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绍宋 > 第四十八章 缘由

绍宋 第四十八章 缘由

作者:榴弹怕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1-04 06:16:56 来源:大海中文

武侠网 ,最快更新绍宋 !

城中可有妓女?

这是一句极为荒悖的言语,比之此言,之前赵官家又是平白质疑人家衍圣公的节操,又是当众嘲弄人家梅花韩家主的无能,包括更早对勋贵、宗教人士两头收钱的种种轻佻言行,都显得无足轻重了。

但是,让亭中这些其实什么都懂的国家精英感到窒息的是,这句轻飘飘的荒悖言论,却犹如泰山之重,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且说,妓女是怎么来的?

无非是正当年的女子遭遇家庭破产来的,否则哪怕只是按照法律去陪酒,又有谁愿意去做?

当日孟元老献《东京梦华录》,就在太学中引来一些学子的嘲讽,说是几个菜名便要加一个妓字,也不知道这些菜里是盐多还是妓多……其意乃是讽刺,丰亨豫大之中靖康之祸已现端倪。

但是,眼下的东京跟靖康前的东京并不是一回事。

靖康之乱以后,到赵玖于建炎三年春抵达东京为止,整个东京的人口一直是因为兵祸连结不断外流的,从最盛时的上百万一度沦落到加上军人和军队家属都不到二十万的地步,甚至当时整个河南地区都在人口外流。

换言之,此时东京城内的一切,相当程度上是跟靖康之前割离的,很多市井活动是因为旧都的名号和政治中心的回归,在一两年内迅速再造的。

那么同样的道理,妓女也不可能隔着五六年忽然凭空出现,现在如果东京城内出现大规模的妓女,便只能是在靖康之祸中家庭破产的适龄妇女,而是更早之前的社会**所致。再考虑到朝廷在回到东京后就立即对当时残破的河南进行了土断、屯田、授田等举措……那不敢说十成十,十个里有九个半都是兵祸所致却也差不离了。

这是没办法的,适龄女子在乱世中,在不加节制的武力面前,根本就是某种人形财产。

二圣拿城中女子抵赔款是这番道理,眼下东京内若有大规模妓女存在,必然也是类似道理。

所以,想知道义民英烈的情况,去问问那些沦为妓户的女子是最直接不过的了,她们肯定有一肚子故事可讲。

只不过,陡然醒悟过来以后,未免觉得难堪与羞耻。

千年勋贵背着一个祖宗木雕去扬州躲了两年,四世三公在河北被金人好吃好喝招待了半年,就是公认的守节之臣,就要赏无可赏。甚至赵氏宗女们一被要回来就有大房子分,连二圣都能去寺庙道观安享晚年。而靖康以来不知道死了几百万上千万的人,他们的家属便只能零落成泥碾作尘,甚至去做妓女。

魔幻吗?

一点都不,甚至完全相反,这很现实。

难堪吗?

当然还是难堪的,能来到这个亭子周边的,哪个不是亲身经历了靖康之变,经历建炎流离,偏偏又有点本事、有点理想的人?

甚至都可以勉强称之为久经考验之辈了。

那这一类人醒悟之后,自然即刻觉得难堪到极致。

“官家!”

就在现场尴尬到极致的时候,一人忽然打破了沉默,却正是公相吕好问,他拱手而不多言,但其中阻拦之意已经很明显了。

吕好问的出头,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更是让惶恐到极致的杨沂中整个人如释重负……其实,大家都有阻拦的说法,但偏偏都没有阻拦的力气。

而出乎意料,主动挑起此事的赵玖沉吟了一下,却居然微微颔首,当场放弃了这个念头:“朕明白了,就不要去问妓女了。”

当然明白了……哪怕小林学士此时在关西做经略使,也不耽误包括突然想起此事的赵官家在内的所有人,在之前那阵沉默中,各自渐渐明白过来,各自渐渐将所有的事情想通。

且不说把妓女唤入宫中会引起怎么样的波澜,只说另一件事情……那就这些遭遇兵祸的女性,真的只是遭遇了金军的兵祸吗?她们肯定多是无辜牺牲者的家属,但那些无辜牺牲者真的全都是在抗金中死去的吗?

