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绍宋 > 第四章 来往(上)

绍宋 第四章 来往(上)

作者:榴弹怕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1-04 06:16:56 来源:大海中文

武侠网 ,最快更新绍宋 !

九月天高,赵玖亲自出城二十里送高丽使者郑知常东归,且沿途设宴,并使文武大员相随,每行一里,赵官家便亲自捧杯相敬,且让一名有诗文名声的随行大臣出面赋诗作词相送。

等到最后相别,赵官家更是揽着郑学士的手,称之为国际友人……际者,彼此之间也,也就是说郑学士足以当两国之重,为国家维系友情……且说,之前种种礼遇,早已经让郑知常如痴如醉,待到最后相别得了这个称号,更是泣涕不止,连呼圣恩。

完全可以说,此番除了赵官家今日恰好无诗兴,算是一件遗憾至极的事情外,郑学士此次在宋金形势抵定后的出使,几乎堪称完美。

回去之后,足以压过金富轼七八头了。

不过,当国际友人郑知常在馆伴使王伦的陪同下离开以后,赵官家转过身来,却是难得黑了脸……随行众臣也多惴惴。

无他,所有人都知道怎么回事,那郑知常最后被灌多了,都已经走了,居然又回来拉着官家的手,说什么感念官家恩德,此次折返高丽以后,务必要替官家打探五国城情形,替官家尽量赎回大宋贵种、贵女云云,并尽力与金人交涉二圣之事……

别人不清楚,但赵官家当日宜佑门托孤,却是早已经将自己对太上道君皇帝的态度展露无疑,所以虽然明面上没法说,但主要的重臣们却无人不知赵官家的心意:

所谓北狩二圣,赵官家的态度根本不是面对敌人威胁时的‘且分我一杯羹’,那是明面上的交代,从心底而言,明显存了怨气的!说不得心里直接巴望着对方速速给他‘分一杯羹’呢。

故此,这位官家听了郑知常画蛇添足一般的言语,又如何不恼?

不过,终究只是一个插曲,只说赵玖愤愤归城,两三日便渐渐平息,毕竟嘛,日子还是要过的。而接下来赵鼎自淮上、刘汲自襄阳,却是相差无几,接连到来,到此为止,城中宰执备列,多少又多了几分气象。

譬如刘汲甫一到来,便公开上书,提出东京形势不比以往,同知枢密院事兼兵部尚书领开封府尹陈规所领诸多差遣也是战时所制,当仿效南方使相一并裁撤……同时他还提出来,陈规劳苦功高,总揽军工后勤从无疏漏,应该摒弃掉不合时宜的同知枢密院事,直接加枢密副使。

对此,陈规当然乐意了,他出身明法科,而且还闹过强夺名士家中书籍这种破事,本以为此生与正经宰执无望,只能这么扭扭捏捏的挂着,如今能成一个正正经经、名正言顺的当朝宰执,什么他都乐意干。

而且不止是陈规,赵玖也几乎是即刻便同意了,连满朝文武也都没什么可说的……因为不用这位官家说大家也都知道,他老早没有提拔陈规也只是因为担心阻力太大,显得过于大刀阔斧,到时候万一出现阻碍反而显得难堪。

实际上,这位官家对此事从根本上就没有反对的理由。甚至,在这位官家心里面,陈规早就算是一个枢相了,只是差那个正式的名义而已。

所以,几乎算是不费吹灰之力,水到渠成一般,都省副相刘汲甫一到任,便将自己短暂但却毫无疑义的老下属陈规给推到了枢密副使的位子上。

这还不算,‘转正’了的陈规在扔掉开封府尹与兵部尚书的职务后,马上又反过来举荐了知南阳府的阎孝忠为开封府尹,也立即得到了赵玖的认可。

这下子,不少人对刘汲这位昔日的京西转运使,后来的襄阳使相都刮目相看起来……因为,刘汲这两个人事建议,都极为巧妙。

具体来说,乃是一面照顾到了官家的心意……因为谁都知道,无论是陈规还是阎孝忠,本就是官家中意之人;另一面却又用南阳这个特殊时期的陪都来为他刘相公做了根基。

要知道,刘汲、陈规、阎孝忠,这三个人都是昔日在朝廷流亡南阳时的顶梁柱大臣,而且都是在行在迁往南阳后同一批发迹起来南阳周边原生官吏,他们凑在一起,天然形成了一个所谓南阳派系。

只能说,刘汲刘相公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竟是抢在所有人更看好的赵鼎与张浚发力之前,便迅速在东京完成了布局,先行给自己铺垫了一个稳固的根基布置。

不过也就到此为止了,隔了一夜,翌日一早,反应过来的赵鼎和张浚几乎是同时提出了各自的兵部尚书人选——赵鼎推荐了知镇江府的胡世将,此人因为物资财赋运输问题,与久任淮南的赵鼎明显有工作上接触,按照赵相公的说法,此人极为擅长军事后勤;而张浚则推荐了知江宁府的吕祉,理由是此人在尧山大胜后,给枢密院送来了一本他自己写的小册子,乃是一份全盘的国家方略,从如何平定洞庭湖叛乱,到如何经营整个南方,再到如何一步步覆灭金国,写得是有声有色,搞得刚刚接手枢密院的张浚认定了此人是天下奇才。

