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绍宋 > 第十章 买卖

绍宋 第十章 买卖

作者:榴弹怕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1-04 06:16:56 来源:大海中文

武侠网 ,最快更新绍宋 !

吕好问吕公相正在横扫百家如卷席。

过年七天假,原本只该有大年初一、也就是大年初二那日被抄录开来的一期邸报而已。但很显然,吕公相是有备而来的,而且得到了赵官家的一力支持……接下来数日内,邸报连续不停,每日都发一增刊,竟然宛若去年战时状态。

然而,这些增刊却毫无政治文书记录,只有往日最后两张闲刊,所以在东京市井中得了个混号,唤做‘过年七日乐’。

两张大纸,一张专写《西游降魔杂记》,很显然,这是某人为了力挺吕公相连续爆更的结果;另一张则只写零散闲杂文章,什么小词小赋,什么奇闻趣事,甚至有冯益冯二官推介东京城里哪家的姜豉最好吃,以至于成了官家钦定商铺……当然了,所有人都知道,这张纸上,吕公相几日内雷打不动的‘原理学概论’才是真正的主菜。

一连五六日,假期期间,吕公相从开天辟地说到格物致知,又从顺人欲辨天理说到了功利实用,以及什么知行合一,实践检验一切,最后还不忘强行说自己是从王舒王那里得来的感悟……总之,在其余名儒根本没机会开口的情况下,这位平章军国重事就是通过这种作弊一样的手段,然后在某人极具政治暗示的推介下,以一种其余学说根本难以匹敌的宣传资源,用一种超越时代的方式,强行完成了这个缝合怪学说的概论。

而这其中稍微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邸报以官方身份宣布了吕公相新学说的名字为原理新学,吕公相这几日也是在做‘原理学概论’,但是老百姓和士人还是按照气学、新学、理学、关学洛学什么的命名方式,给这个明显是强行缝合了舒王新学、吕氏道学外加新天理论的学说安了一个‘原学’的简单名字。

毕竟嘛,大年初三的那篇文章就说了,天地结束混沌以后,很快天之原便形成了原子,然后原子按照天理构成特定物资的细微分子,然后分子们堆积在一起就成了天地万物……换句话说,天地万物都是天之原经过原子这个基本粒子构成的……这个说法大概是寻常人唯一能听懂的一点东西。

那么说它是原学,也就是原学了。

当然了,该来的总得到来,七日假期结束,一直寻不到假期邸报增刊门路的青山先生胡安国直接堵住了鸿胪寺大门,而此时正经来上班胡铨也没有再做遮掩,却是主动接受了胡安国的投稿,并保证将投稿放在下一期邸报上。

且说,汉儒五德轮回之论,天人感应之说,从政治角度而言,经历了唐朝中后期佛道两家的冲击、五代残唐的残酷现实洗礼,到了宋真宗封禅泰山以后,基本上走向了政治上的死亡;而从思想角度来说,同样是从见识到了佛家冲击的中唐韩愈开始,所有儒家有识之士也都渐渐抛弃了汉儒旧学,转而寻求新的、适应时代的新儒学。

说白了,中国的传统社会精英们绝不是傻子,五德轮回、天人感应这一套到底行不行,他们身为亲身经历者、实际执行者,怎么可能不清楚?不明白?

但是关键在于,社会问题摆在那里,汉儒不行,汉代经学不行,你得拿出新路数才行!而且经历了这么长时间,儒家早已经跟整个社会合为一体,且在政治上拥有了不可置疑的权威性,这就导致你想改革也得从儒家内部捯饬、回归到儒家经典进行捯饬。

不然呢?把儒家这层皮扒掉,来个休克疗法?

