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二百八十五章 都会好起来的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二百八十五章 都会好起来的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张阳点头惆怅着,“果然太子殿下也不信。”

李承乾疑惑道:“你为何会觉得孤会信我们活在一个球上的事情。”

古人对世界的思考是很多的,他们常常会想天外是一个什么样子,又或者他们思考大地的形成,尤其是中原人,在这方面的思考启蒙非常的早,人们对世界的敬畏从钻木取火的蒙昧时期就开始了。

在《易经》中就有对宇宙的思考,书中将宇宙的理解为天地交泰,用太极和五行的原理来讲述宇宙变化,又或者是老子认为,宇宙由道而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时候又觉得只是说法不同,那时候的人们已经靠着自己的揣测摸索到了一些宇宙和天地的样子。

张阳看着马车外的风景脸上带着笑容,“这些谜题以后都会解开的。”

“孤见过很多固执己见的人,他们一直坚守自己认为的才是对的。”

张阳斟酌了一番,落寞地低下头,“那些坚守着自己心中那份真理而活着的人,他们一定很痛苦吧。”

李承乾没有反对,只是淡然说道:“孤有时候也能明白他们的感受,每一次犯错了就要面对父皇苛责,不论孤怎么解释,这种苛责与喝骂只会越来越大声。”

看李承乾似乎在回忆以前,从表面来说自己比李承乾大了四岁,他还只是一个十七岁刚刚行了冠礼的少年,但从扪心自问,自己比他多活了一辈子。

张阳咧嘴笑着,“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没关系的。”

马车内又安静了一会儿,在东宫任职以来这算是以此真正意义上推心置腹的谈话,当一个人把他最不想说感受说出来的时候,在他心里你就是他真正的朋友了。

“说来也奇怪,真有这种能够明悟世间模样的人存在吗?”李承乾皱眉道:“孤听说曾经有人从关中走向北方,那是比突厥更北方的地域,那里冰天雪地。”

张阳不解道:“他走了多久?”

李承乾回忆着,“据说是走了十多年,也没有走到尽头,回来的时候人已经瞎了。”

“原来是这样。”张阳琢磨着,“他应该没有带指南针吧。”

“指南针是什么?”

“没什么,那是我最近在做的东西和司南的道理相同,不足为奇。”

“太子殿下马上就到了。”

张大安的话语从马车外传来。

李承乾提了提精神也向马车外看去,骊山就在不远处,在骊山前坐落着三幢非常显眼的大房子。

马车到了骊山村前停下,李承乾看着远处,“孤听说骊山村前盖了几间大房子,那便是了?”

李玥带着小武走上前,“为了建设这三座工厂,我们花费了不少心血。”

几人走向村子,李玥先带着小武去见应国公,总要和应国公说说他女儿的近况,先要让大人见见,也不能让孩子对自己的父母太过疏远。

张阳带着李承乾在村子里走着,上官仪和牛闯已经在组织人手准备开工事宜。

本是开工大吉的日子,眼下出现了一幕特别煞风景的一幕。

李泰这个小胖子和李孝恭俩人喝得醉醺醺的正在发着酒疯。

放下了心事之后的李孝恭彻底进入了他的狂放日子,此刻穿着女人衣服跳着舞,李泰在一旁拍着手打着拍子。

张阳避开目光不去看他们,“太子殿下,我眼睛不太舒服,我们换个地方吧。”

一脸大胡子的李孝恭穿着敞开的女人衣服,还露着浓密的胸毛,张阳深吸一口气,有些担心自己看了这些之后的心理状况。

俩人非常有默契地叹息,刚要转身离开。

李孝恭跑步上前,拦着俩人,“太子殿下,不如与臣共饮一杯。”

面对眼前酒气冲天的李孝恭,李承乾苦着脸,“孤只是来这里看看,喝酒就不必了,还要回东宫处理事务。”

张阳咳了咳自己的嗓子,“那什么我也要跟着太子去东宫处理事务,来看看开工事宜这便回去了。”

“慢着!”李孝恭又喝道,随后他的嘴角疯狂上扬,做着一个女人捻花的动作,“你们看某美不美?”

