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其他 > 绍宋 > 第四十四章 小问题

绍宋 第四十四章 小问题

作者:榴弹怕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01-04 06:16:56 来源:大海中文

武侠网 ,最快更新绍宋 !

张荣得胜归来,宋廷一时大振。

没办法,天险这种东西带来的安全感不是其他能比拟的,尤其是对底层民众和不知兵的官僚们而言。

而且说实在话,有时候真不能怪他们无知或者盲从,主要是大宋朝的军队就没靠谱过,相比较于军队而言他们宁可相信一条河或者一座关卡。至于军队为什么不靠谱,那就不好说了……有些事情,是很难说清楚谁是因谁是果的,天知道是因为三易回河之类的事情导致了军队战斗力的孱弱,还是军队战斗力孱弱无度导致了三易回河。

不过,无论如何,最高层心里总该有个最终的谱,那就是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

当然了,这个德指什么,恐怕还是有分歧的……或者说,要真是上下一心,左右一体,大宋朝早就殖民到狮子国了,何至于建国一百多年燕云都没复,反而沦落到为了首都跟前的大河中段控制权归属而一时振奋难名呢?

回到眼前,不管这个德指什么,也不管这次攻击到底会引来什么后果,身为官家的赵玖也好,几位朝中靠谱的宰执重臣们也好,普遍性都没有去阻止朝廷内部和民间的这种振奋,因为老百姓确实需要这种安全感来慰藉自己。

而且,这种安全感是能带来真金白银的。

还有十来天就要过年,过完年就是建炎四年了,而这意味着靖康之变马上就要迎来辉煌的三周年……这倒不是说这种破事值得一年一庆,而是说经历了这么久,复杂的人心一面厌烦了战乱,所谓人心思定;一面却又习惯了战乱,习惯了动荡。

所以,尽管黄河一线依旧风声鹤唳,尽管荆襄南部以及广南北部的落后地区依旧盘踞着大量公开叛乱的叛军(这是靖康之变引发的最直接内部创伤,短时间内实在是管不着),但各地的经济也在渐渐恢复,之前靖康之变引发的全面失血症状也在清楚无误的愈合之中。

最明显的一个迹象,便是南下的流民渐渐融入当地,商旅重新活跃于各个地方,淮河以南的各地税收开始大面积回暖。

而此时,黄河这种战略分界线的夺回(最起码可以这么宣传),对工商业、农业生产的恢复毫无疑问是一记强心针。

宰执们肯定不知道啥叫强心针,但大略意思却是清楚的。

不过,面对着如此干脆利索的大胜,面对着所谓对农工商业恢复的可喜期盼,朝廷却先陷入到了年末的财政危机中。

原因嘛,肯定不是突击花钱花多了。

实际上,大家多少都能猜到……那便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这一战的战略意义毋庸置疑,可是封赏怎么说?

而且,由于梁山泊之前的特殊立场,朝廷在搞御营编制的时候,在往东南、荆襄加税的时候,从头到尾都是没有什么御营水军这一份的。

可是现在搞出来这种大胜,正常的封赏也好,将这支军队急切收拢稳固在黄河上也行,粮食暂不提,可这股子钱帛从何处出?

而若不将这支力量迅速整编纳入朝廷财政,便是东京城的百姓怕是都不乐意。

“可不可以印些交子?”

毕竟是老道的官吏,这日文德殿议政,说到这个窟窿,刚刚起了个头,许景衡许相公便有备而来,直接提出了一个可行方案。“仿昔日益州交子务,在东京设立交子务……”

交子便是纸币,而宋代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广泛使用的纸币,而且非常成功,是上过历史书的典范,坐在御座上的赵玖当然知道。

不过,这位官家闻言先是本能颔首,但稍作思索后却又缓缓摇头:

“之前巴蜀赵开改革西南财政的时候,朕曾专门过问过益州交子的事情,所以知道,发交子,首先要有准备金,其次要有信誉担当。当年益州交子务以三十六万贯钱为准备金,发了一百万贯的交子。而且,彼时还是太平年月,朝廷稳定,人心安泰,还有十几家蜀中富商联名供给信誉,这才成功。如今东京这里,既然乏钱,又临前线,那哪里来准备金?又哪里来的人心安泰?能发多少?若为了这几十万、一两百万贯的钱,徒劳毁了朝廷交子的信誉,反而得不偿失。”

“有一点是一点。”许景衡显然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东京周边的御营中军军饷、朝廷官吏的俸禄,都现在东京城城东户部官库内,何妨以这些钱做个准备金,先发个几十万贯的交子?”