所以,到了宋朝以后,范仲淹、王安石,然后张载、二程,再到眼下胡安国这些人,是个有思想的社会精英,就都在研究相关问题,试图提出一种新儒学来应对社会问题,顺便继承汉儒的旧学术,继续维护中国大一统的政治文化成果。

而回到眼前,吕好问既然开始咬牙做这个原学圣人,就已经做好了被火药罐炸到乌七八黑的准备。而胡安国作为眼下承上启下走得最远的一位大儒,也是眼下**距离最近的一位道学名家,他的反击也几乎是所有人都能预想到的。

而且不得不承认,胡安国作为研究这些问题一辈子的专家,到底是肚子里有货的,他上来便从自己学术角度,指出了原学的一个巨大问题——吕好问的原学没有‘气’这个概念,或者说吕好问的原学从根基上没有‘气’的位置。

要知道,胡安国自己的学说将一切都放到气上是有缘故的,绝不仅仅是从张载、二程那里直接接受了某些神奇的观点,照着填鸭而已……几乎所有道学家都强调气这个概念的重要缘故在于,气是无形的,同时充斥着整个世界,偏偏它又明显能被人感知到,而且还可以通过呼吸这种现象与人本身连结起来,继而影响到思想与道德这两个概念。

换言之,气是被这个时候的道学家、理学家们精心挑选出来,连结自然界与人、生命与非生命、有形与无形、内与外这些复杂哲学概念的中介概念,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是以气的形式进行相互转化的。

所以,虽然各家之间有些概念上的差距,比如胡安国这里的气的概念就格外大一些、广一些,其他人可能少一些,但无论如何,这个‘气’的概念在道学中都有极为重要的基础性地位。

而胡安国说吕好问的原学不讲‘气’,其实是在说吕好问的原学没有解释清楚生命、道德与自然界的根本联系,没有将宇宙万物跟人跟儒家那些东西有机的联合起来……这当然是一针见血,一脚踹在了七寸上面。

说白了,什么叫人身本物?

人这种神奇的东西,可以有思想有道德的东西,怎么就是物了?你说物载天理?难道石头也会思考?

这种疑问,不止是胡安国这些专家才会有,稍微有点儒学常识的人都有,而如果不能迎面击败胡安国的这一波质疑,那这个原学哪怕是强行靠着官家的偏心与吕好问的政治地位成为官方学说,那也最多是另外一个舒王新学,不可能起到统一思想这个作用的,下面的理学和道学还是会自己走自己的路,并且最终占据主流。

于是,建炎五年的元月,在很多外地帅臣和武将懵逼的情况下,邸报开始以一种只在京城内部发行、每日一增刊的特殊形式,充当了学术交锋的战场。

大年初八,春耕都尚未开始,邸报上便正式刊登了胡安国和许多其他大儒对‘原学’的攻击与质疑,支持与讨论。整整两张纸,再无闲杂文章故事。

而这其中,胡安国因为心里有货且气贯长虹,所以最为有力,其余的反对者,大概是因为畏惧吕好问的学术、政治地位,外加估计赵官家的姿态,则不免显得有那么一点小心翼翼。

对此,吕公相依然保持了冷静与从容,这一期邸报增刊,他没有理会其余那些虾兵蟹将,也没有针对胡安国的长篇文章细细补全自己的性命道德、内心外物这些复杂哲学概念,以为原学作辩护。恰恰相反,平日温吞的吕好问只是以一种论断而平淡的语调,说出了原学中‘气’的本质。

按照他的说法,气也是一种物质,且只是一种物质。它其中蕴含天理是不错,但却与石头、竹子、水、冰、土壤并无区别!而人之所以觉得它特殊,只是因为人在气中,如鱼在水中,很难察觉它的物质实态而已。

这话,看起来只是在按照胡安国的质疑,敷衍而仓促的补充了原学中‘气’的概念,但实际上却是以攻为守,且直接插入到了胡安国等其他道学派系的心脏上……因为如果气只一个如同水、土一般的普遍性物质的话,那这些人的学说到底算什么?

而更关键的一点是,从穷究真理的角度来说,气怎么可能是水一般的物质?浩然正气明明是个道德概念好不好?

总之,这种荒唐的言论,立即激怒了胡安国和京城中的许多其他道学名士。

毕竟,眼下大家都算是在探索,如果只是学术讨论,出一点点问题是可以继续商榷的,但问题在于,吕好问的原学明显是要取得官方支持,然后推行天下的,而如果天下人都把气当成一种寻常物质,那自家的学说还要不要了?

