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一百六十章 翻土挖钱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一百六十章 翻土挖钱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2:03:04 来源:88小说

在长安城的其他女人眼里,这个男人简直就是有病。

李玥用拳头锤了两下张阳表达自己的不满。

夫妻俩回到家中,雨势越来越大,雨水不断打在屋顶的声音很清晰,也很动听。

两位婶婶各自回到了家中。

李玥坐在油灯下看着书卷很专心。

“已经超过半个时辰了。”张阳一边做着木工一边说道。

“那我休息一会儿眼睛。”李玥闭上眼躺在榻上舒展着四肢。

外面的雨水已经从窗户中漏不进来了。

夫君的手艺很好,把家里重新修缮一番之后,不论外面的风雨再大,家里还是一样温暖。

登天是有危险的,试验成功之后反而不想要去俯瞰长安城了,就像是自己已经到了到了一定境界之后,对之前的目标就索然无味。

李玥闭着眼低声道:“夫君,真的想要整座骊山吗?”

张阳点头,用自制的家具夹紧绳子的一端,然后拉直绳子穿过羽毛球拍,可是绳子一次次地从夹具中逃脱,这非常让人懊恼。

“阎立本这人做事怎么磨磨唧唧的,让他造两三样东西到现在也没造出来。”张阳不耐烦地数落着。

李玥翻了个身,她侧躺着一手撑着脑袋看着夫君,“可要拿下整整一座骊山,夫君要立下多大的功劳?开疆拓土?”

张阳作罢,随手丢了手里的绳子,“实在不行把刀架在皇帝的脖子上要挟他,顺便再要几千亩地。”

“几千亩地?”

“六千亩用来种粮食的地,应该够我们吃的了。”张阳打开屋门,用屋外接雨水的木桶洗了洗手,然后再把雨水倒了,重新接水。

“圣人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张阳打了一个哈欠,“我又没想过做君子。”

李玥小脸纠结,要说夫君的志向很远大,也有坚韧的品质,只不过他更多是为自己着想,丝毫没有一个士人君子该有的抱负。

夫君果然是个很矛盾的人。

李玥又说道:“晚上,我想和夫君一起睡。”

“不行。”

张阳拒绝得非常果断。

李玥冷哼一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第二天,上早朝的时候雨水还是有些淅淅沥沥的。

张阳匆匆来到承天门前,许敬宗也踩着开门的点刚好到了。

承天门缓缓打开。

这年头的时间没有说大家能够把自己的时间精确到几分几秒。

许敬宗每一次不早不晚都能踩着开门的点来到承天门前上朝,这家伙是怎么做到的。

张阳双手揣在袖子里默不作声地走着。

许敬宗小声说着,“张侍郎,据说那个上官仪的父亲上官弘是在江都遇害的。”

“我知道。”张阳还是面无表情地走着。

来到朝班上,早朝还是按照老时间开始。

李世民一边听着各部文官的讲解,目光看着朝班中的张阳。

这小子闭着眼呼吸平缓,时不时摇晃一下又正了正身形,很明显是在睡觉。

朝中也对张阳的来历有过查问,当初因为战乱,从武德年间开始他便跟着一群流民在长安城。

【讲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yeguoyuedu. 安卓苹果均可。】

那时候的他特立独行,经常受到其他流民的排挤,至此他便一直留在长安。

张阳的背景就是这么简单,像这种没有身份的流民有很多,查起来很慢也很折腾。

况且这还是父皇那一辈的事情了,那时候中原内乱都还没有平定,流民不少见。

李世民更惊疑地张阳的年纪,他只有弱冠之年,就算一个人从十岁开始蒙学,他能懂的学识也是有限的,能够学到的本领也是有限的。

数术,医术,还有匠作,甚至是吃食。

一个人如果什么都会而且还有一定造诣,那这个人一定是个有大学问的人。

可一个弱冠之年的青年有这等本事,那这人就是一个妖孽了。

刚刚到弱冠之年的年轻人怎么可能在数术上还能指导李淳风,甚至还能明悟九章数术,甚至数术更高的境界?

