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一百九十一章 多钱善贾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一百九十一章 多钱善贾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今天我来做饭食。”李玥语气坚定。

“还是我来吧。”

“不行!我来。”

李玥一手夺过家里唯一的锅铲,要是再和她闹下去,说不定她会把整口锅都搬走。

除了平时研究力学,她还有一个要做一个好妻子的目标。

做好妻子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学会做饭。

这是她立志做好妻子的第一步。

当媳妇对一件事很执着的时候,她说什么都不会放弃。

小熊懒洋洋地坐在阳光下,打了一个哈欠,然后继续瘫坐着。

看她手脚还显笨拙地生火洗锅,张阳低声说着,“今天我们一起去钓鱼,这个时节是钓鱼的好时候,长安城河边的鱼都很肥。”

李玥用力点着头。

张阳耐心地指导她放盐,昨晚还吃剩下一些排骨,放入锅中一起煮着。

把昨晚醒好的面团拿出来,揉面擀面,烧化猪油抹在面皮上,撒一些葱花,折叠之后做了四个花卷,放入锅中蒸着。

正是吃早饭的时候,家里又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皇帝下了早朝要来蹭饭。

话说自家岳父来女儿家蹭饭也没什么。

张阳和李玥一起行礼。

李世民坐下来倒也不客气地吃着早饭。

“看到朕来了,你倒是处变不惊。”李世民吃着香软的花卷低声说着。

“陛下,您来就来了,我还能赶走不成?”

果然他这里的饭食比宫里的好吃太多,一碗粥都比宫里煮出来的要好,咸澹适中,粥也不稀不厚。

本来只有三碗粥的份,李世民一来,本来俩人加上小熊的早饭,原本的粥分成四份。

李玥把自己的碗里的粥往张阳的碗里倒了一些。

看到自己女儿这个举动,李世民笑道,“玥儿觉得不合胃口吗?”

李玥摇头道,“夫君会吃不饱的。”

再看自己空碗,李世民心中莫名感到一阵失落,心说朕也没有吃饱。

李世民缓缓站起身,看着张阳狼吞虎咽喝着粥,“你有多久没来上朝了。”

张阳把碗里的粥喝完,“有一个月了吧。”

李世民冷哼道,“你说你没病没痛的,这么久不去上朝不合适,再者说李孝恭平日里做事胡来,你身为晚辈应该多多劝他,而不是随着他的性子一起胡闹。”

“臣明白了。”

小熊倒是对这个李世民这个外人并没有太大的反应,它吃着自己碗里的粥,低头看了看吃空的碗,又看看李玥,眼神里似乎在说怎么少了?

李世民又看了一的李玥,“朕就来看看你们夫妻,没什么其他事,朕就先回宫了,你们若是有空闲多来宫里走动。”

李玥躬身行礼,“父皇慢走。”

李世民点头离开。

等人走远之后,张阳站在自家门口,“你说你父皇还挺关心咱们的日子的。”

李玥洗好碗快擦着手,“听婶婶说父皇在宫里不论吃什么都没什么胃口,今天来这里倒是把粥喝完了。”

“我看你父皇胃口挺好的。”

“嗯,我也这么觉得。”李玥重重点头。

看着自己的媳妇,张阳揣着手,“吃饱了吗?”

李玥眯眼笑了笑,“没吃饱。”

“咱们一边钓鱼一边烧烤去吧。”

“好呀。”

准备了两根鱼竿,叫上两位婶婶,夫妻俩一早就出了门。

早晨的长安城很热闹,夫妻俩特意绕开了朱雀大街,从曲江池边绕道走出长安城。

来到平时钓鱼的地方,张阳挖出一些蚯引,给李玥的鱼竿也挂上蚯引。

夏日早晨的风吹在身上是最舒服的。

把鱼钩抛入河中,夫妻便坐在树荫下等着鱼儿上钩。

两位婶婶离开了一趟,回来的她们手里抓了两只鸡,和一只兔子。

这两位婶婶有一个很厉害的本领,不论想要什么,她们都会在短时间内把东西带来。

小熊在河边时不时去碰一碰河水,谨慎地收回自己的爪子。

又尝了尝河水的味道,闻了闻四周的空气,它便趴在了李玥身边。

张阳继续给媳妇讲述着红楼的故事。

故事的情节有好有坏。

“好动人的故事。”李玥低声赞叹道。

“嗯,故事确实动人。”