张阳上下打量了一番,衣裙下那茂密的腿毛让人不忍直视。

李孝恭又摆了一个女人动作,“这样美不美。”

“美。”张阳闭上眼倒吸一口凉气,“太美了,有一种不顾他人死活的美。”

“哈哈哈!”后方的李泰捂着肚子痛笑着。

李承乾站在原地不做所措。

随着工厂前一声大喝,一群村子的妇人和男人进入工厂干活,带着太子来到工厂前,张阳先是定了定神先是挥去李孝恭在脑海中的模样。

“孤想进去看看。”

将李孝恭要人命的模样从脑海中挥去,张阳带着太子走入工厂。

上官仪大声地安排着一道道工序,工厂特别大,每一次指挥几乎都是嘶声力竭喊出来的。

终于在上官仪的指挥下,拉棉线的轮子终于开始转起来,按照之前的试验,将棉线从棉花中拉出来之后要捆在一个个捻子上。

张阳向李承乾解释道:“这些捻子上的棉线让村子里的妇人们拿回去,她们可以拿去织布,除了这里的酬劳她们平时闲散时也可以织布,通过劳动给她们带来一些收入。”

“甚善。”李承乾点头,“如此大机关组合,孤平生第一次见,精巧庞大,孤现在有些怀疑伱的老师那位秦岭老人还是机关术的传人。”

张阳笑道:“这都是以前跟着父母学的机巧手艺,他们都是手艺人也是在别人的工厂里劳作的,靠着手艺挣来的银钱来养活我。”

“父母含辛茹苦养大你,你确实也该继承他们的手艺。”

“臣的父亲手艺特别高超,擅长修理五金器械,甚至还能自己制造一些奇巧之物。”

“你与孤一样,孤也很崇拜父皇。”

“那时候为了学业手艺上没有学得太精,有些事物自己都已经忘得差不多了,现在也是一边摸索一边来做。”

张阳带着李承乾在另外两个工坊也看了看,上官仪指挥另外两个工坊也是靠喊话来指挥,生产线的每一个环节同步进行,指挥起来特别麻烦。

上官仪往嘴里灌着水,显然嗓子都要冒烟了。

在没有扩音器的年代,还是需要一个大嗓门的人来指挥的。

三个工厂开工,有了生产就有了财富,不论是棉线棉布,还是肥皂印刷,这都是长安城独有的,也是独一份的买卖,不愁卖不出去。

李承乾看着印刷厂的印刷效率,随着几个滚筒转动一次次往下撞,一张张的纸随着一条树皮履带传送,一张张印好了字的纸张落下,不一会儿就有了厚厚一叠。

“崇文馆的那本课外读物是否也能拿到这里来印?”

“当然可以了,太子所着之书,肯定有人买,也有人看。”

李承乾摇头,“此书诞生孤也糊里糊涂的,还是大安编撰而成,孤当不起这个虚名。”

张阳解释道:“不如就在书上面印着,太子总领,臣拟大纲,张大安编写,这样如何?”

“能有此书都是你和大安的功劳,如此自然更好。”

“那就这么说定了,只不过要收钱。”

“当然也不能让这里的村民平白忙活。”

看李承乾神色尴尬,太子怕是拿不出多少银钱了。

“太子殿下,每月印一百册我们这边可以免费给太子殿下印书,只不过有一个条件,只要太子殿下答应,以后我们这里每月让出一百册的份额免费给太子。”

看李承乾还是面露难色。

张阳又道:“半个月之后,太子殿下帮我们宣传我们的棉布与棉线,还有肥皂的好处,太子帮我们宣传,我们给太子免费印书,如此一来互惠互助如何?”

