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二百九十七章 雪灾处理结果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二百九十七章 雪灾处理结果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甘露殿内,又有几个太监抬着一个盒子,盒子装着的都是满满当当各个村县的雪灾处理奏报。

这些卷宗中书省已经看过了一遍,处理好的与没有处理好的,都已经分类放好。

听着父皇要赏赐张阳,李承乾心里替他高兴,躬身道:“父皇,张阳说过其实我们骨子里一直都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历代以来遇到灾害中原一直以来都是如此。”

【新章节更新迟缓的问题,在能换源的app上终于有了解决之道,这里下载 huanyuanapp. 换源App, 同时查看本书在多个站点的最新章节。】

“他能说会道,还能写故事,呵呵呵。”

李世民笑得不屑。

李承乾点头,“与其说是张阳与你臣说,不如说这是一句提醒,不论是故事还是传说,以史可鉴都是如此。”

李世民重新坐下,“封赏的事情,朕会考虑。”

见父皇开始批阅奏章,李承乾躬身道:“儿臣告退。”

雪灾后的第二天,大雪开始消融。

众多的积雪融化,让土地成了泥浆,李泰踩着泥浆也顾不上狼狈,指挥着人把沟渠挖了出来,以郑国渠为起点将河水引流到附近的支流。

所谓八水绕长安,长安城周边的水系非常发达,这一旦出现内涝,影响了其他支流不说,还可能会淹了其他村县的田亩,影响了来年的耕种这可是大事。

“娘的,累死人。”

李泰坐在一块石头上,明明是大冷天,一群疏通河道的人也是浑身汗水难受。

有士兵策马而来,“报!魏王殿下,已疏通泾河,沛河。”

李泰缓缓站起身身上已经脏得不成样子,“明白了。”

“尉迟将军有令,接下来善后之事交给大将军与各县,中书省已经已经派人安顿,魏王殿下可以去休息了。”

听到这话,强撑的身体总算是放松下来。

李泰回头看向身后的一队队兵马,他们都投来了尊敬的目光,不论是棉衣还是治疗冻伤,这一切都是骊山出的。

朝着他们笑了笑,李泰稍稍行礼,带着自己的侍卫也离开了,一路赶回了村子。

这一次出动了五千兵马,人多的力量也很强大,再者还发动了各个村县的人,真正动员起来的足足有上万人。

一场雪灾消弭于无形是最好的。

走入骊山村,李泰舒坦地泡着热水澡,连日来没停歇,无尽的疲惫袭来,洗了澡之后便沉沉睡去。

这两天真的太累了,李泰愣是睡了一天一夜,醒来时候已经是第二天的午时,温暖的阳光照在村子里,闻着有包子的味道,感觉到肚子饿了。

李泰闻着味来到村子的球场,一个个蒸笼蒸着包子,趁着没人注意,他抬起笼子拿出一个大肉包子便啃了起来。

“魏王殿下,你吃东西怎么还偷偷摸摸。”

听到张阳说话声,李泰鼻子一酸委屈道:“你知道本王这两天是怎么过的吗?”

李玥在一旁捂嘴笑着,“慢点吃。”

“嗯!”李泰大口大口吃着。

再给李泰倒上一碗粥,放了一点咸菜。

坐下来一边赤字和,又抬头看了看皇姐和姐夫,这两夫妻正各自看着账目,“这一次的事情如何了?”

张阳喝着茶水,“放心,都已经摆平了。”

现在的大唐朝堂还算是精干,朝中虽然还是缺人,可李世民的手中不缺能臣,朝堂的执行力也不错,大家都没有其他的心思,一心都是为了社稷。

朝堂清明,群臣办事得力,这种情况是最好的。

李玥低声讲着,“父皇将这一次医馆用来治疗士兵们冻伤的银钱都付了,价格倒是公道。”

李泰把嘴里嚼着的包子咽下,“当时向父皇说过了,这笔银钱我来负担。”

李玥笑着,“有些事情可以青雀来办,但有些事情只能是父皇来办。”

看李泰皱眉一脸不解,张阳笑道:“医馆的银钱你父皇都付了,而且这笔银钱只多不少,其他事情也就都算了,但魏王不能去争夺军心,现在明白了吗?”

