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耽美同人 > 赤色黎明 > 第44章 解放朝鲜(一)

赤色黎明 第44章 解放朝鲜(一)

作者:绯红之月 分类:耽美同人 更新时间:2023-12-30 02:25:26 来源:88小说

有人做过统计,自打世界进入20世纪之后,内战外战全部算上,整个地球所有地方都是和平时期的就根本没几天。一战结束之后,不管全世界其他地方有没有战火,在朝鲜的土地上,厮杀每天都在上演。

1924年3月1日,丹东。

丹东对面不远的朝鲜平安北道的首府义州从1922年6月4日之后就没了日本人的踪影,由工农革命军全面指挥,工农革命军承担了主要兵力的义州战役,一举干掉了日本的一个旅团。自此,义州不仅是平安北道的首府,也是新成立的朝鲜人民共和国的临时首都。

日本人修建的鸭绿江大桥此时已经由中朝双方联合管理小组负责营运,铁路桥早已经被日本人修复完毕。这条联通朝鲜与中国的交通枢纽此时正是人山人海。

中国政府早就下令把在中国的朝鲜人给聚集起来,送回朝鲜。此时完全没人能想到陈克的目的之一就是把朝鲜人从中国统统送走。和平时期可以被视为种族问题的做法,此时却被人民党与朝鲜志士都认为是必须的方法。甚至是不太情愿回到朝鲜的在华朝鲜人,都觉得陈克这么做是正确的。

经过日本的肆虐,朝鲜十几年内就被杀掉以及在死亡矿山内“消耗”了超过百万的人口。加上日本对朝鲜的大量移民,朝鲜的有识之士都认识到事情已经向着很危险的方向去了。情报战与舆论战是国家级别之间的重要战争模式。作为在网络上与五美分奋战过很多年的自干五,陈克可以说是这个时空中认识最深刻的一位。

舆论战的要点在于尽可能利用事实去阐述敌对方的恶行。日本在朝鲜恶行累累,这已经无须再煽动。然而日本关东大地震,很多朝鲜人其实不知道。人民党在这件事情上来了一番深挖。从日本灾民大肆屠杀灾区的朝鲜人,到日本疯狂掠夺朝鲜的物资到日本。最后人民党努力宣传一个“结论”。日本人要杀光所有朝鲜男人,用朝鲜的土地安置日本灾民。

如果在宣传中说日本人要杀光朝鲜人,这肯定体现不出舆论战的威力。如果把“朝鲜人”换成“朝鲜男人”,这就兼具了“日本人一直在杀朝鲜男人”事实,以及给群众喜闻乐见的诸如“朝鲜男人被杀光,日本人会怎么对待朝鲜女人”的想象力空间。

所以日本人要杀光朝鲜男人的消息在整个朝鲜不胫而走,哪怕是因为害怕日本的镇压而不敢有丝毫的动作的南部朝鲜人,也都不怀疑这消息的真实性。在现在已经成为解放区的朝鲜平安北道,这更是一种共识。此时的朝日战争从解放战争变成了生存战争。朝鲜志士们坚信,如果不能把日本人从朝鲜赶走,就将意味着朝鲜这个民族的彻底覆灭。

一定要说所谓“民族性”的话,朝鲜的民族性网好了说叫做“只争朝夕”。鸭绿江大桥附近立了些木杆,上头插了不少人头。旁边还有些告示,写了“日本奸细”“朝鲜叛徒”的注明。另外还还有一条大白布横幅上用朱笔写了两行话。

绝不放过任何一个日本奸细!!

绝不放过任何一个朝鲜叛徒!!

笔迹剑拔戟张,透着一股杀气。

这些日子中,也有日本小分队尝试来炸毁鸭绿江大桥,失败后都被砍了人头插在这里示众。另外朝鲜志士们还自己弄了一个花名册,凡是在李朝主张亲日,日本吞并朝鲜后,在日本那里做官的,都属于朝鲜叛徒。义州逃来很多朝鲜人,经过甄别,叛徒的脑袋也都被砍了,一部分被挂在这里示众,一部分在平安北道各处示众。

工农革命军的同志也劝过朝鲜志士,建议他们好歹也注意点统一战线问题。这么一路杀过来,原本想离开日本势力投靠朝鲜的那帮“朝鲜叛徒”,现在可是完全没有活路啦。不劝还好,这一劝反倒激发了朝鲜志士的不满,“当年就是因为没有除尽这些叛徒,才让朝鲜沦陷。只是杀了他们还算是轻的!其实应该大卸八块,凌迟处死的。”

朝鲜志士们这么说,工农革命军的同志也不能再说什么。毕竟组织上早就说的极为清楚,中国绝对没有乘机吞并朝鲜的打算,工农革命军必须尊重朝鲜同志在朝鲜事物上的发言权。

当然,任何事物都是有两方面的。如此鲜明的敌我观念固然缺乏政治上的弹性,却也能简化矛盾。例如朝鲜同志们在战斗中倒是挺单纯。打顺风仗的时候颇有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打了逆风仗之后,撤退倒也很麻利。当然,如果一定要他们顶住的时候,督战队杀起人来的时候也毫不留情。总的来说呢,工农革命军的同志觉得,朝鲜这地方也没真必要久留。

工农革命军里面的中高级干部大多数都有民政经验,就他们来看,以后在朝鲜设一些对日作战的基地,那也纯粹是基地问题。坚决不能和朝鲜一起搞更多事情。不然只怕大家会争吵不休。

