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唐朝贵公子 > 第六百一十六章:花钱如流水

唐朝贵公子 第六百一十六章:花钱如流水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4 07:24:56 来源:大海中文

武侠网 ,最快更新唐朝贵公子 !

李承乾这一次算是得了李世民的鼓励。

实际上,历朝历代的太子,智商都不会太低。

哪怕李承乾也绝不是例外。

只不过绝大多数的太子,不敢轻易表露自己的想法,害怕想法太多,而引发宫中的怀疑而已。

而碰上了李世民这样的皇帝,就更麻烦了。

因为李世民文武双全,本就有着寻常人所没有的才华!

一个这样的天子,眼高于顶,而像李承乾这样的太子,但凡提出任何一点自己的想法,只会让李世民觉得可笑。

用后世的话来说,大抵就是,你这毛都没有长齐的家伙……

现在难得有了机会,李承乾先和陈正泰挤眉弄眼。

陈正泰却一副荣辱不惊的模样,目不斜视。

李承乾讨了个没趣,便只好咳嗽一声,对李世民道:“我大唐对天下,未归服王化者,历来采取羁縻之策,而今西域和大食、波斯诸国纷纷来朝,若只是进行朝贡,今日畏我大唐,便送来了贡品,到了明日却又怠慢,这不是长久之道。因而儿臣以为,想要长久,便需羁縻。”

李世民颔首点头道:“如何羁縻呢?”

“其一便是互市。”李承乾道:“互通有无,便让彼此都有了好处,大家各取所需,联系也就紧密了。这一点,陈家在百济国就有过先例。因为互市和通商,我大唐的商贾涌入百济,与百济互通有无,这不但令我大唐的子民获益匪浅,而那百济国的唐商日益增多,他们组建商会,如今,也为我所用。”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又道:“儿臣细细看过百济国的商会,现如今,百济的唐商,入商会者有三百九十余人!表面上,不过区区数百人,可是他们深入百济各州县,不但源源不断的从百济牟利,可影响……也不只是百济的朝廷,而是各州县的官长,甚至是其各乡的世族,都或多或少有所联络。”

“父皇,正是因为如此,所以百济上至其朝廷,下至他们的百姓,都因为这些通商的商贾,与我大唐密不可分,甚至儿臣听闻,朝廷所委派的监察使,在百济说话的份量,未必能有商会的会长有用。因为秉承天子的意志,也未必能抵得上人性的贪欲。”

李世民似笑非笑,其实……当初他是在仁川停留过的,大致对于百济国的现状有不少的了解。

只是他没想到,李承乾居然也关心过百济国!

李承乾说的话虽然有些夸张,可是和事实的出入并不大。

从前的时候,百济不是没有向中原王朝称臣,可实际上,这种所谓的朝贡,意义并不大!

百济的朝贡,不过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官方上的遣唐使一年来一遭,便各自回家过自己的日子了。

而现如今,却是不一样了,大唐甚至可以通过商会,直接影响到百济国中一个县一个乡的问题,唐商的涌入,也在百济那儿出现了围绕着这一个个唐商所组成的利益群体,一个商贾,往往都有合作的对象,在本地,有一定的人脉。甚至……孵化出了一个围绕着唐商牟利的群体。

就单以一个贩卖大唐棉布的唐商为例,唐商将棉布运送到了百济国,他便会在百济国寻找合作的伙伴,每一个州,每一个县,都有本地的世族和商人从他手里拿货,不少商铺,也依靠着这个唐商的棉布为生,最终的结果就是,一个唐商,决定了数百人的生计。

而三百多个唐商的力量和他们的关系网,集合在了一起,就成了百济的商会,这种力量集合起来是极为惊人的,以至于商会的会长,可以直接和百济国宰相和尚书级别的人直接洽商,直接决定某些政策的走向。

如此一来,整个百济国,其实已经和大唐密不可分了,就算没有水师,没有监察使,倘若百济王希望切断与大唐之间的联络。只怕这百济国内部,就要自己闹出事来!

这可是所谓的百万漕工衣食所系,大家都要吃饭的问题啊。

于是李世民点头道:“互市……通商……这虽不是什么真知灼见,却也是势在必行的。”

“除此之外。”李承乾继续道:“便是修路了,将铁路修至大食去,沿途需经西域诸国以及波斯,这路一通,便是为了更好的互市!就算将来出了什么乱子,大唐也可通过铁路,及时的反应。因而,各国来使,等他们到了高昌,便需让他们体验这铁路了,一路让他们坐铁路前来,让他们知晓了这铁路的好处,再来洽商这铁路如何修,谁出钱,谁出地,如此一来,商贸的往来,方可密切。我大唐对其的影响,方可增大。”

“这大食偏远,若是商队来一趟大唐,至少需要数月的时间,可若是修通铁路,大量的货物,也不过是半月时间,便可过境,这是以往无法想象的。”

李世民笑了笑道:“朕让陈家修通长安至洛阳的铁路,这工程却还迟迟没有太大的进展呢,倒是修路去西域,你们两个小子很热心啊。”

陈正泰就咳嗽一声道:“陛下,洛阳和长安的铁路,涉及到的是钱的问题,陛下不将钱拿出来,儿臣修什么?”

