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唐朝贵公子 > 第三百零五章:功于社稷

唐朝贵公子 第三百零五章:功于社稷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4 07:24:56 来源:大海中文

武侠网 ,最快更新唐朝贵公子 !

可一听到皇帝的旨意,几乎所有人都无所适从了。

毕竟这些小民,一辈子连县里的主簿都没见识过,这皇帝的旨意来,他们哪里晓得该怎么办?

豆卢宽似乎也发现到了这个状况,于是只好苦笑,耐心地道:“尔等都行礼吧。”

邓健倒是反应快,率先躬身,双手抱起,郑重其事地道:“学生接旨。”

于是其他人这才惶恐地有样学样,都躬着身子,双手抱起,表示恭顺之色。

豆卢宽也不在乎这些人的礼仪是否标准,其实大唐的礼仪,也就这个样子,倒不至后世那样的森严,意思意思一下就够了。

文臣们若是失礼,倒还可能遭到御史的弹劾,人家小民,你弹劾个什么?

豆卢宽清了清嗓子,便道:“门下,天下之本,在于取材也。朕绍膺骏命,继位五年矣,今开科举,许州试,欲令天下贵贱诸生,以文章而求取功名,今雍州州试,兹有邓健者,名列雍州州试第一,为雍州案首……”

听到此处,顿时众人哗然起来。

州试第一……邓健?

邓健一愣,显然,他自己都想不到自己竟考了第一。

他只觉得,考试出了题,自己还算是熟悉,于是凭借着自己平日作文章的习惯,写出来了文章。

当然,对于他而言,写文章已经变成了很简单的事。毕竟,每日在学里,虽然先生们要求每日写出一篇文章来,可是他觉得一篇不够,同样的命题,他写了两篇,再从这两篇里,去挑出它们的优点和缺点。

有时候为了做文章,他甚至废寝忘食,做梦似乎都还在提笔作文。

至于算学题和通识题,他反而更有信心,因为这两种试卷,他自信自己可以得满分。

所以他自觉得自己考得应该不会差,只是州试这种考试,毕竟不是考一个人的学问高低,以及文章好坏,而且与雍州的读书人们竞争,他家境贫寒。

和其他人相比,总有一些自卑的心思,因而不敢托大。

可现在……这个结果……令他自己也没有想到。

中了。

雍州案首。

邓健觉得自己的两股颤颤,竟有些站不住了,一时之间,竟是情绪激动得不能自己。

那二叔刘丰已是吓了一跳。

州试第一啊。

厉害了!

这岂不是说,整个雍州,自己这侄儿邓健,学问第一?

真是万万想不到,邓家竟是出了这样的人物。

刘丰一时竟是懵了。

一旁的邻人们已是哗然,顾不得肃穆了,一个个彼此交头接耳。

“看看人家的儿子……”

…………

屋里头。

躺在床榻上的邓父,整个人都软绵绵的,他听到了外头的喧哗声音,似乎说是官差来了,这令他心里有些不安。

邓健不会做什么坏事吧?

不对,他历来是个好孩子。

可随即,便听到那豆卢宽的声音。

豆卢宽声若洪钟,毕竟是念诵旨意,需拿出一点气势出来。

偏这陋屋本就简陋,外头的声音清晰地传来。

州试第一……为雍州案首……

邓父整个人都懵了。

而后,眼里泪水打着转。

他控制不住地拼命咳嗽几声。

随即……却好似是整个人焕发了生机。

低喝一声,突的坐起,趿鞋,这一套动作下来,真是行云流水,迅如捷豹。

…………

豆卢宽的声音继续在道:“朕闻此佳讯,心甚慰之,敕令礼部,于邓氏庭前,营造石坊,以此旌表……钦哉!”

营建石坊。

这对于许多人而言,石坊是只有那些世族们才有的东西,这玩意和阀阅一样,就是寻了石头,建成牌坊,牌坊上记录下主人的事迹。

如此,哪怕风吹雨打,便是千百年之后,后世的人途径此地,见着这石坊,也能得知此间主人当初的荣耀。

而这封旨意,是皇帝口授,而后是经中书省誊写,最终送门下省去制成正规的旨意发送来的。

因而,前头有专门的‘门下’字样,这规格,比寻常的部堂、官府所建的石坊规格,可要高得多了。

豆卢宽念完,随即就看向邓健道:“邓健,还不接旨?”