对此,赵玖立即做出决断,以胡世将为兵部尚书。

赵鼎满意的松了口气,而张浚却旋即再度推荐吕祉为空缺的吏部侍郎,这一次赵玖没有否决,即刻应许,张浚也松了一口气。

且说,三位新宰执齐聚之后,立即就在人事上折腾起来,端是一番龙争虎斗,但朝中上下、京城内外,却并没有太多波澜……当然了,这个没有波澜不是说大家早早就知道胡世将、吕祉是什么人物,也不是说大家不惊诧于刘汲的先发制人,而是说大家对新任宰执们推荐、使用自己夹带中人这件事本身早有预想,都知道会有这么一场人事风波的。

还是那句话,人事即政治,政治即人事,你赵官家身为天子,一朝尧山大胜,威势无二之后,尚要启用赵鼎、张浚、刘汲等亲信人物为宰执,那反过来说,人家堂堂百官之首、具有议政权的宰执们自己也是要用人的,而且你赵官家凭什么不尊重人家堂堂宰执的人事权力?

尤其是刚刚上任、或者离任的宰执在特殊时期提出的重量级人事议案……这种东西都要否的话,那人家这个宰执当了干啥?

莫忘了,李纲当日在东南,犹然向朝中推了李光、林杞为重臣;吕好问彼时如此温吞,犹然在南阳后任用了范宗尹等人;吕颐浩昔日独走东南,临行前犹然推了朱胜非为礼部尚书;许景衡选择退让之后,犹然将吕颐浩的前路给断掉……真别把人家宰执当成吃白饭的!

宰执就是宰执,是这个时代士大夫的最高层领袖,是通过议政这种方式,跟赵官家分享了一定最高权力的顶层所在。

给了人家这个位子,就要给相应的政治权力,否则政治生态就会被破坏。

所以说,都省相公赵鼎和枢密使张浚争夺兵部尚书人选后,赵玖当然要尊重都省相公的第一件人事议案,而在此前提下,也尽量尊重了枢密使的议政权力。

这才叫明君嘛!

“谁回来了?”新的开封府尹与兵部尚书都还没到任,依然是枢相陈规陪同,正在大相国寺观看陶器火药罐实验的赵玖诧异抬头。“郑什么?总不能是郑知常又回来了吧?”

“回禀官家,当然不是郑知常,是郑亿年,前宰执郑居中之子,郑居中是宰相王珪之婿,也是宁德太后(郑皇后)的族兄弟……”杨沂中赶紧细细解释刚刚说到那人来历。“靖康中,许多世宦子弟被一并掳走,郑亿年既是世族子弟,又是皇后亲眷,却正是其中之一。”

赵玖点了点头,若有所思:“他怎么回来的?”

“据他所说,官家尧山胜后,于金人而言,两处前突之地,一个是伪齐方向,一个是延安周边的蕃人,多有不稳,所以金人诱降北面世族子弟,让他们去伪齐做官。”杨沂中解释不停。“而此人自称假意受了官职,却等到南下将渡河之时,直接仿效其余逃亡汉官一般往河上寻了张太尉所部……张太尉部也正是在大名府东面黄河故道上遇见他的,身侧只有一仆。”

远处‘陶器手榴弹’在继续扑通不停,而赵玖望着彼处出神,明显没有将心思放在新式武器上面,但也没有对杨沂中做出什么指示。

隔了许久,就在一旁陈规都准备无奈开口之时,这位官家方才失笑回头:“他此来可带回了什么物什、言语?”

“官家明鉴。”杨沂中硬着头皮做答。“他带着二圣各自亲笔文书与宁德太后亲笔文书……”

“这个做不了假的吧?”赵玖愈发失笑。“不少老臣都该认得……”

杨沂中也愈发跟着紧张起来,只能小心再小心相对:“太上道君皇帝的笔迹倒是容易模仿,但宁德太后的文书与渊圣的文书极难作假……”

赵玖点了点头,忽然正色看向了杨沂中:“我父兄怎么说?”

杨沂中心里猛地打了个寒颤,只能强忍着做答:“大意都类似,不过三层意思……一则贺官家大胜;二则言北地之苦;三则说只求偏殿安居。”

赵玖点了点头,继续正色相询:“枢密院、都省都知道了?”

“是。”

“几位相公,还有吕公相,都是什么看法?”赵玖追问不及。

“时间仓促,臣这就不清楚了。”杨沂中无奈相对,却又看向了一旁端坐的陈规陈枢相。

陈规硬着头皮站起来,刚要说话,这边赵官家却是看都不看陈规,直接幽幽叹气:“不用问也该晓得,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嘛……但凡要个脸的宰执都不可能有别的言语,他们也难!”