鱼儿终于咬钩了,李玥钓起一条巴掌大的草鱼有些欣喜。

两位婶婶把处理好的鸡和兔子架在火上烤着,再加一条烤鱼。

张阳涂上一些酱料,再撒上一些胡椒。

本来就没有吃饱,现在吃着烤肉好好饱餐一顿,顺便把午饭也解决一下。

正要动手吃,一队兵马朝着这里而来。

为首的不是别人,正是太子李承乾。

李承乾翻身下马,“孤还以为何人在这里生火,没想到是你们夫妻二人。”

“太子殿下,不会还没吃吧。”张阳一边躬身行礼问道。

“巧了,孤正好也没吃。”

怎么着?你们李世民一家子都喜欢到点来蹭饭是不是?

一旁的护卫搬了一把胡凳,李承乾坐下来,“这些日子东宫的饭食一直都是一成不变,孤吃着属实没什么滋味,倒是老远就闻到了味道,你做的吃食一定美味。”

看张阳神情,李承乾不解道,“你为何一脸惆怅?”

张阳清了清嗓子,“刚刚讲了一段非常惆怅的故事,说来心情也有些惆怅。”

“孤倒是看过那个白蛇的故事,确实非常有意思,一个读书人应报社稷为国为民才是,可惜了。”

李玥擦干净一块石头,“夫君也坐吧。”

三人坐下来一边吃着烤鸡,李玥慢条斯理地吃着一只鸡腿,“夫君讲的是一个叫红楼的故事。”

“有机会孤也想听听。”

李玥轻笑道,“等夫君讲完这个故事,便将故事写下来届时送入宫中。”

李承乾点头道,“如此甚好。”

三人吃了两条烤鱼,两只烧鸡,剩下的一只兔子分给两位婶婶。

李承乾站起身,擦去嘴边的油腻,“孤见你已经许久没有去上朝,虽说现在礼部做事各部不用查问,可也不能太过怠慢,孤知道你是一个有才能的人。”

“太子殿下过誉了。”

“孤等着在朝中一展抱负的时候。”

李承乾留下这么一句话带着人便离开。

小熊啃着一只兔腿,还要啃一啃吃剩下的骨头,好好的一头熊就快养成狗了。

张阳无奈道,“媳妇。”

李玥用河水洗着手,“嗯。”

“我突然又想搬家了。”

“嗯?”

宫中还在为李承乾的冠礼忙碌,原本清闲的李孝恭也被叫回了礼部办事。

原本李承乾的成年冠礼安排在二月。

可因为不想夺了农时,把原本二月太子的成年冠礼安排在了十月。

当今太子成年冠礼也不是一件小事。

十月份的冠礼要从六月份早早准备。

李孝恭还是老性子,能不亲力亲为的事情就交给别人去办。

许敬宗和张大象,张大安要忙着应对外臣的事情。

“百药!”李孝恭低声唤道。

正在整理卷宗的李百药站起身,“河间郡王有何吩咐?”

“老夫很欣赏你的才华。”李孝恭拍了拍他的肩膀。

“河间郡王谬赞了。”

“之前你也任过礼部侍郎一职,想必也知道太子的成年冠礼该如何主持。”

“下官确实明白。”

听他这么说了,李孝恭了然点头,“那这件事就全权交给你办了。”

李百药错愕道,“全权交给下官去办?”

李孝恭板着脸,“怎么?办不好?”

李百药连忙又是行礼,“下官没有这个意思,河间郡王放心,这件事下官一定能办好。”

李孝恭又拍了拍他的肩膀,“最近朝中正是用人之际,我们礼部的人手本就不够,只能委屈你。”

“那河间郡王能否为下官从中调取一些人手?”

李孝恭拿起一颗茶叶蛋,一边吃着走出礼部,“也不知道张阳那小子最近都在忙什么,老夫去看看他。”

整个礼部空荡荡,李百药独自一人站在这里,没有人手,没有调令,也没有事先准备。

这件事要怎么办?