邓健一时恍然,又是懵了。

这两三年来,起初的时候,为了读书,他是一面做工,一面去学里偷听,每日看着课本,不眠不歇。

好不容易考进了大学堂,亦是每日读书,任他风吹雨打,也绝不敢耽搁。

而如今……一朝中试,成为了案首,他反而心里百感交集,内心里的惶恐、骄傲,统统迸发出来,于是泪水瞬间打湿了衣襟。

自己终于没有辜负父母之恩,以及师尊授业解惑之义啊。

豆卢宽见邓健还是愣神,不禁催促道:“邓案首……”

却在此时……

里头的柴门开了,却见一个龙精虎猛的身影窜了出来。

豆卢宽只感觉眼前一花,便见一个中年汉子,精神奕奕地小跑而出。

这人直接到了邓健的面前,轻轻一拍他的脸:“快,接旨啊。”

这轻轻的一拍,令邓健一下子回过神来,而后,便见自己的父亲已站在了自己的身前。

他哑然的看着自己的父亲,父亲此刻……双目有神,脸色红润,身躯也显得伟岸了不少。

“接旨!”邓父低吼。

“噢,噢。”邓健反应了过来,于是连忙诚惶诚恐地去接了旨意。

邓父也忙上前,告饶道:“犬子真是万死,竟在官人面前失了礼,他年纪还小,恳请官人们不要怪罪。”

原来……这案首竟是此人的儿子。

豆卢宽心里有着几分好奇,不禁打量着邓父,此人分明就是一个穷汉,想不到……竟生出这样的儿子。

这真是……

豆卢宽勉强挤出笑容,道:“哪里,尔家出了案首,倒是可喜可贺。”

倒是身后,一个礼部郎中皱着眉,轻轻地扯了扯豆卢宽的长袖,很是犯难地低声道:“相公,眼下有一桩疑难之事,这邓家的府邸太局促了,如何营造石坊?就算将他家屋拆了,只怕也不够建起石坊的。”

豆卢宽一听,顿时也愣住了。

他倒差点忘了这事了,说实话,天底下还真没有给这样穷困的人家建石坊的,哪怕是朝廷旌表寒士,人家这寒士家里也有几百亩地,可看看着这邓家……

真建个鬼了。

今日这事,还真是闻所未闻,豆卢宽竟也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

于是……场面一度尴尬。

邓父则喜气洋洋地道:“官人们请进屋子,喝个茶,吃口饭吧,我婆娘,不不不,我亲自来淘米下饭,官人们来一趟不容易啊,都是为了我儿,我儿,我儿……”

邓父说到这里,眼里夺眶的泪水便不禁要流出来。

他恨不得长啸一声,我儿真的是有本事啊。

再看身边的邻人,个个都羡慕地看着自己,方才邓父还惭愧于自己欠着钱,没法还给自己的兄弟,而现在,他心定下来了,欠了钱,总能还,可这书……没读错。

豆卢宽:“……”

其实……他真的有些饿了。

只是看着这周遭的环境,再看看这家人……

说实话……在这家里吃一口饭,他倒不嫌弃的,就是觉得,这就像犯罪一样,人家有几斤米够自己吃的?

想到这里,他又不禁上下打量了一番邓健,在这样的环境,竟能出一个案首,这除了二皮沟大学堂功不可没,眼前这个少年郎,也一定是个极了不起的人了。

豆卢宽微笑道:“吃便不吃了,我等奉钦命来此,还需早一些回去交卸使命。”他便摆摆手,最后道:“告辞。”

说着,便带着后头的一队人,又浩浩荡荡的走了。

看着远去的背影,邓父突的激动的叫唤了一声:“我家儿子……是案首……是案首……”

“他是我的侄儿。”刘丰在一旁,也是美滋滋的呼喝。

“得摆酒啊,大兄……这事,得包在咱们几个兄弟身上,咱们一起凑点钱,杀一头猪,这样的大事,连皇帝都惊动了,邓健可算是扬眉吐气,怎么可以不摆酒呢?”