殿中一时寂静。

而片刻之后,御营都统王渊却也无奈硬着头皮请教:“许相公,下官冒昧,便是如此,时间仓促,也来不及印制交子吧?”

“我的意思是,将御营中军军饷和百官俸禄,一分为三,先拿出两份来,分别给御营水军充作赏赐、军饷,给御营中军、百官做正常供给,先把这个年给过了。”大殿之上,最高层的会议之中,许景衡也懒得做遮掩。“然后再以剩下一份做准备金发交子,尽量整饬个几十万贯的活钱出来,以图接上后续财赋转运。”

殿中愈发安静。

话说,许景衡说拿这笔钱发交子的时候,在场诸人就已经有些气氛不对了。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问题不在于如何使用这些小技巧达成财政顺畅,而在于既然出现财政漏洞,既然要拿御营中军和百官的钱发交子,就注定有人要领交子!

而眼下,御营水军作为刚刚立下大功,为朝廷所着力拉拢的对象,这个交子就不大好发到那边手里,所以,这件事情就有了一个注定的结果……朝三暮四也好,朝四暮三也罢,先过个好年也行,后过一个好的上元节也罢,反正总得是御营中军和中枢百官去领这个交子。

然而,交子终究是交子,不是实实在在的钱,哪怕有着所谓信誉和成例,在这个年头,也注定是要有兑换折扣的。

何况,眼下毕竟是战时特殊情势,万一前线一个不好,底子破了,继而出现信誉破产、交子变成白纸的那种难堪地步,也不是不可能。

一句话,这是在割御营中军和中枢官僚的肉,去补这个窟窿。

而这就是王渊作为半空头的高层,却还硬着头皮出声与宰执讨论的根本缘故了,名义上他是御营都统,可实际上,他的核心权力却是御营中军中驻扎东京左近赵官家直接控制部分的后勤,也就是王德、王彦两大块的部队后勤。

事关自己最后的核心权力,自己的政治生命,能不着急吗?

但是问题在于,着急又有什么用?

“之前整编时,御营中军各部大量缩编,已经有不满之声。”沉寂之中,王渊先说了句莫名其妙的言语,复又勉力再问。“御营中军与中枢百官,各领几成交子?”

“按占例公平分摊。”许景衡干脆做答,无懈可击。“不仅是中枢这里,河南地的官吏也一并要领一些交子……不满也就不满了。”

王渊彻底无声,便是一旁几度想要开口的曲端都最终没说话。

实际上,非止是曲端。

要知道,朝廷议论军政,虽说只是几位宰执,都省、枢密院、翰林学士院、御史台中些许相关重臣在此……譬如御史台只有御史中丞和两位殿中侍御史有资格在列……可林林总总也有二三十人。

可这些人,居然都无言语。

想说,当然都有话说,可说再多话,能在短时间内,在这东京城左近变出真金白银来吗?

何况以这种御前小朝议来说,无外乎是官家、都省、枢密院三方,御史台在旁边敲个锣而已。

而眼下,许相公一言既出,吕相公一声不吭,那便算是都省的决议了,而枢密院那边汪相公和陈相公眼见着王渊上来问询了一圈最终被许相公堵的无话可说,也似乎放弃了讨论的意愿,准备认命。

这种时候,以立场来说,便是有人想兴风作浪,也得等官家表态。

“到底差多少?”御座上的赵玖沉思许久,终于开口,却似乎心有不甘。

“若有三十万贯,便可充裕的熬过去。”许景衡继续从容做答。

“三十万贯……”赵玖犹豫许久。“就不能想法子筹措一二吗?实物也行,交子实在是会动摇军心。”

此言一出,许景衡尚未答话,下方许多官员尚未转过心思,御史中丞李光便猛地严肃上前,当面驳斥:“官家此言大谬!国家板荡,为养二十万御营兵马已经竭尽全力,民生也多不堪,如何能再竭泽而渔?”