而且还是那句话,气怎么可能只是一种物呢?原学有着这种荒谬的基础性错误,怎么能成为官方学说呢?

王安石都知道将一些问题空置下来好不好?

于情于理,不管是要灭除异端邪说,还是为求保全,都不能任由这个原学这么堂而皇之继续发展下去了。

完全可以说,此次论战,双方仅仅是交马一合,便再无商榷余地,陷入到水火难容的地步了。

于是乎,就在这日下午,不等再去投稿辩论,胡安国直接领着两个太学教授,七八个中下层官员,五六个在京名士,都是道学一脉,来到宣德楼外,请求入内面圣。

赵官家当然是一如既往的和蔼可亲,他直接让蓝珪出面,将胡安国等人引到了后宫。

“臣不知陛下在行春耕礼……”来到后宫,饶是胡安国等人义愤填膺,待见到赵官家正在干的事情以后,却还是收住了火气,恭敬以对。

“不是春耕礼,今年的春耕估计还得十来天。”一身短打扮的赵官家扛着铁锨转过来,微微出汗,而其人身后却有百十名内侍撸起袖子卷起裤腿在那里劳作。“朕这是在按照吕相公原学里的教导,实而践之,以证道理。”

听到此言,原本鼓足勇气的其余来人心中惊惶,根本不敢说话,倒是胡安国冷静的打量了一眼官家神情,然后不卑不亢,从容相询:“敢问官家,这是在实践什么,证什么道理?”

“是这样的。”赵玖扶着铁锨坦然相对。“朕读《孟子》,说是七十岁可以食肉矣,就有些疑惑……胡卿,你是天下闻名的大儒,你说为什么七十岁才可以食肉?”

胡安国微微皱眉,但还是认真拱手相对:“官家,这句话是有前后文的,原文乃是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换句话说……”

“换句话说,这是讲一个家庭在五亩大的地方安家置业,在不计算在家庭在外面百亩耕地中获取谷物的情况下,于宅地周边种桑养殖,以达成衣料与肉食的自给自足?”赵玖接着对方话语,直接说了下去。

“正是此意。”胡安国也有些小心起来。

“朕不以为然。”赵玖摇头相对。“朕总觉得五亩大小的宅院,才弄出这种程度的自给自足,有些可笑……所以朕想亲自试试,看看能不能比书上更强一些。”

胡安国绝不是一个‘使天子远儒者’,他并没有当场驳斥赵玖什么,而是认真打量了一下赵官家后宫荒地的开拓程度后,正色相对:“不知官家想要比书中强到什么地步?”

“朕就在想,能不能让大宋上下,每人每天都能吃上二两肉?”赵玖在身后冯益等内侍省官员无奈的眼神下,也在胡安国身后那些道学名家的面面相觑下,说出了一番荒诞至极的言语。“胡卿想想啊,若能每人每日都能吃得二两肉,人人强壮起来,是不是就不会被金人欺负了?”

胡安国沉默了一下,正色拱手相对:“那敢问官家,不知道官家准备怎么实而践之,以作这般证明呢?”

“胡卿且看。”赵玖回身指着身后那片荒地和一堆人言道。“除去跟着蓝大官、冯二官有正经差遣的,宫中尚有闲杂内侍、宫女各百余人,皆是这一两年渐渐回来的旧人,只在后宫各处闲居。而这片昔日是荷塘、花园的荒地,大约十四五亩,乃是艮岳那边建起来之前的御花园所在。朕准备带着这些人,就拿这十二三亩的地方,修葺鱼塘,移植桑树,喂养鸡鸭,再寻几个老农仔细领着教导……你说,若是能以这些地方使宫中数百口每人每日不拘鸡鸭鱼,吃上个二两肉,是不是便足以证明天下人认真做起来,也能够每人每日二两肉?然后强壮每一人?”