邓父醒悟了过来,脸上依旧带着欣喜的表情,小鸡啄米的点头道:“对对对,要摆酒,哈哈……”于是看向左右邻人:“大家都要来,吾儿大喜,大家都要来喝一口水酒。”

随即,又想到了什么,倒是笑容收敛了几分,将刘丰拉到一边,低声道:“若是大家一起凑钱,只恐弟媳那里……”

“她敢说?”刘丰冷冷道:“我现在就回去卖她的嫁妆,我侄儿现在是案首,她敢说一句,我先休了她。”

邓父:“……”

邓家上下,自是一片喜气洋洋。

邓健还是一脸懵逼的样子,浑浑噩噩的模样。

邓父却极严肃地将邓健拉到了一边,拉起脸来道:“你还在此做什么,家里的事,自有为父张罗,你不要在此碍手碍脚的,你都中了案首,怎么能傻站着呢,快……快去学里啊。”

邓健看着龙精虎猛的父亲,一时瞠目结舌:“去学里?”

“当然是去谢你的师尊,还有那些先生,做人不能忘本哪,你以为你真有本事能中案首?没有他们,你一辈子都在作坊里做工!这是什么,这是大恩大德,你一辈子当牛做马,也报答不上的。现如今你得了这大恩,还傻站在此,却连谢恩都忘了。”

邓健恍然之间,这才想起了什么,一拍自己脑门,羞愧地道:“我竟忘了,大人,我先去了。”

说罢,一溜烟地跑了。

…………

豆卢宽在傍晚时回到了太极宫,随即求见李世民。

李世民则在紫薇殿里见了豆卢宽。

豆卢宽先行了礼:“陛下,臣已去过了邓家了,邓健也接了旨意。”

李世民皱眉,去了也就去了,你还特地跑来做什么?若是朕的所有旨意,大家都跑回来表示自己干完了,那朕还要不要过日子了?

于是便道:“卿家辛苦了。”

豆卢宽随即道:“只是……臣这里遇到了一件麻烦的事,臣去邓家时,那邓家贫寒无比,所住的地方,也不过巴掌大而已,不敢说脚无立锥之地,可臣见他家中家徒四壁,还听闻他父亲此前也是一病不起,礼部这边,实在找不到地给他家营建石坊,这才来恳请陛下圣裁,看看该怎么办。”

李世民一脸诧异。

他还以为,邓健只是个寒门。

可哪里想到……家境竟是差到了这个地步。

这样的家境,也能读书吗?

可猛然之间,或许是因为豆卢宽的提醒,李世民竟一下子想起了这邓健是谁了。

于是道:“朕想起来了,朕想起来了,朕确实见过那个邓健,是那个穷得连裤子都没有的邓健吗?是啦,朕在二皮沟见过他的,此人行似乞儿,懵懵懂懂,只是想不到,一两年不见,他竟成了案首……”

起初,李世民只觉得这个邓健能中案首,确实了不起。

可现在……李世民的内心,却只有震撼。

他猛的又想起,陈正泰建二皮沟大学堂的时候,口称要让许多人读的上书,当时他的心里还在嘲笑,正泰此举,有些想当然了。

可是现在……哪里想到,陈正泰一直都在默默做着这件事,而现在……成果已经非常的显著了。

李世民便很是感慨地道:“正泰想做的事,真是九头牛都拉不回来啊,这样的寒门子弟,不知要花费多少心血,方可成才。可他兢兢业业,不声不响,真将事情办成了。朕身边有多少能臣骁将,要嘛擅长经略,要嘛擅长战场厮杀,可似正泰这般的人,却是绝无仅有,这邓健乃是案首,可真正的案首,该是正泰才是。”

豆卢宽听的云里雾里,心里不禁在想,陛下你真他娘的是个人才,什么都能夸上陈正泰几句,这莫不是你们师徒之间,相互吹捧吧?

李世民似乎看出了点豆卢宽的神色,却懒得去和豆卢宽解释这些,心里只有感慨万千,两年前的邓健,和今日之邓健,实是判若两人,而那二皮沟大学堂里,又还藏着多少的妖孽呢?

朕的这弟子,当真是功在社稷啊!

…………

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