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二百三十四章 毒药发作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二百三十四章 毒药发作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长安城的二月天,正是春游的好时候,春意盎然的骊山很适合踏青。

在崇文殿整理书卷一天,夫妻俩也早早回家了。

李世民喝着茶水,听着李君羡的禀报神情不是太好,“所以这一次你们还是什么都没查到?”

李君羡禀报道:“末将失职。”

李世民叹道:“罢了,你也是做足了准备,原本以为对方这一次还会在长安城做手脚,没想到在长安城外,朕不怪罪你,继续去查吧。”

“喏。”

“慢着。”叫住就要离开的李君羡,李世民放下茶碗,“张阳在做什么?”

李君羡回话道:“还是一样,包括许敬宗和张大象,倒是除夕夜夜空异象之时公主殿下和张阳也才刚刚到长安城下。”

李世民疑惑道:“张阳?”

李君羡点头道:“确实是这样,说是刚刚从封地回来。”

“他还真是惦记那片封地,就不想为朝政多做一些事情,你也退下吧。”

“喏。”

李世民重新拿起奏章批复,殿外传来鸟叫声,现在正是二月天外面也是春意盎然的时候吧。

目光看向殿外的阳光,上一次出宫去外面走动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秋猎之后便一直在宫中批阅奏章。

父皇在骊山一住就是这么久,也没有要回宫的意思。

李世民失落地低下头,宫里的一切都很陈旧,“让人准备一下,明日朕出宫走走。”

一旁的小太监闻言就去办事。

新的一年,朝中总有很多事情,忙着处理各项政务,这一次打算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春日景色,不知不觉又拖了半月,总算是有闲暇之余可以出宫。

让尉迟恭和长孙无忌护送,李世民驾着游春马走在渭水边上,呼吸着这里的空气,整个人都放松了不少。

君臣三人说着当年的往事,一份从关外送来的急报又搅乱了李世民的兴致。

西域高昌国出现叛乱,高昌国主鞠文泰父子逃离高昌,正往长安城来求助求援。

李世民急匆匆回到宫中,听着房玄龄和魏征的解释。

“好好的高昌怎么会出现叛乱?一开始为何一点迹象也没有。”李世民喝完道。

“陛下,这一次叛乱是一位高昌国主鞠文泰大征奴隶引起,那些奴隶发起的叛乱。”房玄龄解释道。

本来好不容易得闲可以春游,如今彻底没了兴致。

甘露殿内又安静了下来,李世民思量半晌低声道:“诸位觉得高昌一地如何?”

长孙无忌躬身行礼,“陛下,高昌一直以来都是西域富庶之国,也是关中通往西域之地的要冲。”

李世民眼神阴翳,心中的野心蠢蠢欲动,“当初杨广为了拿下西域之地也废了不少周折。”

殿内又陷入了安静,魏征的神色不太好,同样的房玄龄也是犹豫再三不好开口。

李世民看着三人,“如若拿下高昌,关中兵马可直进西域腹地。”

房玄龄先开口道:“陛下,据臣所知当初为帮高昌之策是礼部许敬宗所定,不如问问礼部的意思。”

长孙无忌也回话道:“陛下,鞠文泰父子就快到长安城,不如等他们到了长安城再做定夺。”

李世民看着三人,他们三人显然对此刻出兵高昌有所顾忌。

“朕还有一事不解。”

“陛下请讲。”

李世民皱眉思索道:“既然高昌遇到叛乱,为何不求助西域邻国,反倒舍近求远来大唐求援?”

