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二百九十三章 长安风雪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二百九十三章 长安风雪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闹肚子吗?”

“呵呵。”程处默不屑一笑,“是个人都会闹肚子,你难道不会?”

“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了,我这人比较讲卫生。”

对张阳的这种习惯,程处默很不喜欢,就像是一个好好的汉子,非要活得和女人一样干净。

俩人坐在一起吃着烤肉,然后安逸地看正在挨打的海空。

好一会儿之后,几人这才停手。

张阳问道:“还是没有开口吗?”

程处默摇头。

“我们小将军的钱呢?”刚刚打完人的壮汉喝问道。

“贫僧也不知道钱为什么没有送来,贫僧真的按照你们说的写信了。”

程处默吐出一口浓痰,“这倭僧不说实话。”

别看程处默年纪轻轻,这才刚刚戴冠成年一口老痰吐得很是熟练。

张阳摇头叹息。

程处默指甲抠了抠卡在牙缝的肉丝。

稍稍和他移开一些距离,张阳自顾自吃着自己这块烤肉,处默是个粗人,平时卫生习惯有点差,应该说大唐的武人卫生习惯都不是太好,而且洗澡也不勤。

倭僧求饶道:“倭国距离长安城路途遥远,也可能是路上出了意外。”

“出了意外也是你们自己的事情,与我们无关。”张阳揣着手站起身低声道:“明年要再不送银钱过来,就把他的供状交到大理寺。”

海空心如死灰跪在原地。

眼看就要到年关,忙碌了一年的骊山也要进行重新收整一番。

上官仪和武士彟整理着村子里的各项产业与收支。

总结人口,总结生产,还要做好村子每个劳作的人的酬劳分配。

今天村子,还有一件特殊的事情。

在孙思邈主持的医馆旁又开了一间新的医馆,牛闯看新落成的医馆,门匾上就写着骊山外科医馆。

“孙神医,为何要起这么一个名字?”

孙思邈抚须道:“这边是当年张阳的计划,他要开设一个大唐的外科医馆,专门用来治疗外科的伤病。”

“某没有读过什么书,听不懂这些。”

孙思邈抚须道:“外科除了治疗跌打损伤,还能给你治疗牙齿,又或者是腿脚不便利的问题,之前一直没做开设是因为手中的大夫不够,医馆开设至今,换了几拨人现在已经有三十多个,也够应付了。”

牛闯知道整个村子就是医馆还是赔钱的,尽管一直都没有赚钱也没有利润,张阳宁可一直花钱也不让医馆倒闭。

孙思邈神色凝重,“也有几个大夫是从宫里的太医署来的,我们给的银钱是太医署的好几倍,他们也乐意过来。”

“都说张侍郎爱钱,在治病救人这件事上,根本不省钱,反而不停地往医馆送钱。”牛闯心中感慨,一直以为张阳就是一个爱钱的才会想着挣这么多的钱。

原来他心中也是有一份高义。

孙思邈拿过一份药方仔细看着,这些大夫中也有一个团队,这个团队一直沿用至今,时常一起专研病情。

给张公瑾的药方也都是众多大夫几番商讨的结果。

或许张阳出于为了救他自己老师,顺手才开了这个医馆,不论怎么样还是佩服他能够持之以恒。

如今张公瑾病情看起来虽然不乐观,至少可以稳住一些病症,通过药汤或者适当的运动来平衡他体内的气血。

尽可能避免病情恶化,一个人的医术是有限的,寻常人家可能就请一个大夫,一个大夫治不了便换一个大夫。

张阳将这么多大夫聚集在一起,以一个团队的形势大家总结经验,一起来制定药方,来提出治病的方法。

大夫们可以从彼此的经验中得到收获,也能从中学到不少。

治疗方案一直再改进,用药由浅入深再到慢慢调理。

这种正面影响,或许就是张阳一直以来提倡的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吧。

等到张阳和李玥夫妻俩来到村子里,临近过年村子里摆了几桌团圆饭,还给了不少村民奖金,并且提出了明年村子的生产方案。

将生产方案交给上官仪,让上官仪与武士彟一起去安排。

与村民们坐在一起吃饭,张阳小声问着上官仪,“我去见过处默了。”

上官仪笑道:“处默如今办事稳重许多。”

张阳笑道:“又过去了一年了,你有没有打算再入朝堂?”

