有人想巴结都还来不及。

这便是李孝恭能够以这么低廉的价格拿下这两块地的原因。

李孝恭待张阳如自家子侄,自张阳发迹以来,便是河间郡王带着。

俩人之间的情义自然不用多言。

看许敬宗回来了,张大象问道:“事情办得如何?”

许敬宗先是先看了看四下,“大象兄,能否借一步说话。”

心中带着疑惑,张大象跟着来到外交院的后院,“正要和你说我们外交院顺利拿下地契的事宜。”

许敬宗犹豫了片刻,叹道:“大安如仕了。”

张大象点头,“揭榜那天便知晓了。”

“下官去吏部打听了,杨师道说是要赴任幽州。”

幽州是边城,而且靠近辽东,往往也是战事频发的地方,张大象不解道:“为何是幽州?”

“下官也不明白,说是中书省已经有了打算。”

几天后的曲江池边,李世民还是不愿意在这个时候把曲江池赎回去,这里成为了一家人平时散心的地方。

今天下着雨,李玥和小武坐在水榭中煮茶作题。

媳妇小腹已经有了孕相,只不过穿衣在外看不出来。

在曲江池的入口等了许久,终于见到了张大象和张大安,张阳撑着伞道:“进来说话。”

两兄弟一起走入,细雨落在水面上的景色很好看。

沿着岸边都是一幢幢楼阁与亭台,走到一处楼阁的屋檐下,婶婶已经准备好了热茶。

伞是李玥做的,伞很小巧伞面上还绣着花。

张阳把雨伞递给婶婶,再给这两兄弟倒上茶水。

张大安看着四周,“这里便是曲江池,这么一看确实是一个散心的好地方,不过听说陛下有令禁止他人踏足曲江池,就连宗室中人都不行,兄长是如何能进入这里的?”

张阳笑道:“这你不用多问。”

张大安稍稍点头。

“此番赴任幽州什么时候动身?”张大象板着脸。

“已经和爹娘谈过了,弟弟明日便赴任了。”

“此去幽州苦寒之地,你又要吃多少苦?”话刚说完,张大象抬眼问道:“不知张尚书可否听闻朝中为何如此安排?”

“如果大象兄希望大安留下来,可以安排在礼部,那便不用远赴幽州了。”

张大象点头,他更希望事情如张阳这般打算的安排。

“两位兄长。”张大安起身一礼,“此去幽州,其实是因为我写过的一篇策论,当初考场考校,便写下了治理幽州的文章策论,这才会有朝中安排,让我远赴幽州,担任长史。”

张大象再是言语道:“幽州一地距离长安城遥远,又地处辽东一带,苦寒暂且不说,就那里的种种乱象,你年纪轻轻谈何治理?”

“兄长此言差异,辽东一带也并非苦寒之地,自汉以来便一直都有历代郡王经略幽州,辽东是北上的要道,时常读典籍,有历代典籍记录辽东一带地势乃广阔的平原,与草原接壤,还能建立前往高句丽的要道。”

“人多豪侠,习于戎马!因为数次战乱,这才会有耕种不兴可往往每过百年中原平定幽州得以安宁,便立刻体现其富庶所在,再有前隋帝开凿大运河,我便有七分把握来建设幽州,整顿辽东。”

张大象摇头又叹又是着急,“当年司马懿在辽东杀了多少人,杨广三次东征让辽东尸骨累累,到如今人心一直没有归附,你谈何治理?”

大安朗声道:“了解辽东民情民风,施以仁政以养民。”

雨还是下个不停,天空时不时传来隆隆雷声。

张大象欲言又止,以往木讷的弟弟竟然会还嘴了,愣是给他气笑了,再想反驳一时间更是想不起来要说些什么。

他拿起茶碗喝一口茶水,以示无奈。

张阳看着两兄弟争辩结束,澹然道:“大安有这般志向作兄长应该高兴才是,此去幽州或许有数年不能回长安,大安你当真考虑好了?”

“考虑好了。”张大安重重点头。

再看一眼张大象的神情,张阳给把茶水推到他面前,“大象兄不用太过着急,此番去辽东也是对大安的历练,我会让程小将军安排人护送。”

说到这里,张阳又加重自己的语气,“平安地赴任,平安地回来。”

张大安的目光很是认真,“此去也可检验多年所学,兄长就让我去吧。”

张大象又是三缄其口,再是闭眼沉声道:“你已入仕途,这是朝中对你的安排,我这个做兄长如何左右?”