宗泽的东京留守司昔日在东京收拢的抗金义军,号称百万,实际可战之兵也有十几万,那可是国家的中流砥柱,比陕州李彦仙起来的都早,难道全都军纪斐然?

喜欢让老百姓两两对决的一窝蜂张遇没做过抗金义军?他造了多少寡妇?没角羊杨进,先叛后降再叛,那可是一路从长江边上祸害到黄河边上的,跟他交手的人里面至少包括了一个枢相、一个开封府尹、一个延安郡王、两个副都统……沿途攻城略地,到黄河边上的时候聚众十余万,虽然是虚数,是裹挟,但光是他造了多少寡妇?

韩世忠、张俊的部队也是国家那个时候的倚仗,可这两支部队作战时难道不会引起兵祸吗?当日斤沟镇上,赵玖真不愿意问韩世忠镇上百姓去处的,现在也没法问。

还有刘光世的部属又如何?

范琼呢?活剥人皮的范琼可是正经的官军,他恰恰是靖康后第一个控制东京城的朝廷军队统帅,然后又一路南下,割据襄阳。

有些东西,真的没法子去深究……忽然醒悟了,出于本能与冲动喊破了,但很快就会沉默,然后不得不将一些东西藏在心底。

真把人唤来问,问一个是朝廷官军杀的丈夫,再问一个是抗金义军杀了自己父兄把自己抢走的……怎么跟人交代?

“但这件事情也不能这么作罢。”

依旧鸦雀无声的无名石亭里,赵玖面色不变,直接翻到这最后一本册子的末尾,画押签名,然后继续扭头相对杨沂中。“朕要知道东京城内妓女的大略数量与分布,且去问一问的吧?”

杨沂中终于俯首称是,并飞也似的逃走了。

“此事暂时这么处置……但须给这些连名字都找不到的人一个说法。”赵玖合上名册,复又面无表情看向身前几位宰执。“弄个无名义烈碑如何?死了成百上千万人,总该有个碑的。”

“现在不妥。”又是吕好问,这让赵鼎、张浚二人增添了另一种羞耻感。“官家,此时距离中秋就几日了,来不及做大碑的,若立小碑不免敷衍。何况,如今只是转守为攻,是为了稳定人心而为,不是真正祭奠的时候,待北伐之后,收复两河、平定燕云,金瓯重建之时,再起大碑何妨?”

“总是要有的。”赵玖点点头,复又摇了摇头。“但吕相公所言也有理,先定制个显眼的大的空白牌位吧,礼部安排一下,务必居中安置!”

已经略觉口腔干涩的翟汝文赶紧应声。

“今日便这般吧,有事过几日再说!”交代完了这一点,状若无事的赵玖挥手示意,乃是要屏退众人的意思。

吕好问以下,所有人一起拱手行礼,也都和杨沂中一般不做耽搁,匆匆而走。

且不提赵官家撵走群臣后是何心情,也不说杨沂中得了个这般差事要如何处置,只说群臣转出石亭几十步外,便再度分流,近臣们往后宫鱼塘不远处、迎阳门内景福宫背面的厢房中而去……那里是他们在后宫执勤的正经公房,此时虽然躲开官家,但身为近臣却终究是要在此处候命的;而吕好问以下的那些宰执重臣,乃是乘着夕阳向西出临华门,再转向南面,缓缓归去。

“吕公相是真相公。”

一路上,众人无丝毫言语,但走了一半,将过宜佑门时,赵鼎却忽然开口感慨,引得周围人纷纷微怔。“刚刚若非是吕公相,我等几乎要无法。”

“确系如此。”李光也感慨了一声,素来喜欢在这种场合抗辩的他刚刚根本就是整个人陷入一种虚脱姿态,想反驳无法反驳,想阻止无力阻止,只让他羞惭入地。

“什么真相公假相公,都是被逼的……”吕好问抄手走在最前面,闻言只是回头瞥了一眼,便又转回来边走边缓缓说道。“跟官家一般,被逼到这个位置上,不想做也得做,不想说也得说。不过说句实在话,若是赵相公能先说了,我何必再说?正若我们能先说了,其实官家也未必要说那种话的。”