胡安国再度沉默了片刻,方才应声:“官家若能做到这种地步,当然足够证明。而且,这是圣人的劝谏,王无罪岁的道理所在,官家想要验证,谁也不敢阻拦……但官家须是天子,皇家须有威仪,有些事情没必要在宫中做的,也不必官家亲力亲为。”

赵玖摇头不止:“若不能在此处做,也不亲力亲为,如何算是原学中的实而践之呢?又如何能让人心服口服?须知吕相公大年初四那日说了,实践是检验天理的唯一标准。至于皇家威仪、天子职责,胡卿其实不必在意,朕只是在按照吕相公的原学在做天理实践,一旦成了,便不会再亲自纠缠下去的……些许劳动,胡卿就当是金人未灭,朕借此卧薪尝胆好了。”

胡安国微微叹气,想了片刻,却也只能俯首:“官家简朴认真,更兼胡虏未灭,臣无话可说,只望不要耽误政事。”

“怎么会呢?”可能是有点冷,赵玖放下铁锨,走入亭中,但语气却愈发不以为意起来。“吕公相以下,赵鼎、张浚、刘汲、陈规四位相公都是一时之选,各国家政务他们大多都能妥当处置,朕完全可以垂拱而治,便是有些许争执,朕也不过是去做个评判罢了……”

胡安国更加无话可说,而且他也意识到,不能这么被这位官家牵着鼻子走了,故此,稍作思索后,这名当时大儒直接扔下这些话题,就在亭外立着进入了正题:“官家,臣受闲职在家,无传召本不该擅自求见,但今日有一事……”

“朕知道,气亦物也,人之不觉,如鱼不觉水。”赵玖脱口而出。“是此事吗?”

“正是此事。”胡安国正色相对。“官家,此言荒谬至极!”

“你怎么知道此言荒谬的?”赵玖毫不客气。

“孔子云,血气方刚;孟子亦有言,吾善养浩然之气;便是道家亦有精气神之说……可见气之一道,与性命、道德相关,焉能只是水一般的实物?”胡安国当然也是脱口而出。

“可为何不是你们曲解了先圣的意思呢?”赵玖依旧是半点都不停顿。“朕记得胡卿初次见朕,便对朕说,朕如何如何,便能出什么气来,使天下如何如何,而一个儒者如何如何,便也能出个什么气来,使自己如何如何……可朕到现在都未见到什么气!你若说有,为何不能实而践之,学朕这般开塘种地,亮出来给天下人瞧瞧?”

“官家,这种气本是玄而又玄之物,无形而存。”胡安国认真作答。“不是臣不愿意为官家展示,而是臣学术浅显,只能感觉和醒悟到它的存在,却不知道该如何使之现形!其实,官家所养天子之气已经起了作用,尧山之战便是明证!”

赵玖点了点头,一时醒悟:“朕懂了,你这个气从定义上来说,便是不可见的,对不对?”

“对。”

“那为何不能许吕相公的如鱼在水中,不能觉呢?”赵玖摊手相对。

“官家。”胡安国严肃相对。“吕相公与臣等在邸报上的针锋相对,看似是他在做辩护,其实是他在做攻击,臣不以为官家看不出来……”

赵玖当即失笑颔首:“是了,谁主动谁负责,谁提出谁证明……原学后发却先攻,自然该他们证明……吕本中。”

随着赵官家一声轻唤,胡安国等人诧异回头去看,才发现不知何时自己等人身后早就多了一人,却正是吕好问吕公相那数十年不得出仕的老儿子,江西诗派中据有一席之地的吕本中,也是各自凛然。

且说,吕本中此人的风评其实不是太好,主要是因为他少年时因为旧党身份连累,以堂堂吕氏嫡长的出身却不得入仕,所以生活作风浮浪,而且身为吕氏家学天然的继承人,道学上的成就远不如其父,反而整日作诗填词。

而在这年头鄙视链如此清晰的环境下,作诗写词这种东西,跟道学相比终究是上不得台面。所以,即便是吕本中昔日戏谑一语,提出了江西诗派这个概念,无意间成立了中国诗词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诗词宗派,占据了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一席,却始终被人鄙视。

但是,此时此刻,此人当面,谁再轻视他就是个傻子了。

“臣在。”

吕本中拱手出列,只能说其人虽然没有出仕,但作为吕氏嫡长,身上自然早有恩荫闲职,跟胡安国身上挂着馆职不做事一般无二。

“你听到胡先生言语了吗?”赵玖笑问不停。

“臣听到了。”不知为何,胡安国等人回头去看之下,这位明显有备而来的人物居然有些声音发颤,也不知道是在怕什么?