“可是……”

张阳又道:“太子放心,如今生产的都是廉价肥皂,至于有香味的肥皂如今还不好批量制作,都是手工制作,只要帮我们宣传廉价肥皂和棉布即可,平时穿我们的棉布,用我们的肥皂。”

“孤明白,就只需……”

“对,只需要这样。”

“此等印刷之术若是可以在中原推广,中原将会多出多少书籍。”李承乾先是感慨又道:“孤明白这都是你的家业,父皇也绝对不会做出夺人家业之事,你可放心。”

带着李承乾在村子里走着,张阳和他讲述着骊山将来产业园的规划。

听得李承乾一知半解,他从来没听过这种规划。

张阳解释道:“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资源共享,我们整个村子不管是人力和管理都是共享可以互相取长补短,大家齐心办一件事效率会高出很多。”

“因为此地是公主封地,田亩开垦都可以让公主来做决断,就有了自己的决策权,再者技术支持,我们可以培养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一批技术工人,在我们现有的基础上做出技术攻关,提高生产力。”

李承乾问道:“所以你让上官仪给村子的人教书识字。”

张阳点头,“村子里早已成家的人可能起步有些晚了,勤能补拙,我们村子的文化课除了老年人几乎是人人都要参与的,忙碌完一天来听上官仪讲课都是必须的。”

“之前一直都是上官仪教书,现在有了武士彟,他身上的担子可以轻松一些。”

孙思邈和张公瑾正带着一群孩子在村子里打着太极拳,动作整齐划一看着非常地赏心悦目。

“如此规划能否用在别的地方?”

听李承乾这么一问,张阳解释道:“如今我也在尝试,如果情况好的话也会和太子商议。”

天色黄昏的时候,李承乾回宫了。

他带着在骊山的见闻回到宫中,先中书省见了房玄龄。

现在的房玄龄还在中书省看着各地的粮册。

李承乾站在一旁说着现在骊山的情况,“房相,现在的骊山村已经换了模样。”

房玄龄点头道,“太子殿下说的骊山村以前叫作下山村,据臣所知那里原本是个穷困的村子,短短两年就可以让这穷困的村子换了模样,确实少见。”

“看来张阳还是有才能的。”

“骊山村之所以能够翻身,是因为有几份买卖在,张阳先是招揽人来治理,再是将整个村子的壮劳力都聚集在一起用他的买卖来争取银钱,为骊山村取得一个良好的底子,这些都没什么。”

房玄龄讲着话放下手中的粮册,“只不过张阳让上官仪教授那些目不识丁的人读书,是为了更长远打算,确实是个会盘算的人,而且上官仪此人……”

话语顿了顿,房玄龄皱眉道:“臣看过他的文章,起初他就是在弘文馆,也不知道为何去了骊山,还是说这个张阳看人有独道的眼光。”

和房玄龄有了一番谈话,第二天李承乾心中有了更多的疑惑,听着郑公把课讲完,张大安回禀道:“太子殿下,张少师托人带信来说是今天又要请假。”

“又请假!”李承乾来回踱步,“因为何事请假?”

张大安递上一张字条。

看了字条上的内容,李承乾无奈道,“还是为了帮孤整理课外读物印刷之事。”

吃人嘴短,拿人手短,接受了张阳的好意之后,李承乾反倒没有心思去找他了,颓废地坐下无奈道:“大安。”

“臣在。”

“你与孤说说这个产业集群究竟是何意思?”

张大安思量了一会儿,便回话道:“臣以为是张少师将所有的家业聚集在一起,专人管理,专人运作,并且培养出属于自己的人手。”

“自古以来生意离不开东买西买,商人最在意的便是价格高低,往往在收购过程中会因为价格掣肘。”

“臣昨日看了骊山村,这是要骊山完全独立于原本的货物流转之外,张少师想要一手把握物资来源,一手抓住自己的实力,从而让骊山不会被其他势力左右。”

李承乾讶异地看着,好似眼前的人不是原本老实木讷的张大安,他以前不像现在这样能说这么多。

“很多时候,大多数的商人行商往往背后会有权贵势力,他们也会依赖权贵来坐稳自己的生意,保证不会被有更大势力的人欺压,也愿意依附权贵。”

“那张阳依附谁了?”

“臣以为有程咬金大将军,河间郡王,魏王,从人情方面来看甚至有皇后,太子殿下,孙神医,邹国公。”

李承乾颔首思考着,不知不觉连孤都深陷其中。

暂更一章,明天会补的。

今天家里事情多,忙得太晚了,过会儿还要去接喝了酒的亲爹回家,实在是抱歉,嗯,明天补上今天少更新的一章。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