赵鼎半是尴尬,半是无奈:“有些事情真的是想不到的。”

这是天大的实话,其实看今日赵官家的反应,也是忽然想到,纯属意外,所以吕好问只是微微摇头,便继续向前。

但不知为何,临到宜佑门前,他却又忽然驻足,继而引得所有人一起驻足。

“赵相公,你今年多大?”吕好问转过身来,正色相询。

“四十七。”赵鼎心下警醒,却又应声而对。

吕好问点点头复又看向张浚:“张相公呢?”

“三十五。”张浚有些猝不及防。

“刘相公?”

“四十九。”刘汲赶紧做答。

“陈相公。”

“老夫快六十了。”陈规捻须感慨。“承蒙官家恩遇,只三载前,此生未曾想能位列宰执。”

吕好问懒得理会陈规,只是继续询问:“李公?”

“五十三。”李光也不敢怠慢。

“我快七十了。”吕好问微微点头,肃然而对。“宰执里,除了张相公年轻些,其余都还算稳重,便是陈尚书、翟尚书也都如此……但诸位知不知道关西那几位是什么年纪?”

众人面面相觑,除了张浚心下警惕外其余人都若有所思。

胡寅、刘子羽、林景默,这三人的具体年纪未必一时清楚无误,但绝对都比赵鼎要小,而且小很多。

“实际掌兵权的八位帅臣,年纪又如何?”吕好问看到众人会意,便继续再问,而不待众人回答,他便直接揭晓答案。“张伯英最大,四十五;王子华(王德)次之,四十四;韩良臣再次之,四十二;其余自曲大以下,皆未至四旬,岳鹏举更是只有二十九岁……”

“但都是英杰人物。”张浚忍不住插了句嘴,以作辩护。

“正是这句话。”吕好问微微颔首。“都是英杰人物……而关键是,官家也只有二十五岁。”

“公相何意?”李光正色相询。

“并无他意,今日老夫只是想冒昧问一问诸位,自古君王用人,可有如官家这般愿意妥协的吗?”吕好问缓缓以对。“尧山之后,以官家的威能,明明可以组建一套让年轻英杰来担纲的班底,组建一套更对他脾气的班底,却为何还要用我们这些人呢?用林景默林经略不行吗?用胡寅不行吗?或者退一步,干脆让张枢相为都省首相,谁能拦他?再退一步,为堵天下人的嘴,用个资历深厚的人,用更对他脾气的吕颐浩吕经略不行吗?但为何是你我?为何即便是绍兴后,还要那般恳切留下李中丞?”

“因为……”一阵沉默之中,赵鼎仰头片刻,喟然而对。“因为官家想要借我们这些人的持重。”

“不错。”吕好问微微颔首,继而严肃起来。“但回头去想,咱们做了一年多的宰执,有些事情,你我却持重过了头……不说别的,若吕颐浩在此,当日议和迎二圣的事情根本就不会有!绍兴的事情也不会发生!所谓舆论也最多指责在他吕颐浩一人身上,因为早在那之前,吕颐浩便能将那些在绍兴离职之人给早早撵出去!诸位,不管后来动荡有多小,绍兴事中,让官家亲自处置二圣,让官家亲自免去那七八十人,依然是你我所谓持重宰执的失职!”

首相赵鼎面色惨白,其余几名宰执,包括御史中丞李光也都面色严肃,便是枢密使张浚也彻底肃然。因为这一刻,终于有人就之前数月的政潮对宰执班子进行了问责……只是这个问责不是来自于赵官家,不是来自于秘阁事件后的年轻官员与学生,所以没有那么正式和严肃罢了。

而且,吕好问还通过将他自己这个本不需要为事件负责的公相一并纳入问责对象,并在私下以自我检讨的方式进行,有效避免了可能的政治风险。

但这依然是一次标准的针对宰执班子的问责。

同时,所有在场的人都知道,这件事情的责任根本不可能是不问庶务的吕好问该承担的。

责任人就是四位相公外加一个可以称之为半相的御史中丞,就是在指责四位相公和一位宪台没有成功管控风险,没有在政治危机中体现出宰执的担当与能力,没有维护好天子的政治形象。