房玄龄行礼回道:“陛下,当初高昌与焉耆等诸国争商道有过矛盾,或许这是他们不支援的缘故,其中缘由臣也不清楚,臣已经让兵部派出人手去过问情况。”

李世民一手握着拳,目光中有忐忑也有激动,西域之地早已眼馋许久。

西域发生了这种事情,与当初礼部做的方略也离不开关系,中书省屡次来问话。

张大象无可奈何只能去找许久不来礼部当值的许敬宗。

从上一次帮助高昌,到现在一年过去了,当初放下的毒药终于有了作用,张侍郎也该摘取这颗果实了。

许敬宗坐在家中啃着一只羊腿,“大象兄,莫要拉我袖子,这件事真的和在下没有关系。”

张大象着急道:“可是当初和高昌麴智盛在礼部谈话的就是许兄。”

许敬宗嘴里还嚼着羊肉,“这事真不是下官所为。”

“当初张侍郎都说了,那时候的方略就是许兄定下来的。”

“那是……”许敬宗想起了当初张阳的话语,顿时感觉头皮都要裂开了,“那是张侍郎的方略,与我无关,大象兄去请张侍郎吧。”

“张侍郎如今是朝议郎,都不在礼部任职。”

许敬宗坐在原地吃着羊肉不罢休,“那也要找张侍郎。”

见张大象还是抓着自己的袖子不放,许敬宗实在是忍不了了,“大象兄,能否先撒手,等下官吃完这只羊腿。”

“不行!现在就和我回礼部,整个礼部空荡荡要我如何回复朝中。”

见对方不罢休,许敬宗叹道:“张侍郎如今在做什么?”

张大象抓着他的袖子不放,“和公主殿下在骊山游玩。”

抬头看了看天,许敬宗心里有万般无奈,“何故如此对我?”

看张大象还是抓着自己,许敬宗道:“撒手,再不撒手下官就不客气了。”

张大象这才撒手,两人做下决定还是打算先见一面张阳再做决定。

礼部府衙内只留下了张大素一人,他刚刚送走了前来问询的中书省的官吏,“这礼部没了张侍郎果然是不行呐。”

骊山脚下,许敬宗和张大象等在这里,这一次两人做好了不见到张侍郎不离开的决定。

上官仪带着一卷书而来,“我们村子里刚刚印出来的书卷,送给两位了,是一个叫作红楼的故事。”

许敬宗接过这厚厚一卷书,没见到这么厚的书,光是看着这纸张价值不菲,“如此重礼,下官实在是不敢收。”

“村子中孩子都人手一卷了,你们不用客气。”

“村子里孩子都人手一卷?”张大象神情压抑,光是这一卷红楼足足也有上百页。

上官仪清了清嗓子,“听说是张侍郎从别处买来的纸张,一种很便宜的纸张。”

许敬宗将信将疑,看着上面的行文,印出来的字很漂亮字也很整齐,纸张整洁,“这行文是欧阳询老先生的字?”

“确实用欧阳询老先生的字帖来刻字的。”

“敢问这卷书作价多少银钱?”

“还没有定,张侍郎打算卖书,价格还没商议。”

许敬宗当即就把书还给了上官仪,“此书下官可不能收,好意心领了。”

上官仪又看向张大象。

张大象也摆手道:“下官也不能收。”

“也罢,等价格定下来之后再赠予两位,两位也请放心价格不会很高。”

许敬宗看了看身后的骊山,“张侍郎还没下来。”

张大象也站在原地忧愁着。

带着这卷红楼,上官仪走回村子里,按照张侍郎的设想这种书要先卖给权贵,想要卖给权贵,就要先在权贵中有名声,光是送也不能送太多,也不能送错了人。

尤其是要送给权贵中的妇人。

“还真是难办。”上官仪思索着办法,脚步快了不少。

一直从早上等到下午,也没见张阳下山。

俩人就这么等着,张大象忧虑道:“许兄。”

许敬宗板着脸,“讲。”

“你说张侍郎不会在山上一天不下来吧?”

“应该不会。”

天色渐渐到了黄昏,俩人等得饥肠辘辘,直到现在也没见人下来。

一个孩子从村子里跑来,到两人面前他拿出一本册子,“两位,驸马近日不打算见你们,让我把这本册子交给两位。”

许敬宗接过册子又问道:“张侍郎还交代了什么?”

孩子道:“驸马还说了你许敬宗现在礼部的侍郎,既然人在礼部就要好好办事,整日就知道推诿责任,偷懒耍滑迟早会报应的。”

听这个孩子奶声奶气地说完,这还真是张侍郎会说出来的话。

孩子又看向张大象,“驸马还说了,大象兄要坚定礼部立场,当初的礼部规矩依旧没有变,还请不要动摇。”

见这个孩子的话语停下了,张大象又道:“还交代了什么?”