上官仪放下碗筷,“在哪里治理不是治理,都一样,或许在这里可以更好地放开手做事。”

武士彟讲道:“听说高士廉已经离开了朝堂,现在陛下非常依依仗长孙无忌,如此一来朝中大权都会落在陛下最信任的臣子手中,眼下不是回朝堂的好时机。”

上官仪没有做官的经验,可他对大唐诸多律法很清楚,也知道朝堂的结构这都是他长年积累下来的。

可是真要说做官的经验以及经历和实践上,上官仪确实不如武士彟来得多。

当然了这些都不能和长孙无忌这些老狐狸相比。

在村子里吃晚饭,把小武交给她的父母。

张阳牵着李玥的手走在渭水河边,杨婶站在不远处保护着警惕四周。

走到河边,李玥脱下自己的鞋子露出又嫩又白里透红的脚,她扶着夫君的肩膀,小心翼翼把脚放入河中。

“河水这么冷,你当真要这么做吗?”

“很久没有感受着这种冰冷彻骨的感觉了,我不想忘记那种感觉,我想一直都记着。”

张阳扶着她,看她把小脚小心翼翼触碰到河面,刚一接触到水面又迅速收了回来。

夫妻俩身体靠在一起,李玥再一次伸出脚,这一次接触到水面没有把脚收回来。

抱着夫君,直到双脚都放入河水中忍受着河水的刺骨冰冷。

感受着媳妇拥抱的力度,她闷吭了一声抱得更用力了。

“你这又是何苦。”

好一会儿之后,李玥这才把脚收了回来,张阳拿出燧石再拿出一根随身携带的小铁杵。

几次摩擦打出火花,点燃一堆干草。

先是让李玥坐下,张阳把她的双腿放在自己的膝盖上,稍稍靠近火源,又怕一下子温度太高。

双脚已经冻得有些发紫,这是寒冷下失血的情况。

张阳用自己的双手揉着她的脚,“现在好点了吗?”

李玥背靠着一棵树坐着,“嗯,不这么冷了。”

“过一会儿就好了,慢慢等血液流通了就行。”张阳也靠着树看着星空。

李玥低声说道:“现在这样的日子不容易。”

用这种行为来铭记当初的不容易,再来提醒自己珍惜当下,媳妇的这种行为倒是显得可爱。

张阳笑道:“其实也不用这样,有道是: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嗯,夫君做的好诗句。”

张阳老脸一红,“其实这诗句不是我作的,是一个叫做杜甫的人做的,是一首七言诗。”

李玥好奇道:“整首诗是什么样的?”

张阳朗声念道:“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即遣花开深造次……”

安静的夜里,回荡着张阳郎朗的念诗的声音。

“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长长一篇七言诗念完,李玥看着星空,这是第一次听见夫君念诗文,诗文很好,辞藻朴实却是意味深长。

被一种幸福感冲得头脑晕晕的,李玥重新穿好鞋子,夫妻俩带上小武一起回家。

李世民给了李玥令牌有了整个令牌即便是入宫也能入宫,来到已经宵禁的城门前也能进入。

在照顾儿女这方面,相比于教育与辅导,李世民更擅长用一种恩赐的方式来让他的儿女受到父亲的关怀。

这种近乎变态的教子方式,也就适合皇帝了。

回到家中,李玥带着小武洗漱完,她又细心看看小武的换牙情况这才回到自己的房间。

磨好墨水,李玥提笔将今晚夫君念过的诗文写下来,再通篇自己念了一遍,整首诗有一种“客愁。”又像是愁不醒的感觉。

春意本就是惬意的,但在诗词中确实春意恼了客愁。

夫君的客愁是从何而来?