这是他们的集体失职。

“我……”赵鼎欲言却不知所言。

“事情已经过去了,官家也已经担起了民间的言语,也亲自撵走了那些人,此时多言无益,何况你我尽知,这位官家从不在乎这些,而且也不是你我能约束的。”吕好问话锋一转,依旧严肃。“但你我却须吃一堑长一智,此时要在意的是以后该如何,不然何谈继往开来,以辅佐君王成大事……张相公?”

“哎?”张浚猝不及防,只能应声。

“尧山战后,群情激荡,听说彼时关西颇有些冒进言语,你与关西诸位视相位为囊中之物,而官家却将胡、林、吕、刘等人布置在外,并以赵相公为先,你居次……你可有不服?”

张浚目瞪口呆……这话居然是吕好问问出来的?

但是发呆归发呆,张德远却是即刻醒悟过来,对方是以公相身份居高临下质询,此地又是在这个后宫前宫交界处,允公允私,是半点都不容有失的。

故此,他马上正色以对:“绝无此事!”

“那就好。”吕好问依旧严肃。“老夫以为,官家当日这般设置,是了不起的。因为官家本身是从大局着想,担忧国家被军事绑架,不顾南方民生,仓促北进,以至于内外皆失……所以才用稳重的赵相公为都省首相,而喜欢进取的张相公为枢相,意在平衡。只不过,谁也没想到,这大宋朝廷内里的官员天然求稳,主和者渐渐势大权重,以至于惹出那等麻烦事来,彼时确系是我与赵相公的责任多些,因为我等持重相公本该一开始便拦住这股风潮的。”

言至此处,吕好问只是盯着张浚缓缓以对:“而如今,主和也好主守也罢,被尽数去除,民间骂也骂了,群臣清也清了,补入的诸要害差遣则多为之前风波中持战的年轻官员……”

话到这里,人群中,李光忍不住去看了一眼自己的至交好友陈公辅,而后者却只是面色严肃,束手去听。

“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吕好问继续凛凛相对张浚。“张相公,我今日主要还是想告诉你,你为主战派魁首,若是以为就此得计,从此不顾国家生计,任由那些年轻人跟帅臣们勾连一起,然后在军事上喧嚣起来,便其实是犯了与之前赵相公和我一般无二的错……不过是弄反了方向,又将官家一片苦心倾倒而已!”

张浚一时苦笑,只能摊手:“吕公相,你所言极有道理,但我什么都没做吧?”

“待到事情冒头就晚了。”吕好问正色叹道。“有些话迟早要说,不如早说而已……张相公!”

“在呢!”张浚无奈应声。

“你须记住,你是堂堂枢相,怎么数都数不出国家前三的重臣,凡事当从国家大局考虑,上体君心,下解矛盾,以调理阴阳,使国家稳妥运行为上,然后才能去想什么功业、成什么名望。又或者说,只要你将身上职责弄妥当了,将来国家但有成就,怎么可能少了你一份殊荣呢?天子将国家托付给你们,恰如原学中最近讨论的力与速度一般,忽然不知何处有个加速度,可能是正的,可能是歪的,可能是向后的,可能是向前的,你们该做的,就是不要等这个速度涨起来,便施加反力,将其抵消。”

张浚听了半晌,一时无可辩驳,但终究是年轻,却是忍不住相对:“吕相公……你今日言语,与八公山上言语,如何差了这么多?是你变了,还是官家变了?”

吕好问深深看了对方一眼,摇头相对:“若说变,这么长时间,谁不变?但就你我所言之事,官家未变,老夫也未变,只是时局变了、位置变了!彼时国家危殆,官家欲殊死一搏,而老夫历靖康之事,心灰意冷,更兼有李纲李公相在扬州托后,当然会有那番失态言语。如今国家稳住了大局,官家矢志北伐,重整九州,而老夫也经历八公山、南阳,还有去年此门托孤之事至此,以这般年纪留于朝中,无外乎是要帮官家稳住步伐罢了……当然会自责于之前数月的失职!倒是张相公,我昔日可以托付你理学文稿,却不知今日你能否再记住我刚刚说的原学道理?”