“就这么两句,多了我也记不住,告辞了。”

“等等!”许敬宗连忙拉住这个孩子,“多嘴问一句,张侍郎如今还在山上?什么时候会下来,现在他又在做什么?”

孩子皱眉看着许敬宗。

意识到自己有些失礼,许敬宗放开手,“张侍郎人在何处?”

孩子重新站正依旧奶声奶气的话语,“晌午就回家了。”

“那你不早说?我们白等一日?”

许敬宗登时就急眼了,想揍这个熊孩子。

“我读书很忙的,还要回去写作业,不然明日又要被老师指责,好不容易出来给你传话,你不谢我就算了,还如此无礼。”

许敬宗的嘴角使劲抽抽,“你这孩子就这么对本官说话?”

那孩子站得笔直,抬着下巴道:“与你如此说话怎么了?我老师说了要是有人欺负我,就报上老师的名号。”

许敬宗气笑了,“你老师是何人?”

“哼!我的老师有当今邹国公,上官仪,河间郡王李孝恭,太上皇……”

“太上……”

许敬宗双腿一软差点跌倒,好在有张大象扶了一把。

张大象皱眉道:“事到如今,你我该如何?”

许敬宗望着跑向村子那熊孩子,又挠了挠头,“太上皇什么时候在那村子里教书了?”

张大象错愕笑着,“下官如何知道?或许太上皇是突然来了兴致收了几个弟子?”

眼下见不到张侍郎,许敬宗打开手中这卷册子,借着夕阳的余光看着上面写着的内容,原本忧虑的神色渐渐消失,转而有了笑容。

“张侍郎果然懂下官。”许敬宗深吸一口气如同醍醐灌顶。

“上面写什么了?”

张大象拿过册子也看了起来,看完上面写着的步骤一时间思绪开明,“是呀,如今他是朝议郎,自然没有权力插手礼部诸事,要请张侍郎出面确实不合适了。”

想起那孩子的话,许敬宗惭愧地笑了笑,知道事情的发展,见到张大象时自己确实在推诿,要是此刻张阳在眼前,我这脸面怕是丢完了。

一夜过去,许敬宗准备好了要应付高昌和朝中的一切。

张大象和张大素也都去忙自己的事情,礼部就这么关了三天门。

第四天,李世民正练着字,高昌发生的事情终究是在西域,就算是谋取西域的心思,高昌毕竟还远。

“陛下,礼部侍郎许敬宗求见。”

听到是许敬宗,李世民冷笑着搁下笔,“朕还以为这人躲着再也不想回朝堂了,召进来。”

“喏。”

整了整衣襟,李世民重新坐下来看着从阳光下走入殿中的身影,“许敬宗,朕好久不见你了。”

许敬宗躬身行礼,“自陛下登基,臣离开秦王府已经许久没有像现在这般与陛下谈话了。”

李世民心里瞧不上许敬宗这种心思深重的人,他的才华比不上房玄龄,他的谋略比不上长孙无忌,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本事却一心想要在朝中谋个好位置,当年秦王府十八学士中,他也是最不起眼的一个。

“你来见朕是要说高昌的事情?”

“陛下,臣要说的是礼部的事情。”许敬宗低着头讲话。

“怎么?礼部没了张阳就不行了?”

“臣没有这个意思,臣记得当初中书省和礼部之约,礼部诸事都是为了社稷,而朝中六部只有过问没做干涉之权,敢问当初的约定现在是否还依旧。”

“朕与礼部的约定,自然还作数。”

低着头的许敬宗神情中闪过一丝笑意,果然如张侍郎所言,只要这么和陛下说,陛下不会否认,皇帝的话语从来都是算话的,皇帝不会自己否定自己说过的话,陛下就是这样的人,那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换源app,.huanyuanapp 安装最新版。】

“那么还请陛下继续将这件事交由礼部来处置,礼部会给陛下和中书省一个答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