就像李淳风掌握的大衍求一术这种数术大成境界。

今日的早朝没什么大事,对突利可汗的死还有对突厥的安抚旨意也送了过去。

殿外的春雨已经停了,阳光落在了殿外。

听完了朝中最后一件事的奏报,李世民早早退朝。

张阳跟上阎立本的脚步,“阎大匠,我的东西还没铸造出来吗?”

阎立本抚须尴尬笑了笑,“还需要一些时日。”

张阳纠结道:“如果工部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也可以帮忙。”

“那倒没有,还请张侍郎多等待一些时日。”

“那我再等等。”

阎立本的神色凝重,急匆匆回到了工部的府衙。

秦琼带着尉迟恭来到了自己的府邸。

看着秦琼舞着一把横刀,尉迟恭道着彩。

舞了好了一会之后,秦琼收起手中的横刀递给尉迟恭。

尉迟恭看着刀面讶异道:“此刀的铸造工艺高超,时常与刀兵作伴,老夫看到的刀不计其数,此刀在锻打和淬火上颇有讲究。”

秦琼点头坐下,尉迟恭是一个懂刀的人。

“这把刀是河间郡王相赠,说是希望某的病情可以早点好起来,一把好刀斩断病痛。”

尉迟恭把刀递回。

秦琼拿着手里的横刀:“此刀的刀柄比普通的横刀长了些,用起来倒是顺手,不过在砍杀方面就有些不实用了,想来铸造之人也有别的想法。”

尉迟恭疑惑道:“此刀是何人所铸?”

秦琼还是摇头,“当初李孝恭的打算再去寻找那个铸造之人,人已经不在了,就连铸造的老师傅也离开长安城,如今不知去向。”

尉迟恭叹道:“可惜了。”

府邸中传来几声鸟叫,天气放晴了外面的朱雀大街更是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秦琼低声说着,“当初张侍郎来府邸里见到这把横刀也是目不转睛地看着,说不定他也看上了这把刀,只是不好言语而已。”

“那个张侍郎看起来不像是会用刀之人。”尉迟恭摇了摇头。

秦琼将这把横刀放在桌桉上,“如若病情可以好转,这把刀送他又何妨。”

尉迟恭一拍大腿,“可惜了,这小子怎么就去了礼部。”

秦琼也表示赞同,“怎么就落在李孝恭手里。”

两人都是面带愁色,将杯中的酒水一饮而尽。

张阳回到家中,反正李玥正在和两位婶婶挖着家中的院子。

挖出了好些个坑,坑里都放着银钱。

李玥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夫君回来啦。”

张阳讶异道:“咱们家这是要重新打地基了?”

李玥咧嘴笑道:“这两天是雨季,埋在地里的银钱受潮就会发霉,我们想着挖出来再嗮一嗮。”

张阳稍稍点头,“我还以为要打地基了呢?吓我一跳。”

拉着张阳来到屋里坐下,李玥小脸还带着一些泥,张阳帮她擦了擦。

李玥笑道:“马上就好了。”

张阳坐了一会儿又站起身,“我还是先去把午饭做了。”

跨过一个个的小坑,张阳来到土灶台前做饭,舀水洗锅做饭。

再回头看了看院子,整个院子都被翻了一层土。

媳妇到底在家里埋了多少银钱,一时间无言以对。

两个婶婶把坑里的银钱全部提了出来,再把原本的坑填回。

李玥捡起掉在地上的一些铜钱,然后擦了擦,对待每一文钱她都非常地仔细。

张阳看着三人忙活。

一些铜钱明显有点泛绿。

等到把院子里埋着的银钱全部拿出来之后,看着堆积成小山,李玥的小脸上写满了成就感。

一袋袋的银钱都用麻布袋装着,垒起来都已经超过院墙了。

从去年到现在她竟然能攒这么多银钱,张阳也有些没想到。

两位婶婶忙了好半天,这才把院子里的土全部填平。

一张大布在院子里铺开,将铜钱全部洒出来,然后铺满了整个院子,铜钱反射着阳光有些耀眼。

张阳把菜端上桌,见李玥躺在了这些一起铜钱上欢快地滚来滚去。

在钱堆上滚着对她来说有一种莫大的幸福感。

张阳放好碗快,“你看看你的衣服都要脏了。”