张德远张口无言,只能俯首称是,说回去一定研习最近的原学章节。

而吕好问教训了两个实权相公,却兀自转身继续踱步而去了,众人慌忙跟上。待出宜佑门,这位公相却没有去更南方的崇文院、都堂、秘阁什么的意思,而是直接转东华门,独自出宫去了。

就这样,暂时不说诸位宰执回去都是什么思索,只说宫中这里,夜上三更的时候,景福宫内例行点着一根蜡烛,而独守空房的赵官家却难得没有早睡,只是卧在榻上,听着外面的虫鸣等人。

杨沂中辛苦折返,情知躲不过这一遭,却到底是小心翼翼来报。

“如何?”赵玖见到杨沂中进来,未等对方行礼便脱口而出。

“回禀官家。”杨沂中恳切回复。“此事若想查探清楚,非十天半月不可,届时中秋大祭早就过了。而若是要辨别清楚其中义民亲属,怕是要等到这次推后的抡才大典以后也说不定。”

“朕既然今日等你在此时,便不是要问这般细致的,总有一些大略数据吧?”披着一件袍子的赵玖在烛光之下束手相对。“朕只要一些大略情况,和大略比例即可……这些总能轻易问到吧?”

“是。”杨沂中情知无可避免,便直接上前报上。“好让官家知道,依律,凡妓女当入官登记,而臣所查探,入官籍者五百七十八人,多是去年、今年新增的,比之靖康之前近万人的名册相差太多。”

“若是相差不多,朕不如再跳一回井了。”

杨沂中假装没听见这句话,只是继续在榻前阴影中立身介绍:“但实际上,据臣所知,除了官册之外,城东夜市、酒楼汇集之处,城南蔡河一带,各有一些不入册的私妓,具体与官册比例说法不同,臣着几名下属出面,以盘查金人奸细的名义,黑着脸分开问了二三十个正店管事,大约平均了一下说法,在城东繁华之地,应该是一比一不足,也就是每店少则十来人,多则二三十,按正店生意兴隆大小来分;而在城南市井之中,不好统计,但公认的是偏多了些……大约与官籍相比是一比二三的样子。”

“是为了逃税?城南更穷?”

“是!”

“总数大约两千左近?”

“是……”

“为什么朕反而觉得有点少?”赵玖有些不解。“战乱频仍,背井离乡的百姓何止百万、千万?东京又是天下最大城市……”

“官家。”杨沂中认真相对。“臣问过了,大多数是被直接买卖到富户家中去了,官家还曾下令在河南、两淮一带赎过一回……不过,很多都是卖在淮河以南,所以这个数字就实在是难以查询清楚。至于京城这里,臣在一些人那里也听来一些别的言语,说是官家尚简朴,恶太上道君皇帝昔日游乐举止,下面的人便不敢轻易寻欢作乐,大户人家回来,多也只是在外地购买女婢以避耳目,一时宴饮,都是叫了外卖,或者请了名厨,在私宅宴饮寻乐。”

赵玖醒悟之余,心中微动,却又再问:“那这两千人中,确系是被金人兵祸牵累破产的人,比例是多少?”

“……”

“为何不说话?”

“臣怕说了官家不信。”

“……”

“臣先着人问了二三十个正店管事,其中给出比例最高的,不过四一之数,最低的不过十一之数,大约平均下来,也不过是八一之数。后来臣又连夜去蔡河夜市,同样问了二三十个酒店管事,也都如此。”杨沂中认真相对。“官家……建炎三年之前,地方军贼土匪比金人为害更重,建炎三年之后,金**害所致多在河北流民身上,但官府在黄河各处渡口多有接收安置,反倒是京东流民更散乱一些,而京东流民如何也只能算是刘豫、李成的祸害。”

赵玖心中早已经信了,甚至有些果然如此的感觉,但面上却沉默不语,半晌方才开口,却又似乎直接越过了此事一般:“正甫……”

“臣在。”

“还记得八公山上咱们二人私下的言语吗?”

