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唐朝贵公子 > 第四十四章:恩典

唐朝贵公子 第四十四章:恩典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4 07:24:56 来源:大海中文

武侠网 ,最快更新唐朝贵公子 !

正午……遂安公主告别而去。

陈正泰心里却是沉甸甸的,倒是三叔公来了,一见到陈正泰,三叔公便不忿道:“正泰,我听说外头有人骂你,饭山县公郝相贵那狗东西以为他是谁,居然四处诋毁你,这是欺负我们陈家都是老实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呀……”陈正泰惊讶的看着三叔公,他听到这个消息挺意外的。

三叔公眯着眼,继续道:“他敢骂我们,我们岂有不骂回去的道理,正泰啊,论起骂人,老夫也不是吹嘘,我便倚老卖老,非要教教你才好。免得正泰太老实,吃了亏。”

“你听着……这骂人,切切不可之乎者也,需得通俗易懂,既不能当着别人面骂,这是因为你当面骂人,他要打你的。”

“你需偷偷的骂。最好的法子呢,是编一个童谣,拿个三五文钱,教给街上的孩子们听,这童谣越通俗越好,如此孩子们才爱唱爱听,用不了多久,便可一传十,十传百。来,这童谣我都编好啦。你且听着……”

三叔公说着,吊起嗓子咿咿呀呀道:“饭山公,不是人,子为盗,女为娼……”

陈正泰震惊了,嘴巴张的比鸡蛋大:“叔公,我不想骂人呀。”

三叔公本是兴致正浓,被陈正泰打断,顿时露出了失望之色,气急败坏道:“什么,别人骂你,你竟不骂回去,正泰啊正泰,你太忠厚啦,你这样要吃大亏的。

接着沮丧的碎碎念:“我们陈家吃亏就吃在太老实..”

而恰在此时,宫中来人了。

一个宦官匆匆而来:“长安盐铁使陈继业,子陈正泰接敕命。”

三叔公一惊,陈家上下又是手忙脚乱。

陈家父子忙是到了中门,便见宦官伫立,郑重其事道:“敕曰:陈继业为国分忧,大功,卿有经国之才,朕岂有不委以重任之理,盐铁乃是国家大政,关系重大,特敕陈继业为长安盐铁转运使。”

陈继业大惊失色。

他以为皇帝会升自己的官职,可哪里想到,盐铁使的职责给自己保留了,却又给自己的官职上头加了一个转运使。盐铁使加上转运使,便是盐铁转运使合二为一,尤其是转运使,这可是四品官,如此算来,自己从区区六品,直接升为了四品,已是十分罕见了。

转运使的职责比盐铁使更重大,因为负责的不只是盐铁,还关系到了粮食的调度,这是朝廷至关紧要的问题。

宦官又道:“陈氏子陈正泰,朕之门生也,朕赏识其聪敏,愿倾囊教授其文武之道,特赐其鱼符,可出入宫禁,于每月月中,入宫授课,钦哉。”

陈正泰还以为皇帝会给自己加官晋爵,可是……李二郎竟还真拉自己入伙,去学习听课呀?

每月一节课,好像不多。

更多是象征意义。

不过……既然师都拜了,总要走一下程序。

于是陈家父子忙是接了敕命谢恩。

那宦官取了一个银鱼符,交在了陈正泰手上,笑嘻嘻的道:“恭喜二皮……”

“二皮沟县男。”

宦官干笑道:“咱晓得,咱晓得,二皮沟县男……咱这便要回宫复命,不知,不知……二皮沟县男,可有什么书信……“

陈正泰道:“这个呀,近来比较忙,忘了。”

宦官颔首点头,别有深意的看了陈正泰一眼,道:“那么咱告辞。”

宦官一走,陈家顿时鸡飞狗跳起来。

陈继业站在原地,两眼通红,他万万想不到,陈家的荣景……似乎快要回来了。

三叔公激动的脸色涨红:“快,要摆宴席,明日大宴宾客三日……”

陈正泰若有所思:“叔公,这样会不会显得太张扬了。”