没来得及开口的陈规略显委屈的低下了头。

“这样好了。”赵玖失笑起身。“朕也不难为宰执们,明日殿上说吧……速召殿中侍御史万俟卨入宫等候。”言至此处,这位赵官家复又看向了陈规。“陈相公盯紧了这手掷弹,是个好东西,别的就不用掺和了。”

陈规几乎是如释重负。

就这样,赵官家告辞陈规,走出相国寺,便即刻黑了脸,待到御前班直们簇拥着他骑马回到宫中后,当着匆匆到来的万俟卨与杨沂中、刘晏、蓝珪几位贴身近臣之面,这位赵宋官家却是连遮掩都不愿做遮掩了,就在后宫那空荡的有些过分的荒地靶场里咬牙切齿起来:

“朕闭着眼睛都知道怎么回事!”

“狗屁逃出来的!明明是北面放回来探路的!”

“有信又如何?被人拿刀架在脖子上,敢不写吗?反过来说,若不是金人让他们写,他们哪来的纸笔和心思细细写这些?”

“拿着君臣父子大义先压过来,再许个陕北、京东之地做诱饵,然后将北面人质一摆,便要议和了是不是?朕这个时候跟他们议和?!”

杨沂中等人面面相觑,也不知该说什么好,而万俟卨更是面色发白。

果然,下一刻,发泄完毕的赵官家直接扭头相对:“万俟卿,朕让你做大理寺卿,你能为朕分忧吗?”

“臣不知官家想让臣如何分忧?”万俟卨面色苍白无血色,甚至腿都有些抖了。

“自然是釜底抽薪,一开始便不要让郑亿年闹起来……”赵玖盯着对方冷冷相对。“依朕看,此人必然是金军间谍!是粘罕派来的!你去做大理寺卿,能替朕审出来个结果吗?”

万俟卨抿嘴不语。

“为何不说话?”赵玖愤愤难平。“朕用你,不就是图你的忠心吗?”

“官家,臣正是因为想为官家尽忠,才不好颠倒黑白的……”万俟卨拱手恳切相对。“郑亿年是被掳走的,唯一可虑之处在受了伪齐职务,但他未到伪齐境内便已经逃了,而且他在北面,不知道官家在淮上发布诸般令条也是说得通的……官家,稍有常识之人都能看出来,此人并未违背官家法度!反倒算是守节之人!”

“他们故意的!”赵玖气急败坏。“就是挑了这么一个人投石问路!”

“官家,便是有此怀疑,又如何能说出口呢?”万俟卨愈发恳切。“毕竟北面谁也不知道还有没有真正忠臣孝子在苦苦相侯……”

“朕当然知道不能直接说出口,所以才要你坐实了他是个金人间谍。”赵玖干脆撕破了最后一层面皮。

“官家。”万俟卨扑通一声直接跪下。“官家对臣恩重如山,若官家真要臣这般做,臣愿为官家分忧,可便是如此,臣也得先提醒官家一声……此人即便真是金人间谍,南北相隔数年,也不可能真就一时间寻得首尾的!”

赵玖盯着对方,一时迫不及待,便微微跺脚提醒:“此事总可以‘莫须有’吧!”

万俟卨直接重重叩首在地,然后方才抬头肃穆相对:“官家!咱们君臣之间,莫须有,当然可以有。但莫须有,何以服天下?而且何以对汪相公、张学士那些人?他们死国尽忠,难道是为了在九泉下看官家拿莫须有来糊弄天下人的吗?”

赵玖目瞪口呆,望着身前人许久不能言。

而万俟卨再度叩首,却好像狠下什么心来一般,居然直接免冠相对,继续劝谏不停:“官家!非常之时才有非常之事,可非常之事还不是为了国家不再有非常之时?”

“臣之前便想劝谏了,如今国家渐渐平复秩序,官家为何反而不能继续光明正大呢?如高丽使节一事倒也罢了,可是相公们的人事之争,官家又是怎么想的?”

“先一步使刘相公推荐陈相公,又让陈相公推荐阎大尹……到底图的什么?须知普天之下的臣子皆是官家的臣子,为何还要这般与臣子做设计?结果只是徒劳引起赵相公与张相公的紧张,一时党争之风乍起!”

“官家!尧山一战,实乃皇宋立国以来最激烈一战,更是国家重立之战!官家咬住牙关一战而胜,实乃告诉天下人,官家本人才是皇宋之腰胆、皇宋之泰山……这般情形下,若说不倨傲、不急切,反而显得官家虚伪似妖人……但为人臣者,见到官家数年来这些子作为,又如何不会更有一层期盼呢?”

“臣冒昧,但今日之言都是发自肺腑,绝无悖逆之意,……官家若要臣去‘莫须有’一番,臣自去‘莫须有’,但臣可以做‘莫须有’之辈,却实在是不愿见官家为‘莫须有’之事!”

“官家,时代变了!”言到最后,万俟卨戴上其实在一开始叩首时便有些歪掉了的硬翅幞头,再度俯首相对,却是不再言语了。

周围人如杨沂中、刘晏、蓝珪等人早已经听得呆了,刘晏甚至隐约有掉眼泪的趋势,而赵玖却是依旧怔怔望着此人,然后依旧不能言语。

自己居然被万俟卨给进行政治道德教育了!而且教育的深刻程度好像比之前吕好问教育的还要深一些!

而且好像听起来还真的挺有道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