杨沂中心下一慌,赶紧肃容俯首:“臣不知是哪句言语?”

“若金人过河了,就替朕了断那句言语……朕都忘了是怎么说的了。”

“臣也忘了。”杨沂中硬着头皮小心相对,这不是该记着的东西,最起码是不能说自己还记着的言语。

“还有一句话……对刘光世说的,你总该记得吗?”赵玖继续询问不停。“朕宁亡国什么的……”

“这个臣自然记得。”

“还有绍兴那件事情,朕明明可以更妥帖一些,但为何明知道会激起舆论,却还是要那般决绝呢?”赵玖在榻上斜卧,若有所思。“凡此种种,不止是一件两件,你说……朕为什么要说那些不着调的话、做那些不着调的事呢?”

不待杨沂中开口,这位官家便自言自语给出了答案:“归根到底,是因为朕觉得有些事情是必须要做的,有些事情则是根本无法忍的,所以什么代价都无所谓,至于言语,反而只是表面罢了……譬如让朕降了金人,受那种侮辱,朕是万般不能忍的,所以宁可去死;让朕为了皇位稳妥,留着刘光世、范琼、杜充那种人,朕也是万般不能忍的;还有绍兴那一回,无论是让朕给二圣一点好脸色,还是让朕允诺议和,断了这口气,都是从一开始不能忍的……今日的事情也大略如此!杨沂中,建炎三年以来,你在东京安家后,家里多了多少女婢?”

杨沂中惶恐抬头,脱口而出:“三十几个……臣万死!”

“不用万死,一死都不用。”赵玖哂笑以对。“不然朕就要把满朝文武杀光了……便是两位太后回来以后,不也新招募了许多宫人吗?朕只是问问罢了。再说了,朕刚刚看了一些律法文书,本朝到底是比唐时开明许多,唐时良贱不得通婚,奴婢如牛马,本朝只许雇佣而已,所谓奴婢虽遭歧视,但法律上到底是良民……这是本朝大大的荣光!朕都觉得长脸!只是朕也觉得,这般好的律法,不能因为战乱就让它事实上倒车回转罢了……不然那何谈绍宋?你安心吧,这事没有生死刀兵的说法。”

杨沂中松了一口气,刚要再表态,却见那官家直接在榻上扔了外套,钻入被中,然后翻身以背相对:“就这么办吧,朕乏了,出去吧。”

杨沂中浑浑噩噩,赶紧告辞,待转出景福宫后殿,来到院中,却又望着满天繁星一时失神。且说,如今日这等刺激言语,他似乎也都见惯不惯了。

时日流转,中秋佳节终于到了,这日一早,赵官家辞别两位太后,竖金吾纛旓,率群臣百官、勋贵名儒、太学生、武学学生,以及那些匆匆汇集而来的数百僧道,堂而皇之,全服仪仗,出城向西,并在中午之前抵达距离城池不远的岳台。

满城百姓,蜂拥而出,而这一次,吸取上次阅兵教训,却是早早划分了各处区域。

官家与文武百官、勋贵名儒,自然是居于岳台之上,而数百僧道则一分为二,左道右僧,自岳台两侧,层层铺下,左面道人,号称三清封神逍遥大阵;右侧僧人,则号称佛陀往生极乐大阵。

而岳台对面却是早早分划区域,留出观礼区域,数百太学生与武学学子一起分列各处,引导分流观礼民众,与开封府的官吏、部分军士一起维持秩序,使数万人一起观礼,不服管教者,直接驱除到斜对面岳台大营中关押……用那些说话好听的太学生们自己的话来说,这太学生与武学学生有点像是汉室郎官一般值钱了,倒也不赖。

当然了,其中部分太学生,还有给邸报写稿子的任务在身,就不多言了。

然而,到了中午时分,所谓吉时已到,围观民众虽然按照约定各自归于各处区域中,却始终有些躁动和不解……无他,他们还没看到所谓的祭坛、牌位、香炉之物。

“那就开始吧!”赵玖见到枢相陈规出列问询,只是端坐台上,随意颔首。

而陈规得了口谕,只是传令下去,说是要放号炮以作礼炮,让所有人无须惊疑,旨意自台上传下,复又传入民众那里……民众只是哄笑,自诩烟花爆竹、金军砲车,什么动静没听过,如何会乱?何况数十架砲车就摆在岳台西南旷野,一望而知,他们哪里会惊?