“胡先生他们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原学讲究一个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实践检验一切……”赵玖微微挑眉笑道,张嘴便是几个高大上。“而如今,咱们不说的别的,只说你父亲提了这个气如水一般的意思,引来胡先生等人诸多不满,吕公相劳苦功高,最近又整日在做学问,朕不好打扰,只能且问你两句,这个东西你们父子能实践证明吗?”

“能。”吕本中咬牙做答,好像下了什么决心一般。

“怎么证明?”赵玖愈发失笑。“咱们得说好,你得设计个让人心服口服的实验才行,就好像朕这个十几亩地让宫中几百口子每日二两肉,才能大约比证全大宋都有可能每日每天二两肉一般。”

“官家、青山先生。”吕本中拱手相对。“臣有个法子,非但能证明气如水,还能证明青山先生的气论是错的!”

“说来。”随着胡安国眉毛一皱,赵玖也凛然出声。

“官家、青山先生。”吕本中长呼了一口气,再度拱手,却最终对准了胡安国。“家父在原学中阐述,气本物、如水,而众所周知,鱼在水中不能觉,但我等在水外却知道水这种东西终究是有重量的,愈深愈重愈有压力……故此,若以原学阐述,气这个东西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实际上也应该是有重量与压力的,只是因为我们在其中不好测量罢了。”

“朕懂了。”赵玖忽然插嘴。“朕记得青山先生有言,气充盈宇宙,无穷无尽,而若气跟水一般有重量,有压力,那么岂不是要将人给压爆了?所以,若能实践证明气如水一般有压力重量,自然便是原学说的对,而胡先生的是错的……是这意思吗?”

“是!”吕本中赶紧低头。

“那你能证明吗?”

“能……能!”不知为何,吕本中似乎有些怂。

“胡先生,你以为呢?”赵玖冷冷看了对方一眼,复又笑颜相对胡安国。

胡安国仔细想了一下,然后有一说一:“官家,臣与吕相公争执本义在于性命道德与外物的关系,并不是什么气的压力,而便是能证明气如水一般有压力,其实也并不能说吕相公的原学在这方面就是对的,什么把人压爆更是有些荒唐……但正如官家所言,臣与大部分道学同道都以为气充盈宇宙,而若气真有压力,继而说明气有重量,最起码能说明臣等在气这个事情上所思所想有一些是错的,那么这件事上,终究还是臣等稍微落于下风。”

赵玖忙不迭地点了点头,然后扭头相对吕本中,言语中显得迫不及待:“吕卿听见了吗?”

吕本中也连连颔首不及,却不知为何面色有些发青。

“朕挖鱼塘、种桑、养殖……最少需要一年,多了三五年说不得才能见效,这是天时所限,不得不如此。”赵玖继续施加压力。“可你针对气压的实践又要几日能准备好,让天下人看清楚?一月两月朕能等,胡先生他们自然也有耐性,但若三年五年,莫说胡先生等人以为你们在故弄玄虚,便是朕都是不许的。”

胡安国等人难得精神大振……他们本以为官家对吕公相、对原学的偏袒是极大的,是抱有政治目的的,但不管如何,若能在这种事情上限制到这个地步,却也足够说明这位官家还是讲究一个公平公正的。

而果然,吕本中明显陷入疑难姿态,许久方才重重颔首:“家父在钻研学问,难为此事,请与臣一月为期,借调工匠、人手,为父代劳。”

“好。”赵玖点了点头,却又紧逼不舍。“要多大场地,宣德楼前可行?”