李世民就立马摆摆手道:“不说这些,不说这些。”

陈正泰心里忍不住吐槽,他一直怀疑李世民是想要白嫖修铁路的钱,反正他是打定主意了,钱不下来,工程队是不开工的。

李承乾此时又道:“路修了过去,商贾也跟了去,那么其他的,便好办了。儿臣以为,与其坚持无用的朝贡,倒不如得到实利。”

李世民想了想道:“你说的不错,看来太子还是很清醒的。朝廷教导天下人,要让他们知礼法。可朝廷自己却需有清醒的认识,若是一切都只务虚,就迟早要酿生大变啊!”

李承乾得了夸奖,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笑容,而后道:“还有一件事,儿臣以为……也势在必行。”

李世民看了李承乾一眼:“何事?”

李承乾便道:“大唐与各国,尤其是西域各国,语言不通,文字也各有不同,就算路修通了,若是彼此习俗不同,难免会滋生矛盾,长此以往,这不是好事。所以儿臣以为,当召一些大儒以及读书人,只各国教授我大唐的儒法,教人学习四书五经之道。”

李世民笑了:“平日里,你可不是这般,不是对书经一向嗤之以鼻吗?”

李承乾则是理直气壮地道道:“这本来就不是儿臣学的学问,这学问,是教人恪守自己本分的,儿臣要学的,该当是经世之道。”

李世民禁不住笑了笑,不置可否:“这些都是正泰教你的吧?”

李承乾摇摇头:“倒也不是,只是……和正泰呆的时间久了,耳濡目染,也慢慢的晓得了一些道理。”

李世民颔首,显得很高兴,道:“你越来越像个太子的样子了,很好。”

说罢,李世民目光一转,对陈正泰道:“各国使节抵达之后,就交你来负责接待吧,不要出什么差错。我大唐乃是礼仪之邦,待客有道,不要小气了。”

陈正泰乖乖点头:“儿臣一定竭尽全力。”

该说的话说的差不多了,李世民随即便放二人告辞出去。

等二人走了,李世民却是坐在桌案前低着头沉吟着,不说话。

张千在一旁,倒是笑道:“陛下,太子殿下越来越有样子了。”

李世民淡淡道:“你也不看看他的父亲是谁。”

张千身躯一震,立即道:“陛下文武双全,教子有方,实在教人佩服。”

李世民微微一笑:“说起来,这太子……看上去好像有些荒唐,可实际上……是心如明镜啊,办事也有章法,未来……若是克继大统,只怕也是一个雄主。”

张千就立马道:“陛下千秋万载,定能长命百岁,这些事……”

李世民摆摆手道:“生老病死,乃是人之常情,朕也怕死,可是……怕又有何用呢?历来多少天子,哪一个不是忌讳死亡,可最终,又有谁能千秋万载?人终会是有一死的,朕身为天子,可也是一个人罢了。朕不奢求这个,朕只求……江山代有人才出即可。”

李世民说着,便站了起来;“有时朕在想,朕可能已经老了,看着这些后辈,真是可畏啊,他们将来,可能做的比朕好。”

张千笑了笑,想说什么,却还是闭上了口。

这事儿……皇帝能说,但是别人是不可以说的。

说了就是忌讳了。

………………

次日,整个长安震动了。

无数的香客,早已将那大慈恩寺围了个水泄不通,人们都想一睹玄奘和尚的风采。

几乎所有的报纸,都在报道关于营救玄奘和尚的事迹,将这数十人如何夜袭大食王城,如何交换人质的事,说的十分的传奇。

起初还有人觉得,这是否有些夸张了,等得知大食国居然派了使节前往长安,此时想不信都难了。

前几日,还被人嘲笑的太子,一下子……却成了再英武不过的人了。

如何当机立断地派出死士。

又如何运筹帷幄。

只为了一个僧人,花费了半年功夫,处心积虑,这是何等的气魄和韬略啊。

足足好几天,几乎所有的头版,都在挖掘相关的讯息。

更有不少青壮,四处都在打听陈家死士的事,奔袭数千里,斩人首级,这是何其浪漫的事。

而陈家……却很安静。

东宫……似乎也没什么动静。

这个时候……尽力的低调,乃是上上之策。

陈正泰现在是满心思都扑在了钱庄上,钱庄必须转型,可是如何转型,却需深思熟虑。

当然,其间是少不了要见一见陈正雷这些死士的。

九十多人,陈正泰一一和他们见礼,请他们坐下。

不过这些死士,却显得很拘谨,他们都穿着军大衣,看着和寻常的士兵没有什么不同。

而与那些满带着朝气的士兵唯一的不同之处,就是他们都很安静,沉默寡言,只是不经意的举手投足之间,却带着杀气。

陈正泰则是打量着陈正雷道:“陛下和百官们听闻了你们的事迹,格外的欣赏,太子殿下也对你们极有兴趣,现在吏部已是预备给你们封爵,你是带头的,想来一个县公是少不了的。当然……爵位是其次……重要的是,你们未来要发挥作用,因而……我想看看你对这一次行动的看法。”