以前的礼部也是这样的?

这么一件事落在自己一个人头上,李百药着实很无奈,看着空荡荡的府衙,咬了咬牙,自己办就是自己办。

太医署,有些事情是可忍孰不可忍。

卢照邻拿着那两份奏章来到甘露殿,面对李世民他递上两份奏章,“陛下,今日太医署有俩人辞官。”

李世民接过奏章看着上面的内容,“这两位年事已高,辞官也是自然。”

“陛下,这两位才刚刚年过五十,应当还在太医署多在任几年。”

“才年过五十确实还年轻。”

这年头大夫的就业年龄都挺晚的,一个人从医经开始学,再跟着一些有经验的医者看病学习救治的手法,一般来说三十岁有所小成,学到四十岁才能独当一面。

年纪越大的医者就说明经验越丰富。

这样的医者太医署有一个是一个。

但凡少一个对太医署来说都是莫大的损失。

“陛下有所不知,骊山脚下的公主封地,当今礼部张侍郎请孙神医坐镇,如今正在广收名医,并且许以比太医署高出数倍的好处,招揽人心,此种作为若不制止,太医署的医官怕是都会前往骊山。”

李世民狐疑道,“何以见得?”

卢照邻回话道,“不只是每月的俸钱比太医署高出三倍,在骊山治病若是任职满十年,只要你年过五十,骊山负责给人养老,也就是说就算是没有子嗣,将来骊山也会养着,让你吃穿不愁,此为养老金,并且骊山村民以及在骊山劳作的人,但凡生病,治病只需要付三成的药钱,并且问诊都是不收钱的。”

“如今不少人都在往骊山而去,不仅仅只是因为神医孙思邈坐镇,而且给如此好的条件,这么下去怕是从太医署出走的人会更多。”

“养老金?”李世民想着其中意思,似乎朝中没有这种条件,“劳作满十年,并且年过五十,就可以得到俸养到寿终正寝?”

“是这个意思。”

照理说养一个老人不是不需要银钱,养老的所有开销都要封地负担,张阳这小子是想康慨解囊了?

李世民放下这两份奏章,“这件事朕会让中书省来商议,朕希望你尽力留住太医署的人。”

“喏。”

卢照走出甘露殿长叹一口气,以前觉得银钱不过是身外之物,与一身医术比起来,银钱算得了什么。

现在卢照邻又觉得自己在金钱的面前好无力。

很快李世民就叫来了房玄龄,将卢照邻说过的养老金一事与房玄龄说了一遍。

房玄龄神色惊疑不定,“养老?”

李世民点头道,“你觉得养老之策如何?”

房玄龄来回踱步,思量半晌回道:“陛下,此养老之策确实有独道之处,可在朝中难以施行。”

“说来听听。”

“喏。”房玄龄整理了一番思绪,“陛下,骊山封地的养老之策在于人们劳作的价值,只要这个价值给他们带来的利润超过养老付出的银钱,对施行此策之人来说是为上上之策。”

“前些日子弘文馆学士上官仪提出一种考卷的方式,也是来自骊山封地,此举可用在科举中,骊山封地用各类病历来筛选人才,朝中亦可用朝中疑难之事来考士子,可以考问政事来判断能力。”

“臣以为骊山所要之人都是在各方面有所造诣之人,而且所需之人不会太多。”

养老金确实是一个让人心动的举措。

但要施行起来朝中要拿出多少银钱,他张阳可能只需养一个村子的老人,可朕要养多少,大唐各个州府的官吏又有多少,养不起呀,朕可没这个钱。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yeguoyuedu. 】

李世民冷哼道,“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房玄龄躬身问道,“陛下,臣以为可以派人以督办官学之名前往骊山封地,查探情况。”

“倒也不能只道听途说,你派人去办。”

“喏。”

一个一心只顾搞建设,无心朝堂之争的皇家女婿,李世民打心里讨厌不起来。

可这家伙没什么上进心,偏偏又有这么点本事,又让李世民很着急。

这么好的一个小伙子,应该把心思用在社稷上才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