李泰不禁打了一个冷战,听姐夫这么一说也意识到自己在父皇面前说的话语,简直就是走在刀尖了,甚至可以感觉到背后的阵阵冷风。

差一点铸成了大错,身为魏王可以成为社稷的助力,但要去博取军心,这无疑是在挑战父皇的兵权。

张阳收起账目,“我这边没有问题了。”

李玥也点头道:“现在看来我们只要再卖出六千件棉衣,就能够弥补我们这一次的损失,只不过……过了冬季之后,等天气温暖了我们就只能卖价格便宜的棉衣,价格也会便宜许多。”

“这一次骊山支出太多,不论是人力还是物力,总付出三千贯之巨。”

折损的利润需要用时间来弥补。

上官仪带着朝中一队官吏走入村子。

张阳和李玥起身迎接。

来人是念诵李世民的旨意的,对方念得很慢,皇帝的旨意就是一道阅读理解题光是听着就让人感觉很费劲。

张阳接过圣旨的黄绢,打开又看着上面的内容,大概的意思就是骊山这一次支援朝中,接触雪灾有功,赐地三百亩。

至于李泰给了长安城驾马之权,并赐洛阳并坊地,赐地三百亩。

李泰的所赐封地在洛阳,并不在长安。

自古以来洛阳地位同样也重要,对于长安来说还有一个说法,叫作东都洛阳,其殊荣不小。

李泰和李玥分别拿过自己的地册与田册。

瞧了一眼李玥手中的田地,骊山以东,渭南一片三百亩都赐了下来,自此汝南公主的封地再加三百亩,只有封地没有人口。

送别宣读旨意的官吏,李玥拿着田册心情还算是不错,“来年我们有更多的土地了。”

“我记得那一片地还没开垦出来。”

李泰还沉浸在被封赏的幸福感中。

虽说大雪已经消融,阳光也是温暖,就是吹来的风依旧寒冷。

张阳和李玥带着骊山的骨干,上官仪,牛闯,武士彟三人走向那片新赐的土地。

在之前种了棉花的土地旁,就是渭南这片地。

牛闯低下身捧起一堆土,仔细观察着,“这里土质太松了,就连荒草都长得不多,想要开垦出来还要先养地才行。”

张阳看向上官仪,“如果我们能将这片地图建成我们的第二个作坊,赋税上不会有影响。”

上官仪回话道:“多少的田亩就要交多少的赋税,这是律法不能改。”

“如果我们以银钱来抵税呢?”

“以银钱来抵税确实可以,只是要向县里报备。”上官仪拱手道交给在下便可。

张阳看了一眼众人,都没有反对的意见,知道了工坊的生产力以及有了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益,大家都知道在田地上用来种植粮食,一年能够得到的粮食就是定量的,就算是一年种两季,收成会不会好不说,像今年收了麦子之后再种水稻,水稻的收成远远没有达到预期。

确实不如工厂带来的收益高,手中有着技术和资源,生产的货物根本不愁卖。

重新走回村子,李泰带着自己的侍卫还在胡吃海喝。

见自己的皇姐坐上马车,李泰匆忙擦了擦嘴,手里还拿着包子,“皇姐和姐夫这是要回去了?”

张阳点头道:“小武和小熊都还在家里,你皇姐放心不下。”

李泰还吃着包子,“我也该回禀父皇。”

这小胖子的胃口还挺大,从刚吃一直吃到了现在好像永远都吃不饱,张阳欲言又止,看他这两天也挺累的,就先不和他计较减肥的事情了。

夫妻俩回了长安城,李泰也收拾了一番,写了一份奏章也匆匆回了长安城。

上官仪看了渭南的那三百亩地,来到了蓝田县的县衙,此刻蓝田县的县丞刚刚收拾好县衙,之前尉迟恭的就驻扎在这里,昨日忙完了一切之后才离开。

这个县丞三十岁左右,据说还是朝中褚遂良的同乡。

上官仪和县丞说明了来意。

对方对上官仪也是毕恭毕敬,因为是公主封地中的人,如今骊山又做了这么一件大事,自然不敢怠慢。

上官仪又道:“朝中所赐三百亩地乃是皇帝,公主殿下有意在其上建设工厂。”

县丞又问道:“可是赋税的事情该如何办?”