3月份计划中是整编期,既然中国参战了,那么也没有必要完全藏着掖着。朝鲜作战部队改编为朝鲜志愿军,理论上这些人都是朝鲜族志愿者。以工农革命军4万志愿军为骨干,按照工农革命军的编制模式组建了四个军十二个师,番号为志愿军一到四军。第一到第三军,中国部队占九分之五,中国送来的在华朝鲜人占九分之二,朝鲜本地部队占九分之二。第四军则是中国部队占三分之一,朝鲜部队占三分之二。

这么编制的目的是为了老兵带新兵,工农革命军不仅仅是大的编制上是三三制,班里面的作战小分队也是三人一个战斗组。这样的作战模式技术含量比较高,如果朝鲜本人部队比例太大,这仗根本打不了。按照计划,在战斗中合格的朝鲜士兵,就会交给朝鲜方面,由他们自己学着组建朝鲜国防军,番号独立,而且开始承担越来越多的战斗任务,直到战斗完全由朝鲜方面独立承担为止。

除了编制,武器方面也是如此。志愿军武器装备是统一的中国制式武器。朝鲜方面现在的装备则是日式装备。这不是区别对待,朝鲜方面毕竟是本地人,他们还负责向南方渗透的游击队的工作。对手是日军,朝鲜方面自然可以更好的利用缴获的武器弹药。

四月是青黄不接的一个月,去年的粮食已经吃完,新粮还只是青苗。对于朝鲜方面,战争后勤完全依靠中国,有没有粮食完全无碍大局。对于日本人就完全不同了,他们屡遭打击,战争规模越大,就要动用越多的部队。部队要吃要和,还是脱离本土的吃喝。后勤压力极大。

四月十五日,大批整编后的朝鲜游队就开始南下。目标就是平壤。

日本不是不知道情况,他们早就知道“朝鲜叛匪”们准备趁着机会大闹一场。知道是一码事,有力量解决是另外一码事。

“日本人要杀光所有朝鲜男人,用朝鲜的土地安置日本灾民。”这个谣言在朝鲜路人皆知,日本方面就处于一个奇妙的尴尬地位。日本陆军部也不是没这么想过,只是日本陆军部觉得这方案短期内实行起来难度过大,所以他们自己给否决了。作为殖民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杀光原住民,再搞大移民,只靠税收承担不了这么大的行动。同时杀戮朝鲜人也是要成本的,是要死日本人的。这些成本太高。对日本来说,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慢慢的侵吞朝鲜,在侵吞过程中往死里压榨朝鲜的劳动力。最后把朝鲜人给消耗干净。

然而关东大地震之后,日本国内自发的出现了很多脑子不长沟的极端思想组织。在大地震带来的恐慌之中,他们一来觉得日本不安全,二来听说了朝鲜人在造反。所以本能的喊出了“杀光朝鲜人!移民全朝鲜!”的口号。这种口号在日本国内还颇有市场。按照西式民主的角度来看,这想法可是有这深厚民意的。西式民主理论上政府就得遵从民意,这可是属于“程序正义”的内容。

主张政党政治的海军部叫苦不迭,他们本来向着英国努力哀求,请求英国依照《英日同盟》里面的条款来压制中国,让中国不去干涉“日本内部事务”。可英国人也不傻,一战后欧洲主张和平。尽管英国本身就是屠杀原住民的最大刽子手,但是英国却遭到了人民党舆论战的攻击。一些欧洲的左翼报纸都报道了日本国内主张“杀光朝鲜人!移民全朝鲜!”的事情。

美国人得到了这消息之后,更是在各大报纸上连篇累牍的报道此事。美国民众本来就不待见英国人,更不待见日本人。这下美国社会对日本大地震生出的那点子同情心顷刻飞到了九霄云外。整个美国社会出现了认为日本人根本不是文明人的声浪。

工业化之后,特别是一战之后,人类“文明社会”的文明水平提高了很不少。英国无论如何都不能公开支持日本的政策。因为“舆论”真的在反对这种大屠杀的国家政策。最重要的是,英国有能力武力威胁中国,但是英国没有能力武力进攻中国。

中苏同盟前,中国是四面受敌,中苏现在摆明了一副同盟的嘴脸,中国根本不怕外部势力不远万里的进攻中国本土。同时英国现在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极大后悔。在中国合理合法的吞下了越北与老挝,并且几乎实质上控制了柬埔寨之后,地缘政治的战略形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中国大修铁路,直通柬埔寨的铁路也开始动工。这条铁路一旦完工,中国就得到了进攻缅甸的良好运输线。缅甸后面就是印度。印度是英国最重要的殖民地,也是英国王脑袋上那顶皇冠的来源地。

中德之间亲密的军事交流,也让英国得到了很多中**队军事水平的情报。有时候知道实情也未必是好事。英**事部门中比较清醒的人都不得不承认一件事,英国指挥印度军队和中国作战,并不占优势。中国550万陆军的可怕规模,就是一件大事。中英如果彻底撕破脸,来一场漫长的全面战争,英国人真的吃不消。

在英国的战略版图上,西太平洋根本不是英国的利益核心,这里是战略的边界。英国人有过的构思中,英国人带着印度仆人,驱赶着非洲奴工,征服世界。亚洲的黄种人不过是最低级别的存在。至少在战略上,非洲都比西太平洋更重要。中国能够通过陆路进攻马来,这是英国觉得很头痛的事情。中国这个国家衰落了几十年,当中国突然崛起的时候,英国还不习惯用一个看待大国的角度看待中国。所以这种艰难的思想转变,对英国人来说很痛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