老师家三兄弟,也就是大安是个最纯真的孩子,他的纯真也是老师心中的一份执念。

现在孩子大了,自然有自己的想法,也想要出去闯荡,不想一直活在家人的庇佑下。

张阳又嘱咐道:“此去辽东,就算没有治理好,也要平安回来,朝中能人众多还会有人接任你的。”

“兄长教诲,一定谨记。”

再看张大象还是闷闷不乐的样子。

张阳又道:“说是幽州乃苦寒之地,不过在我看来也不见得是坏事,经略辽东的重要性不比河西走廊差,潜力也是巨大,况且如果可以让辽东安稳下来,占据运河上游,就像是大安所言,只要好好治理一些年月,那里也可以成为一片富庶之地,大象兄不必过于担忧。”

都说长兄如父,在古人心中更是如此。

一家三兄弟,张大象放不下家中的老父亲,更放不下家中两个弟弟。

这个做大哥的,心里自然很不舒服。

兄弟们皆有一番自己的事业,当然是好,可自此多年见不到心中难免有失落。

“在去辽东之前,我还有一些话语想要说给大安听。”

大安低头躬身行礼,“兄长请说。”

听着雨水落在曲江池的水面的声音,张阳将以后的事宜和张大安说了一番。

“这不仅仅是事关外交院,甚至事涉往后大唐十数年之后的经营,大安现在你觉得去辽东真的只是简单的治理吗?”

大安低着头陷入了沉默。

张大象着急道:“这当真会如此?”

张阳摆出一个噤声的动作,“这件事我只在兄弟之间说,其他人我都不会说出去,辽东这个跳板能不能掌握好就全看大安了。”

张大安思量再三,“若要我治理幽州还要按兄长所言的提前安排,我觉得还要拿下幽州刺史这个位置,统管幽州一州之地,才能施展所长。”

“大象兄,你看大安还是挺有打算的。”张阳笑着看向两人,“幽州自古以来便是古九州之一,地位相当重要,不论中原多么混乱,总有这么几个枭雄想要经略幽州,西南太行山脉隔断辽东,而辽东往南只有一侧隘口可供大军出入,东临大海。”

张大象皱眉道:“地理位置优握,这才让辽东一带盗匪横行。”

张大安沉声道:“正因如此,辽东更需要整顿,更需要经略。”

大安是铁了心,怎么劝都不管用。

他站起身道:“两位兄长,我这便去骊山收拾,明日早朝便出发赶赴幽州。”

任由张大安离开,张大象沉默着。

直到大安走远,张阳笑道:“揭榜之后,大象兄知道大安入仕,心里自然高兴,现在知道他要奔赴幽州,难免会失落。”

张大象看着雨景忧心叹道:“大素远在吐蕃,去了中原的最西面,现在大安又要奔赴辽东,去中原的最东面,我们一家三兄弟天各一方,你说换成你能高兴吗?”

“大素也快回来了吧?”张阳低语道,风吹着雨来还有些凉收紧了自己的衣衫。

张大象点头,“昨天的消息,松赞干布已经画押,苏定方和牛将军也停止了进攻,最多半月大素就能回来了。”

“大象兄不用过分的担忧,这对大安来说何尝不是一个机会。”

“希望事情如你所想。”张大象喝完了碗中的茶水站起身。

张阳也站起身揣着手看着雨景,“狄知逊到礼部了吗?”

张大象点头,“给了一个文散官,帮我们处理文书。”

“外交院的事情辛苦你们了。”

“本就是分内只是说不上辛苦,河间郡王把外交院周边的地买下了。”

“银钱还够用吗?”

张大象点头,“够用一年。”

再和他嘱咐了对西域的安排,张阳送别张大象,这才把两兄弟的事情安排好。

李玥带着小武也撑着伞走来,“夫君都安排好了?”

“大安要去辽东,以后外交院也会和辽东有诸多联系。”

“嗯,多谢历练以后也能帮助夫君。”

第二天早晨,程处默带着几个人带着站在骊山的村口,此刻张大安正在与父母告别。

张公瑾叮嘱道:“既然幽州和外交院也有诸多联系,你在处理各项事务的时候尽可以大胆一些。”

“孩儿明白。”

张大安背着行囊走出村子。

程处默把牵着一匹马儿把缰绳递给他,“此去幽州,给你安排了几个人手,他们几个早年也都是卫府中的兵员,皆是好汉你去幽州赴任,这些年他们会照顾你,看你文弱的模样也需要人保护。”

四个壮汉向张大安行礼,他们齐声道:“长史放心,我们四兄弟护您周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