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绍宋 > 第九章 来军

绍宋 第九章 来军

作者:榴弹怕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1-04 06:16:56 来源:大海中文

武侠网 ,最快更新绍宋 !

由不得呼延通太慌张。

此人虽然算是将门出身,但却是呼延氏之后,所谓祖传的脑袋缺根筋,素无心机。而当日也只是因缘际会,被韩世忠随手指出来跟上了赵官家,所以始终有些不适应行在核心的工作。

他跟八面玲珑的杨沂中完全不一样,既不懂得如何揣摩官家心思,也不懂得如何与文官、内侍相处妥当,甚至还因为某些不分场合的言语传出来,导致了御史的弹劾……从这一点上来说,这位呼延统制甚至还不如懂得保持沉默的刘晏。

然而,此人到底是西军将门出身,多少还知道轻重,那么在晓得肩膀上分量却又不适应这种工作的情况下,稍显慌张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

再说了,无论如何,敌人都来的太快了——小林学士上午赶到,敌军中午便出现在汝阳城西,如此速度,哪怕是考虑到了小林学士骑马速度太烂,也足以说明金人很可能在击败宗印和尚后,就立即从邓州出动了。

如此反应与决断,如何不让人震惊?

不过这些都无所谓,敌军既至,之前的遮掩与安抚便再无意义……一时间,且不提呼延通回报赵官家的同时不失宿将本色,早早下令收拢城外闲散人员,并将城外浮桥匆匆断去,再关闭城门,便是四位刚刚离去不久的相公也得到旨意,分派城中各处坐镇以安抚人心,而赵官家也亲自上了西城城头。

当然了,这次没有披甲。

“敌军只有五百骑。”午后阳光下,恢复了镇定的呼延通指着波光粼粼的汝水方向,为官家稍作介绍。“这是金人惯用手段,凡行军突击,必然以精锐小股极速为前,若能惊吓成功,或者趁人不备夺得城门,便可轻易成事……之前在下蔡城外,便是以那个战死的蒲卢浑为先锋,先到城下的。”

坐在城头上的赵玖看着汝水对面的旗帜,想起当日在淮河边看见的那一幕,也是微微颔首:“如此说来,来的应该也是银术可麾下最能战的一个猛安(千夫长、千夫队)了?”

“照理说是该如此。”呼延通一时摇头,稍显疑虑。“但哨骑回来报告,却是说旗帜上居然是耶律二字,打的也是白马旗……”

耶律加白马,必然是契丹人无误了,至于呼延通反应,赵玖心下恍然,却没有吭声。

话说,金军之前十几年的军事神话摆在那里,以至于很多宋国大臣、将领,甚至民间,都认为女真人就比汉人、契丹人、奚人更擅长作战,好像女真人比其他人多长两个手一般。

而按照这个思路,对于大宋一方的传统将领们而言,他们有时候会着实很难理解一个现象,那就是为什么之前一直跟自己一个水平线的辽地契丹人、奚人、汉人,而且还是亡国余孽,一旦投降了金人,却又摇身一变,展现出了这么强悍的战斗力?

这个问题的答案放在赵官家这里当然很简单——金国立国之初就有汉人、奚人、契丹人、渤海人的高级军官,维系着女真军队强悍的,也从来都是严酷的军纪、连战连胜带来的士气,以及对军事科技的注重,跟人种和民族没关系。

只不过这种话此时说来未免不是时候,便是说了也没大意义。

“应该是耶律马五。”听到介绍,立在官家身后的刘子羽稍一思索,就直接猜到了可能的答案。“辽国降将,曾任招讨都监,太原一战时便在银术可、拔离速兄弟麾下为将……此人降金前殊无名头,但降金之后据说每战必定亲自拼杀在前,悍不畏死。如眼下这个形状,恐怕是他之前立功颇多,正式进了猛安、谋克的制度里,成了正经的猛安。”

“要是这样,臣愿领兵下去会会他!”呼延通一时按捺不住,主动向赵官家请战。

说到底,刚才官家的呵斥让他颇为羞赧,此时又见到是个契丹人,便更是不忿。

“守城便是。”赵玖无奈,也只能再度开口呵斥。“你是城中唯一主将,城中守军大半都是你旧部,你下去有个闪失又如何?而且隔着一条汝水,浮桥也被拆了,是他等你过去还是你等他过来?”

