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军事 > 抗战之重整河山 > 第494章 十万青年十万军

抗战之重整河山 第494章 十万青年十万军

作者:鱼夫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3-12-30 07:36:08 来源:88小说

8月25日,这一天对江东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日子,他心心念念的大学教授和专家等从后方来到了山西。

在范筑先和丁北风等人的努力下,这次来到山西的大学教授一共有300余名。

军事科学研究院是江东发展科学技术的核心平台,即将着手的研究将关乎中日战争的走向,因此研究员只能是中国人,并且还要格外保密。

这300多名专家教授就是军事科学研究院的第一批研究员。

对他们的到来,军队和民政系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江东、王雪琴、谢成瑞、范筑先等人亲自到城外去迎接。

教授虽只有300,但加上他们的家眷,人数就超过了千人。

汽车开到晋城城门口的时候就停了下来,有些疲倦的专家教授刚走下车就看到了密密麻麻的欢迎人群,红色的条幅在风中飞舞,捧着鲜花的小孩跳脱活泼。

晋城给他们的第一感觉是鲜活。

鲜活的百姓,鲜活的街道。

与大后方部分地区死气沉沉,得过且过的氛围截然不同。

江东站在人群的最前面,见到这些专家教授的时候他没有任何架子,快步走上去表示欢迎。

在整个晋东南,有资格佩戴陆军二级上将领章的只有江东一个人。

教授们虽然不懂军事,但军衔上的区分还是能够看得出来的。

在教授队伍里,林贵远和孙克荣来自西南联大,是范筑先的同学,也是这支队伍的代表。

“感谢诸位教授不辞辛苦,远来山西。”

江东热情地和两位握手,范筑先在身后介绍道:

“各位便是国民政府陆军二级上将,晋东南行政公署主任,我们未来的老板,江主任!”

一众教授对江东的年纪表示了一番诧异,然后说了一些久仰之类的话。

可爱的小学生把各色山花递到教授们怀里,然后将东亲自领着一群人进城,并介绍晋东南这一年来所取得的发展成就。

看到晋城繁荣的商贸和安居的百姓后,教授们全都信了江东的讲述。

在这样的环境里,做起研究来也应该会更加有动力吧。

教授们一边走一边点头,一些家眷孩童还顺道买了许多东西。

近千人的食宿行政公署早已经安排好了,他们将在晋城待3~5天的时间,把家当都安置妥当后才会进入科学研究院。

周密的安排、细致的款待,让教授们心中的忐忑全都放了下来。

孩子有学可上,伴侣可到政府部门或者工业部门做管理人员,听说一个月后还会分房,这里给出的条件是后方任何一所大学都不能比拟的,众人在心中暗暗庆幸来对了。

……

晚宴结束后,王雪琴和范筑先有些焦急的找上江东,前者迫不及待的说道:

“主任,刚才听教授们说,后方还有3万多青年正在赶来山西,他们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急需我们的帮助啊。”

3万多青年,听到这个数字江东一下子来了精神,询问详细情况。

在王雪琴和范筑先的交替讲述中,江东渐渐弄清楚了整件事情。

此次从大后方赶来山西的除了300余教授外,还有1500个青年学生。

这批学生来自后方的多所大学,主要有:

西南联大、中央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

各个学校的热血学生从各自学校所在地赶到四川成都,然后学生们成立了一个青年学生抗日救亡会。

抗日救亡会的1500个学生都是江东最狂热的粉丝,他们喊出了要步行前往山西、锻炼体魄、抗日报国的口号。

学生们热血沸腾、情绪激动,在抗日救亡会成立后的第二天就踏上了北上之路。

在北上的路上,抗日救亡会每到一地就会举行游行、宣讲等动员活动,号召有志青年一同北上,去山西投奔第三十九军团,为国家民族的抗战大业献身。

年轻人的情绪总是很容易感染别人,抗日救亡会还没有走出四川人数就已经破万了。

过了西安之后,人数最多的时候甚至达到了35,000人。

抗日救亡会一路上依靠各地爱国富商的帮助,衣食方面倒是不愁。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目的地遥遥无期,一些意志力不坚定的人和伤病员一起脱离了队伍。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听完王雪琴和范筑先的讲述后,江东下意识的说出了这句话。

“明日让晋城民报以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为题刊的一篇动员文章,赞扬抗日救亡会的青年,同时再向全国发出号召。”

这么好的舆论氛围江东不利用一下实在是太亏了。

自愿徒步而来的青年就有3万,如果再稍加推动一下,10万之数也不是不可能达到。

“主任这些青年可全都是宝贝啊,各个工厂都在等待他们的到来,不能让他们因为饥饿和疾病就半途而废。”王雪琴有些焦急的说道。

江东摆了摆手,

“这么多人自愿前来投奔我们,原因是什么?你们问清楚了吗?”