上官仪解释道:“公主殿下的意思是税赋还是按照三百亩来交,我们并不会少交,还请县丞放心。”

“可是朝中……”

“至于朝中就算是来查问,按照户部的规矩,赋税可以由银钱抵付,只是价格与粮食相比更贵而已,这一点骊山可以负担,还请县丞如实上报便可。”

“上官兄,以你的才干不该只是栖身骊山才是。”

管理着骊山封地,难免经常要和这里的县丞打交道,俩人已经很熟了。

县丞佩服上官仪的才干,如果这个县丞由上官仪来担任,想必会更好,不论是学识还是才干自己都不如他。

骊山在四周的村县中都是传说一般的存在,骊山村这么小一个地方,太子魏王都经常去,就连太上皇李渊也在那里住过一段时间,更别说还有两位国公,一位郡王与神医孙思邈。

小小骊山村拥有如此才俊,能走到今天这一步,人们也不觉得奇怪了。

东宫内。

李承乾得知了父皇给予的封赏,“大安,你说这一次父皇是什么深意?”

太子揣测当今陛下的想法,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对的,张大安看了看四下没有人这才回话道:“太子殿下是说陛下旨意只说了汝南公主治理封地,驰援社稷,却一句话都没有听到张少师?”

李承乾皱眉道:“就连父皇也知道,治理封地不只是玥儿一个人的功劳,父皇却根本没有提及他。”

张大安纠结道:“太子殿下为张少师报不公,那太子觉得,陛下应该如何赏赐张少师呢?”

李承乾低语道:“如今张阳已经是东宫少师,可他在朝中没有任何的职位。”

“揣测陛下的心意确实不好,但臣以为陛下如此下旨意也不是没有原因,或许对张阳另有考量,可骊山村是公主封地便是封地,张少师虽说有功,可他终究只是陛下的女婿,陛下对张少师还是有防备,也有疏远。”

听着张大安的话,李承乾稍稍点头,“父皇对张阳没有这么信任。”

张大安点头:“臣也只是猜测。”

封地是公主的封地,张阳顶多是出力,而功劳肯定是封地的主人的。

虽说心中略有不平,可想到张阳和玥儿是夫妻,两人感情又很好,封赏玥儿和封赏张阳也没什么区别。

再者说最重要的是这一次的雪灾平定了,李承乾释然地笑了笑,“不过这一次雪灾能够平稳地过去是最好的。”

李泰到了长安城一路跑到了甘露殿前。

在甘露殿内,父皇正在听着各部的禀报。

等人都走了,李泰这才进入殿中,“父皇,儿臣前来复命。”

李世民颔首说着,“尉迟恭都已经说过了。”

李泰闭眼壮着胆子说道:“儿臣先前斗胆向父皇说了给将士们的医药费由儿臣出,如今儿臣知道自己做错了,特来请罪。”

听闻这话,李世民搁下笔,看着李泰,现在的李泰确实比以前瘦了,“现在还会喘吗?夜里睡得还好吗?”

听到父皇的关心,李泰心头一热,“儿臣这些日子会继续减肥,让父皇牵挂了。”

李世民双手放在膝盖上,沉声道:“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你自己心里清楚,这一次便算了下次注意。”

“儿臣以后说话定会三思再三思。”

“行了,你退下吧。”

“儿臣告退。”

看着李泰离开,李世民想要再重新拿起笔又搁下了,心中几番摇摆不定,最后站起身离开了甘露殿。

宫女和太监低着头站在一旁,不清楚这个皇帝此刻心里在想什么。

太子与魏王能够摒弃前嫌,为了生民可以站在一起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皇子和睦,君臣和谐多好的事情。

可眼下看起来这个皇帝很忧虑,心事很重的模样。

李世民回到立政殿,长孙皇后正摇着摇篮哄着小兕子入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