“你懂什么?”三叔公龇牙:“你以为老夫关心的是吃?咱门宴客,是给皇帝看的,皇帝给了我们陈家恩典,这在其他大族眼里,不过尔尔,可我们陈家,若是大宴宾客,好让整个长安都知道,皇帝知道了,便觉得我们陈氏一族知恩图报,看重皇家的恩典,如此……皇帝才能放心。还有……前些日子,是谁瞎咧咧将皇帝称为李二郎的,要噤口,谁再喊,老夫抽他。皇帝仁厚啊,老夫活了这么多年,历经了多少皇帝,唯有当今皇帝,最是仁厚。”

三叔公大义凛然的样子。

陈正泰看着三叔公,心里说,三叔公你说的是有理,可是你为何说话的时候要眨眼睛,眼里进沙子了。

陈继业在一旁小心的提醒三叔公:“三叔,前些日子,你提李二郎最多。”

三叔公对陈继业的提醒置若罔闻,冷哼一声:“虽说你们是嫡系,可老夫好歹也是长辈,你能不能不要在老夫面前抬杠。”

陈继业憋红了脸,老半天才不甘愿的道:“是,是侄儿口不择言了。”

……

李世民一觉醒来,觉得神清气爽,若不是遂安公主,李世民只怕还不知这宫里还有一个刘昭容,昨夜在刘昭容处下榻,这刘昭容姿色在众妃之中虽是尔尔,不过大体也还算温柔。

一夜过来,李世民精神奕奕,他至宣政殿,今日的早朝还未开始,便有传敕命的宦官前来复命。

“陛下,陈氏已接敕命了。”

李世民面带微笑:“可有书信来?”

“这……”宦官道:“二皮沟县男说……说……近来忙碌……”

李世民听到此处,面上不禁露出了遗憾之色,他吁了口气:“这样啊,朕知道了。”

“除此之外……”

“嗯?”李世民凝视着宦官。

宦官道:“奴还得知,陈家得了恩旨,大宴三日……”

李世民眼底深处,掠过了一丝别样的意味:“朕知道了,退下!”

………

一连三天的宴席,陈正泰怀疑自己要被吃穷了。

是人都经不起吃啊。

一说到吃,陈正泰倒是想起了一件事来,于是叫来了盐业的掌柜李晓,吩咐了几句,李晓大惊失色的道:“买粮?公子……去岁的时候,五谷丰登,等到了秋收的时候,只怕粮价还要再跌下去,公子……现在买粮,是要大亏的呀。”

贞观二年,虽是有一些地方性的灾患,可大体上还是丰收的。

许多世家大族家里囤积了大量的粮食,到现在都卖不出去,而到了今年,大体还算是风调雨顺,虽是有些地方出现了旱灾,不过并不算严重,因此人们都预计,到了秋收,粮价将要跌落到了谷底。

可是……陈正泰在这个节骨眼上要大量购置粮食……这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让你买你便买,啰嗦什么,所有盐铺的得利,都要动用,有多少,要多少。不只是向世家买粮,还要鼓励向番邦人买,东市和西市不是有许多番邦人兜售牛马吗?也一并去交涉,不要怕花钱,除此之外,还要在二皮沟那儿,建起粮仓来,听到了没有?”

陈正泰若是记忆没有错,贞观三年,在即将秋收的时候……一场巨大的灾难将席卷整个关中,铺天盖地的飞蝗,会将一切可以吃的粮食啃噬的一干二净。

而这一场巨大的灾难,成了唐初一段极可怕的记忆。

岁饥,人相食。

甚至连皇帝李世民,都不得不作出表率,亲自吃了蝗虫,鼓励百姓灭蝗,用蝗虫充饥。

虽然到了那个时候,再怎么样,也饿不着陈家,可陈正泰既然知道历史上即将发生的灾难,怎么可以置若罔闻呢?

李晓脸抽了抽……这是亏本买卖啊,陈家刚有起色,突然之间,这多余的钱财,居然去买粮食。

粮食当然有用,可现在的谷价购粮,实在太不值当了,何不等秋收了再说?

“除此之外……

陈正泰慢悠悠的道:“去所收一些鸡鸭来,有一种鸭,叫麻鸭,生在越州一带,你托了人,去越州收购,再送至长安来,得快马加鞭去。不只如此……告诉其他的商贾,若是有人有多余的粮,或是有这麻鸭,哪怕是其他鸡鸭,都可折价换盐,这事儿你得抓紧着办,办不好,便收拾铺盖,滚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