或许是夫君离家太久与在朝堂中难以舒展自己的才华的缘故。

小武的手脚还显笨拙,她正吃力地把被褥铺好,又在被褥上爬着确认一番是不是有什么地方没有铺好。

学习数术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学龄前的孩子,精通数术的人在生活习惯上往往都是一丝不苟的,因为他们在推理和运算的时候也要做到一丝不苟才行。

“老师可以休息了。”

听到小武奶声奶气地呼唤,李玥这才脱下外衣,抱着小武入睡。

张阳还在院子里翻找着,轻轻踢开一个劲要往自己身上爬的小熊,从杂物间中拿出一个木桶。

小熊不喜欢住在它自己的小窝,它喜欢住在杂物房,因为这里木柴的味道很吸引它。

长久以为它早就把这里当作了他自己的领地。

而在它的领地里翻东西,对小熊来说这是对它领地的冒犯。

不顾它的爪子抗议,张阳将这个木桶搬出然后打开。

做炮仗的时候四周不能有明火,只能借着月光来做,院子里很安静,偶尔有几阵风声。

张阳耐心地往一个木桶中塞着硝石粉末,底部封住,几次尝试确认没有漏,再将其他材料缓慢倒入。

黑夜里没有其他声音,只有小熊那漆黑的眼珠子一直盯着自家男主人,这个时候的熊的眼睛是黑亮的。

月光下似乎还有些闪亮。

张阳拿出一块肉干丢给它。

小熊先是叼起肉干,爪子一边抓着,坐在月光下它靠墙蹲着,用一种最舒服的姿势享受这块肉干。

安静的夜里都能听到它咀嚼东西的声音。

忙活了两个时辰,藏好自己的做的东西,为了防止被小熊翻出来,还是用一个箱子盖住。

做好这些才放心地去休息。

今年冬季来得早,雪却来得晚,到了十二月的时候,长安城的第一场雪才来。

风雪很大,张阳坐在东宫看着风雪遮住了天地,“不知不觉风雪已经这么大了。”

张大安站在一旁道:“也比往年更大了,这么大的风雪还是少见。”

自从李承乾对大安改变了看法之后,也不让大安站在殿前了,而是让他站在左右时刻可以给一些意见。

李承乾看着风雪忧虑道:“风雪这么大,要不停了再回去,若是不行就在东宫过夜。”

张阳拱手道:“那倒不必了。”

继续把目光放在一册账目上,这是课外读物发售以来的账目,从当初印书到现在,整个十一月的售卖情况都记录了下来。

这份账目非常好看,而且由于是太子总领的读物,自然是不愁烦销路,光是那些读书人为了以后的仕途,就算是讨好太子也要买来看一眼。

再怎么说太子就是储君。

储君写过的书,他们自然要记得,万一哪天考问答不上来,仕途或许就完了。

一个东宫的侍卫被冻得哆哆嗦嗦跑来,“太子殿下,兵部尚书侯将军来了。”

李承乾放下账目,“快快请进来。”

“喏。”

等侯君集来到东宫已经成了一个大雪人,眼下官员们应该都在收拾行礼赶着回家休息才是。

“不知侯将军所来何事?”李承乾开口问道。

“回殿下,末将带着陛下的旨意而来,骊山制造棉衣以来御寒,陛下见之深知有大用,便让臣来告知张少师,希望张少师能够为军中提供棉衣。”

现在李承乾和张阳还有张大安身上都穿着棉衣,厚厚的棉衣内部包着棉絮,自然很暖和。

张阳犯难道:“侯将军这是要给卫府哪支兵马提供棉衣。”

李君羡闻言回道:“自然是军中所有人。”

张阳揣着手纠结道:“光是长安城的守军,少说没有四十万也有二十万了吧。”

侯君集没做否认。

张阳又道:“敢问大将军,如此多的棉衣要全部供给需要我们骊山忙碌多久,再说了我们村民干活都是要给酬劳的,不能让他们白干活,那都是收入。”

还有一章十二点发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