呼延通一时尴尬。

“呼延统制不要在意。”刘子羽也赶紧来劝。“此时小心谨守便是大功一件……这耶律马五没从上游事先渡河,结果来到此处又看到浮桥被断、城池严谨,恐怕早已经失措了。”

“不错,与其在意这区区五百人,不如趁敌还在寻机渡河,主力也未至,赶紧再发信使出去。”赵玖也兀自安排道。“再派信使出去,告诉周边城镇,各自谨守,千万不要往汝阳来了,韩世忠、王德那里也再派出正式使者,一定要他们小心被围城打援。”

呼延通到底是知道轻重的,闻言便俯首称是,而赵官家交代完毕也干脆起身,准备按照之前议论,留下呼延通总揽守城示意,他本人则回城中安抚人心……因为就这么一会功夫,因为封闭城门和撤回城外人员的缘故,城中已经有了些许骚乱了。

就这样,赵玖领着小林学士和刘参军带着大约三四十名披甲班直走下城头,迎面又在街中撞上专门来寻官家的御史中丞张浚、御营都统制王渊,几人稍微说了几句话,又一起骑马沿街道巡视,以定人心……可不过刚刚走了一条街而已,赵官家尚未得到上好的表演机会呢,那边呼延通便忽然再度派了一队班直赶来,说是有严肃军情,请官家再度上城。

赵玖无奈,只能让张浚以御史中丞的名义带着一半班直去各处弹压骚乱,自己则引其余人立即折返。

出乎意料的是,这一次他并不是回转西面城墙,而是在班直们的引导下直接登上了并无汝水遮拦的北面城楼,然后在这里见到了呼延通。

不过,甫一登上城楼,不用呼延通开口,赵官家自己也就恍然大悟了……因为肉眼可见,北面野地里烟尘大起,俨然有大股军势正往此处而来,按照赵官家在八公山练出来的三脚猫眼力,看样子估计得有四五千人。

“金军大队也如此之快?”赵玖只觉得对手仿佛开了挂一般。“而且早早过了河?”

“不是金人。”刘子羽脱口而出。“这不是骑兵该有的动静……”

赵玖心中尴尬一时,却又不免疑惑。

“确实不是金人,”好在呼延通即刻回报,替官家遮掩了一时的尴尬。“好教官家知道,臣奉命派出使者从此面出城,往各处传讯,但是出城不久便有人在北面大路上遇到这股兵马,为首者自称姓翟,乃是西平义军,闻得金人在邓州破了赵宗印,便猜到金军可能突袭此处,于是来不及汇报,便即刻引蔡州西北诸部往此处来勤王救驾……”

“阎孝忠所言的西平翟冲?”赵玖心下恍然之余不由大喜,几乎要下令接应此兵马入城,但刚要开口,却又硬生生自己止住,转而强做镇定再问。“阎孝忠也在里面吗?”

“不知道!”呼延通连连摇头。“正是情形不明,时机也太过巧合,所以臣才不敢自专,只请官家至此明断……”

“且遣人探查清楚,问清楚阎孝忠去向,若在,便让他先来城下见朕!”赵玖想了一下也只能如此吩咐了。

呼延通接令,便即刻下城去做分派。

话说,且不提呼延通如何去寻阎孝忠,只说随着这支军队渐渐逼近汝阳城,并且露出宋军旗帜,城上城下气氛早已不同,如耶律马五之前还不死心,正在西面顺河寻找浅处渡河,此时见到河对岸北面有如此大股宋军出现,登时便放弃了渡河之举,只是在城西北聚集,然后隔着一条汝水远远监视而已。