偏偏朝廷行动迟缓,不过是几十架石砲而已,这边不断重复了十数遍,又等了好一阵子,那边砲车下方才有旗帜摇动回应,然后早有众人包括一些文武重臣都有些不耐起来。

但很快,眼瞅着一个砲车忽然发射,然后弹丸落入旷野区域之时,却忽然炸裂土地,声音剧烈,宛如一声闷雷响起,真真是晴空霹雳,震撼原野。离得近的岳台之上,不少官员、权贵、和尚、道士差点惊的直接站起来,唯独肉眼可见,是砲车动静,而且人人皆知朝廷在做火药包,所以虽然惊疑这火药包做的弹丸威力,却也只是愕然。

对面观礼民众也是一般无二,各自被这砲车动静惊动,一时失了神思。

而砲车连发十八架、响了十八次以后,众人尚在发懵的时候,却闻得马蹄声滚滚,有军马自岳台大营中出……引得所有人再度惊疑……不是祭奠吗?如何又要阅兵?

但很快,便有呼喊喝彩声从观礼区域响起。

原来,这些兵马分列向前,皆不持兵刃在手,反而拿着一些残破器具装备在手中炫耀展示,毫无疑问,这是缴获的金军器具……而最先来的御营士卒,全都持一些有刀斧痕迹的头盔,至岳台一侧的和尚堆旁前将头盔抛下,便转身而去。

须臾之中,一座破旧头盔的小山便在越来疯狂的气氛中被垒起,宛若京观一般骇人,也宛若京观一般让人震动和疯狂。

当然了,有些出乎意料的是,这与一旁几百位和尚们的光头形成了鲜明对比……但说实话,真不是故意的。

就这样,盔甲之后,则是残破的兵刃、架了木架撑开的旗帜、撕裂的甲胄军衣,四座小山很快随着骑兵的川流不息在岳台两侧依次堆叠成山。

山对面,东京百姓早已经沸腾,声音隆隆,根本不可能凭空让他们安静下来了,而小山中间、岳台上下,和尚与道士们早已经目瞪口呆了,便是知道有这一茬的文武官僚都没想过这种视觉效果会如此惊人。

经此一遭,任何在现场的人,在看过这些御营各部匆匆送来的东西后,都只会承认一件事实,那就是金人着实可以战而胜之!

靖康时的惶恐与不安全感,将彻底烟消云散。

至于为什么可以战而胜之,当然是因为有官家……当然是因为有那些为国捐躯的义烈之辈了……四座小山堆叠完毕,御营兵马却依旧继续从岳台大营出入循环不停,这一次,却是全副披挂,每一队百人,护送一面牌位,往岳台上供奉不停。

当先一个,乃是一个巨大的无字牌位。

其后乃是城镇名字打头的所谓某某城/镇/村众义民牌位……这又有些不合礼制了,因为自古以来,就没人给无名之人集众立牌祭祀的。

何况,这些牌位居然在那些早已经被封赏的名臣义烈之前就出现,还堂而皇之以那个无名牌位为首,摆在正中首位之上。

虽然未必懂什么叫心理暗示,但所有人都明白,如此安排,就是代表了官家和朝廷在这里对天下人说,这个国家能活下来,咱们这些人能活下来,咱们能赢金人几回,能在秋收后在这里做祭祀,就是靠这些无名之辈!

就是他们的功劳最大!

当然,有些人未必心服。

唯独两侧四个小山立着,没有谁敢有任何质疑……已经去席肃立到龙纛之下的赵官家也不许任何人来质疑这一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