“本来就是旧衣服,可以洗的。”

“你在这么躺着要着凉的。”

“再让我躺会儿。”

李玥躺在铜钱上,享受着阳光照在身上的温暖,“夫君,咱们有两万三千六百四十一贯银钱,我们也是万贯大户了。”

她倒是记得有零有整。

“嗯,距离我的养老目标还有好长一段路。”张阳吃着饭菜。

李玥站起身回到自己的房间,然后换了一身干净衣服,坐下来吃着饭菜。

张阳夹了一块羊肉给她,“好怀念宫里吃的牛肉。”

如今的国策都是偏向农业,民以食为天,对民众来说粮食是他们的头等大事。

耕地自然而然也是头等大事。

就比如说犁地这种事情显得牛很稀缺。

要是那个村子的牛出事了一定要问责到底。

甚至一头牛要几个村子互相借用。

牛生艰难,每当农忙的时节,也是牛最忙的时候。

吃牛肉这种事情也只是想想,也不知道谁家的牛会不会摔断了腿,然后全村一起吃牛肉。

站在门外的杨婶走来,“公主殿下,驸马,蓝田县的县丞来了。”

“蓝田县的县丞来做什么?”

由于上次的田赋,李玥对县丞这种官没什么好感。

也经过上一次的事情,蓝田县的老县丞已经高老了,现换了一个县丞。

杨婶解释道:“因为整个蓝田县都是公主殿下的食邑,蓝田县的县丞是来上交名册和田册的。”

李玥看向张阳。

张阳咽下嘴里的黍米饭,“让他去跟牛闯谈,以后蓝田县的食邑事宜都交给他来办。”

李玥笑了笑,“听夫君的。”

“知道你不想见外人。”张阳又往她的碗里夹了一块羊肉。

李玥小声说道:“家里这么银钱嗮着呢,可不能让人看见了。”

杨婶再次走到门外便把人支走了。

现在的李玥不仅仅是个小富婆更是一个食邑整个蓝田县的公主。

并不只是家里的两万贯银钱,这丫头自己都不知道她现在的财富到底有多大。

饭后,夫妻俩又把家里的衣服和被褥都拿出来洗洗嗮嗮。

趁着现在阳光好,如今正是关中的雨季,就怕接下来几天又是连着的阴雨天。

在围墙和屋檐间拉起一根根绳子。

这样一来李玥就可以把衣服和被褥都挂起来,院子里的空间也可以充分运用。

李玥又把自己的房间的一些玩具和书籍都拿出来嗮嗮,然后她把自己也嗮嗮。

阳光一直都是生命所需,有了阳光一切都会温暖起来。

王婶带着一个人来到了院子,李玥和来人商量着,意思就是想要把这些铜钱全部都换成银饼,这样也容易保存。

来人是宫里的一个太监,也是皇后派来的。

李玥愁眉说道:“为什么两万贯钱换成银饼还要多拿我两百贯。”

老太监苦笑着,“回公主殿下,这是规矩,就算是公主殿下去外面换也要这样的,而且要的还更多。”

张阳对他说道:“我们还是按照原本的价格来,两万贯以前就是两万贯的银饼。”

老太监神情有些慌乱,“一直以来的规矩都是这样,老奴一个人也不能做主。”

“皇后也和我们有很多的买卖,不如这样要多付的两百贯钱先记在皇后的账上,以后我们每多换一万贯,这笔账在皇后那边就少一百贯,这样一来价钱还是两百贯,你们那边的账目还是不变的,而且我们长期需要,生意往来也这么多,不知意下如何?”

这个老太监想了一会儿便行礼道,“那就暂且先这样,老奴这就去让人取银饼来和公主殿下换。”

等这个老太监离开,李玥小声说道:“这些太监真是一个个都精明成什么样了。”

铜钱的价值肯定没有银饼来得高。

在货物买卖上,只有银饼的价值更加稳定一些,而铜钱不论在保值上还是流通与存储上都不如银饼。

倒是这个太监的动作很快,双方互换了银饼和铜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