另一边,城上宋军见到有援兵到来,自然也是一时振奋。甚至,随着很多有官身的行在臣僚无组织无纪律,纷纷上城来看,再去回转消息,原本骚动不平的街道上也渐渐平息。

而过了许久,眼见着日头偏西,河对岸的耶律马五都在安营扎寨了,这股之前便在平原上一望即知的义军方才渐渐赶到城下,而身材容貌让人难以忘记的阎孝忠也骑着一头驴子,再度出现在了赵玖的视野之中。

“阎卿,你如何来此?”赵玖在城上见到此人,也是松了一口气。

“官家!”满头大汗的阎孝忠翻身下驴,直接拽着驴子绳索在城下拱手行礼,大声相对。“臣之前在金人军中做民夫,便晓得了一些金人用兵的路数,然后臣在西面西平那里,听说武关大败,便即刻催促翟冲动身来此……除了翟冲部,尚有沿途聚集的蔡州西北各处义军,拢共不下五千人,恰好赶到!有此五千众,足可排满城墙,汝阳城也将固若金汤!”

赵玖连连颔首,便要下令让打开城门,放此人进入。

但就在这时,一直闷不吭声的刘子羽却忽然从后面拽了一下赵官家的衣袖,然后低声相对:“官家,便是阎孝忠在此,也不能开城!此人须被金军俘虏过!”

赵玖面色不变,心下却不由一惊,但稍一思索,便要驳斥。

而此时,另一侧的王渊却也压低声音,严肃以对:“官家,臣也觉得阎知州可靠,但翟冲又如何?”

赵玖依旧不以为然:“阎孝忠唐州抗战绝非虚拟之事,而翟冲与阎孝忠是金人到来之前便联合的,朕与行在更是寿州战后临时决断来此,难道他们早在银术可来京西之前便是间谍,然后算到了眼下不成?”

“臣等不是疑虑阎知州。”刘子羽叹了口气,无奈相对。“关键是呼延统制之前一句话说的太对了……官家,此时时机太过巧合!不说阎知州或者翟冲的事情,此时翟冲军中还有其他人,都可靠吗?若其中有一二百是银术可的布置,大宋便可承受吗?再退一步说,便是此时他们都可靠,可入了城,见到官家兵少,外面再被金人一围,彼时便依然全都可靠吗?”

赵玖登时无言,但仅仅是片刻后,他复又缓缓摇头:“还是不对……若是不许他们入城,他们若是以朕不信他们而愤然散去又如何?投金又如何?等金军主力来到城下,击垮他们,城中士气又如何?”

刘子羽与王渊齐齐失色,也都无言以对。不过很显然的一点是,无论如何,这二人坚持不让义军入城的意思都未动摇。

还是那句话,援兵来了是好事,但问题在于,一来时机过于巧合,让人不得不疑;二来,此时城中一个官家,四个相公,本该稳固防守保守以对,却不该节外生枝的,实际上赵官家也刚刚发了信使让这些人不要来的。

但是话又说回来,人家来了都来了,而且来的时候也没接到旨意,难道要骂人家不该来勤王救驾?

犹疑之中,城楼下,阎孝忠似乎是醒悟到了什么,却是再度牵着驴子勉力垫脚出言:“官家,臣去跟翟冲说,让他就在这城北面背靠城墙与河水立寨!如何?”

赵玖刚要说话,忽然间,旁边一人却出列相对,言辞清楚:“今日情形,分明有臣不善骑马,拖延时机之过,故臣翰林学士林景默冒昧以闻,自请出城,安抚义军,将功赎罪!”

PS:献祭新书中……《我要做阁老》,一袖巨的新书,嘉靖中后期,明朝文官政治最精彩的一段。

不行了,感觉恶性循环来了……要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