“直接原因应该是之前招收飞行员、技术青年等的动员令。”范筑先看着江东,

“根本原因应该是全国百姓尤其是青年学生看出了中国的抗战希望在山西、在江主任的部队。”

“哈哈……”江东仰天大笑两声,差点就说出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大逆不道的话,

“他们既然想要徒步而来,那咱们就不要过多干涉。这个毕竟是一个淘汰的过程,只要能走到山西的我们都可以放心大胆的使用。

行政公署今夜就立刻开始行动,在西安到晋城的公路沿线设立补给站,每个站点至少配一个排的战士。

他们的徒步行为我们不干涉,但必须在医疗、食物和安全上做好保障工作。

让战士们告诉这些青年,我在晋城等他们!”

西安以南还算是大后方,但过了西安就已经临近前线了,江东如果不派出部队的话,日本的间谍组织可能会对这批青年动手。

王雪琴和范筑先在得到江东的命令后火速去处理这件事情了,这批年轻人将为工业发展委员会注入新的活力。

……

定通,青年抗日救亡会临时歇脚点。

8月26日早晨,公路上弥漫着淡淡的晨雾,绵延的帐篷在晨雾里若隐若现,不时还会传出呼噜声与咳嗽声。

天气微凉,青年们大多还蜷缩着在自己的帐篷里,每日的徒步极为消耗体力,许多人想多休息一会儿。

叶枫,今年20岁,西南联合大学大三学生,他脸庞俊秀,但眼神和身体上却散发出阳刚之气。

他是青年抗日救亡会的会长,是这次运动最核心的发起人之一。

天刚蒙蒙亮他就睁开了眼睛,每天要操心3万多人的事,他睡不踏实。

湿润的空气扑面而来,叶枫打了个哆嗦,精神好了许多。

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帐篷,他心中升起一股自豪感和责任感。

最开始组织抗日救亡会的时候谁都没想到能够动员到这么多的青年人,最开始人数暴涨的几天,救亡会的几个负责人着实慌乱了一阵子。

但是人已经动员起来了,肯定不能把他们赶回去。

叶枫和抗日救亡会另外的几个负责人一边北上,一边把他们在学校学到的管理知识运用到这只庞大的队伍中。

在不断的试探和改进之后,抗日救亡会逐渐有了完整的组织制度。

3万多人能够同心协力的走到这里,这个组织制度功不可没。

正当叶枫犹豫要不要把大家叫起来的时候,薄雾的前方传来了汽车发动机的声音。

那声音越来越近,听上去至少有十辆卡车。

“吱!”

长长的车队在叶枫正前方的路面上停了下来,最前方的两辆车上跳下来几十个荷枪实弹的士兵。

“一班立刻设置警戒哨!

二班和三班的协助行政公署布置补给点!

快快快……”

一个军官模样的人大声的下着命令,他的声音像炸雷一样在营地里传开,一个接一个的帐篷里露出无数个脑袋。

“这是怎么回事啊?哪里来的部队?他们在这干嘛?”

一个清丽的女声在叶枫的身后问道。

叶枫不用回头就知道来人是副会长之一的唐云,中央大学大二的女学生,姣好的面容下是顽强的意志。

“不知道,我上去问问。”

叶枫和唐云一起朝公路上走去,半路上又跑过来两个人,肖守余、路林民。

这两人也是救亡会的副会长,分别来自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

看到走过来的四人,少尉排长率先进了一个军礼:

“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九军团司令部警卫团三营一排,奉江长官命令在此设立补给点,帮助爱国青年前往山西!”

少尉声音洪亮,他话音刚落,边上的十几个战士同时向叶枫等人行持枪礼。

叶枫、唐云、肖守余、路林民四人被少尉洪亮的嗓门吓了一跳,但他们很快听清楚了少尉的话,又看到了边上战士的动作。

在这一刻,四人的眼里都禽满了泪水。

近一个月的艰难徒步,为的就是前往山西,去加入百战百胜的第三十九军团。

在此之前关于江东和第三十九军团的一切,他们都是从报纸上了解到的,从未真正见过。

面前的军官一脸严肃,眼神中却带着敬意,士兵们亦是如此。

唐云忍不住捂着脸低低啜泣起来,这一刻给她的感觉就好像是远嫁的女儿第一次见到娘家人,

给她无尽的亲切之感。

很快整个营地都骚动了起来,薄雾也在骚动中缓缓消散了。

知道来的是第三十九军团的人,青年学生们心中满是好奇与感动。

馒头、包子、面饼、骨头汤都是来设立补给点之前就已经做好了的,行政公署的人只需在地上支起大锅,简单热一热就可以了。

当阳光洒向这片土地的时候,浓重的香味也渐渐飘散开来。

在之前的行程中,他们很多都是吃随身携带的干粮和富户的接济,都是极为简单的,如此浓郁的香气年轻人们已经许久没有闻到过了。

在众人大快朵颐的时候,队伍里的伤员也得到了及时救治。

吃过早饭后,3万人的队伍情绪再一次高涨。

在抗日救亡会的带领下,利落的收拾好行李,继续向东前进。

他们的目标是9月1日之前赶到晋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