陈正雷脸上依旧没有什么表情,道:“殿下,此次行动,表面上……似乎是靠大家行动一致,才取得了胜果,可在我看来,真正决定胜负的,却并非是那一炷香时间的行动。胜利的关键,在于我们在动手之前,已经摸清楚了大食人的虚实,了解了大食人的动向,并且分析和制定出了一个可行的方案……”

陈正泰微笑,想不到这个家伙,还会拍马屁呀。

于是陈正泰道:“你的意思是……这都是本王的功劳?”

陈正雷却是摇摇头:“卑下想要说的是,这样的作战,成败在于台下的功夫,而不是一次行动。卑下绝非是故意想要夸大这一点,实在是在行动的过程中,若是稍有任何的讯息错误,都可能让行动队陷入最危险的境地。外间有许多的流言蜚语,都在夸奖我们行动队的厉害,倒好像将我们行动队,变成了能上天入地的神人一般。可卑下却认为,此类行动……情报的分析和决策至关重要。这是卑下最直接的感受。”

陈正泰听罢,不断点头道:“你说的有理,其实这一次,真算起来,是有些撞运气了!我们多方打听了大食人的动向,可实际上……情报的来源,虽然进行了甄别,可若是甄别错误,那么你们能不能活着回来,就是两说的事了。”

陈正雷对此深有同感,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一点。

陈正泰随即又道:“那么……如果我想扩大你们这支军马,你有什么建议呢?”

陈正雷立马打起了精神,他毫不犹豫地道:“行动的人员若是增加三倍,乃至五倍,可是幕后进行情报搜集,以及情报分析和甄别,还有进行善后的人员,只怕需要千人以上。”

“噢?”陈正泰欣赏的看着陈正雷,只怕也只有陈正雷这等读过书,挖过煤,从过军,独当一面的人物,方才对于这个……有着自己的思考吧。

思维真的很重要,见识过的人,才能形成一套自己的观念。

陈正雷道:“对于这一次问题,其实暴露出了以下几个问题,其一,就是有些情报并不准确。其二,我们在大食,并没有接应的人员,令我们抵达大食之后,成了聋子和瞎子。这两个问题很大,不过幸运的是,大食人对我们完全没有戒心。所以我们才能够成功。可是殿下有没有想过,此役之后,现在天下诸国,都会生出防范之心,以后若是再进行这样的行动,那么难度势必增加许多倍。正因为如此,所以……以后想要成功,就必须针对以下的问题,建立一个保障体系,在我看来,行动队虽与军队一样,军队也需要后勤和给养。而行动队理应比军队的给养和后勤依赖更大,因为行动的人手,可能需要数十人,可……在行动之前,若是没有一个万无一失的缜密方案,对于行动的目标了解有所偏差,都可能造成可怕的后果。”

“若是殿下想要扩大规模,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情报的体系,如此……才可做到万无一失。”

陈正泰没想到,这个家伙,先是总结出了这么多的问题。

可仔细一想,这一次能够成功,真的有幸运的成分。可是对于陈正雷而言,行动是不能依靠幸运的,因为若是遇到了不幸,他和他的兄弟,就必死无疑了。

于是陈正泰点头道:“你说的有道理,那么……你需要多少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陈正雷显然在此之前就已经有了思量,于是立马就道:“需要许多人,至少需要数十个通晓各国语言的人才,殿下,卑下所说的通晓各种语言,并非只是学过一些各国的语言那样简单,那不过是皮毛而已!卑下所需要的人才,是那种不但精通语言,而且对各国的俚语,都能精通无比的人。除此之外,在天下各地,都需有眼线驻扎,而这些眼线,要有不同的身份,要了解当地的风俗,同时,还需他们拥有情报分析的能力。”

“卑下还需要一个秘密的渠道,能够将无数的讯息,快速的进行传递。需要有一群人,擅长于分析和甄别天下各地的讯息。甚至还需要……”

陈正泰听他一个劲的口若悬河,开始的时候还觉得理解,可后面……感到头痛起来了。

陈正雷提出的这些要求,在陈正泰看来……就是钱,而且是许许多多的钱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