吕本中战战兢兢,周围胡安国等人看的清楚,此时春寒料峭,对方居然出了汗,俨然是被赵官家逼到墙角,‘气’虚了。

但不管如何,吕本中长呼了数口气后,还是重重颔首:“全依官家!”

赵玖连连颔首,满意至极,却又扭头相对胡安国等人:“卿等听到了,朕来做主,从明日起,邸报暂停刊登道学、原学之争,双方私下讨论皆可,却不得相互攻击,只是各自偃旗息鼓,静待一月之期,然后在宣德楼前让天下人见个分晓……正如胡卿所言,此事虽不敢说谁握真理,却足以稍决胜负……今日都散了吧,朕要继续挖鱼塘了。”

胡安国等人吃了定心丸,本欲拱手告辞,但想了下,却还是跟吕本中一起留下,帮赵官家担了几筐土,方才心满意足,从容离开。

然而,且不说一月之后,双方将要在宣德楼前一决胜负,来定下原学生死。只说接下来数日,春日渐渐转暖,各处事务堆积起来,而赵官家只是一如既往,或在宫内挖土,或去敷衍朝堂仪式,稍有空隙也只是与陈规往大相国寺、往城西岳台大营盘桓,端是不务正业。

当然了,有了绝对权威的官家不乱插手,未必不是一个好事,垂拱而治嘛,国之大事唯戎与祀嘛……但是随着元宵结束,春耕展开,朝堂上关于一件军国大事的争论却越来越激烈,最后终于到了需要这位官家做决断的地步。

事情很简单,岳飞在洞庭湖按兵不动多日,引发了地方上的激烈抗议!马伸、刘洪道等地方大员以下,包括数十名军州级官员,纷纷上奏弹劾岳飞养贼自重,耽误天时,误国误民。

其实,中枢各处对于岳飞的停滞本来就有意见,只是被赵玖压制住了而已。

但现在,随着年节过去,完颜兀术单骑入大名府,然后与粘罕携手北归的消息传来;随着洞庭湖周边春耕被耽误,春汛随时可能到来;随着岳飞数万大军在洞庭湖北侧驻扎,后勤消耗对地方上形成了巨大的压力,老百姓苦不堪言,很多人反而趁势抛荒,逃入洞庭湖做贼……种种事端,南北内外,却是终于给了所有人堂而皇之的反对理由。

最后,御史台、户部、兵部各处也连番弹劾起来,随荆襄地方上连成一片,要求中枢正式施压,让岳飞尽快结束战斗,不得耽误大局。而很快,身为荆襄地方派首领的都省副相刘汲也再度站了出来,表达了希望岳飞尽快结束战事的意愿。

这种情况下,原本就对岳飞军事行动停滞感到不满的都省首相赵鼎保持了某种说不清是好是坏的沉默,而一力支持岳飞的枢密使张浚则不得不独自承担压力,这名性格跳脱的年轻宰执无奈公开上书,表示愿意全家百余口性命来为岳飞做担保。

而也就是此时,赵鼎也忽然上书,建议让张浚南下督师,以枢密使之尊监督催促岳飞平叛。

赵玖犹豫了一下,选择了同意……原因很简单,他的压力也很大,他无条件相信岳飞,但问题在,地方上的后勤压力、中枢的忧虑也是**裸的,且是合情合理的。

经历了那么多,对军事早就不是初哥的赵官家不用想都知道,洞庭湖北面,尤其是江陵一带的老百姓确实在为岳飞数万御营前军的后勤在付出一种类似于家破人亡的代价。这是这种时代用兵必不可少的代价,只能说因为领兵的是岳飞,军纪好一些,代价少许多而已,但本质上不会改变。就好像尧山大战预支了巴蜀的财赋,看似赌赢了,但实际上巴蜀老百姓却依旧要为之付出必然的牺牲一样。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他这个官家,但凡讲点道理,都必须要为自己之前的决断做出政治姿态,付出相应的政治代价。

说白了,吕好问、万俟卨等人之前的劝谏都是有道理的,政治也好,学术也罢,身为一个天子,焉能做无本的买卖?

PS:第一百一十萌来了,超凶超嚣张的安娜同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