赵玖面色不变,只准备忍耐过去。

然而,李光不管不顾,见到赵官家不欲做答,反而言辞愈发激烈:

“官家莫非以为养这些兵,只要那些钱粮输送得力便可吗?殊不知,军务繁杂,牵扯极重,于民力耗费也是极重。臣查阅各地奏疏,枢密院都省署令,记录清晰……如韩世忠、张俊、岳飞等处,欲造军器,朝廷便为之索求身后各地工匠,要各处铁矿加紧开采,结果便是铁矿开采越多,各处百姓反而乏铁,搜罗工匠之后,更是让民间连个补锅的人都找不到!”

赵玖依旧沉默无言。

“然后这三处又曾在秋后以防秋为名,要各地输送牛皮、牛筋,充当军资,而为此一事,前后各地累计发牛皮六七千张,又因为官家与都省俱有严令,有些州郡为输送军资无误,竟然私下直接逼迫百姓杀牛……”赵玖越是不吭声,李光越是不停。“还有大军开拔、屯驻,且不说各处军纪散漫,凌虐百姓,便是岳飞的御营前军军纪稍好,又怎么能真不扰民?大军前行,不要牲畜吗?之前梁山泊水军往黄河而去,都要数万百姓挖沟断桥的。大军屯驻不要占百姓土地吗?如草料等物在书册中不值许多钱,可集中一处,又怎么供应?还不是百姓自己筹措!”

赵玖还是不吭声,也殊无表情。

这下子,一口气喷完的李光方才冷静了些许……然后暗自懊丧。

话说,李纲罢相,李光身为这个派系的天然领头人,又做了御史中丞,却总是管不住自己脾气。如果说昔日李纲是习惯性居高临下般的‘孩视’赵官家,那么如今李光便是总忍不住自下而上的在官家身前‘坚持立场’了。

非止如此,李纲的三弟李经,年纪轻轻也跟这俩人学的一身坏脾气,动辄慷慨激昂。

只能说,怪不得这些人是至交、是兄弟了。

不过,和李纲当年没人敢劝不同,李光这里,他当时倔性子上来,当着官家的面,满堂文武未必敢掺和,可到私底下,还是有不少人会劝谏一二的。而李光李泰发本人也跟李纲李伯纪有些不同,他本人是愿意听人劝的,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存在,知道如今的官家权威已成,这么霸王硬上弓没好处……但性格如此,只要一上了殿,左右文武无数,官家在前,那啥啥就都忍不住了。

“官家。”

稍微在心中自责了片刻后,李光勉强收起了那种语气,继续恳切而对。“臣不是指责什么,眼下局面,确系要供养军队为先,之前御营编制,此时维系水军,臣都是一力赞同的。臣只是想提醒官家,天下事不是那么简单的,凡事也不能只看表面。之前靖康之变,去年、前年战乱,如今又要供养各处兵马,河南民力早已经枯竭。此时三十万贯钱,说多不多,只是一时缺转圜而已,春耕后南方钱粮送来,到底是能过去的。但说少也不少,一旦强行在河南地索取,怕是要让百姓苦不堪言,继而维持不住的。”

言至于此,殿中终于开始有骚动之态,很显然有人要表态赞同,有人要表态反对,而一直没吭声的首相吕好问也准备适时出言缓和一下气氛了。

“李卿所言甚是。”

不过,就在这时,端坐在御座中的赵玖终于开口,但却有些出乎殿中部分人意料。“养兵的事情,朕还是有些失于天真了,但大局如此,只能劝大家相忍为国。”

天真,语出《庄子》,算是个好词,但赵官家用在这里,虽说有遮掩之意,却也有认错的趋势了。

故此,非止是李光微怔,便是原本骚动一时的殿内也陡然安静下来。

“这件事,朕有几句话。”赵玖继续缓缓言道。“其一,张荣及其部有大功,绝不可能只给一个旗子做奖赏,这三十万贯必须要给,而且要尽快、极速、足量,不得有任何怠慢和缺失,否则莫说朝廷信誉,便是酿成军变也不能怪罪谁。”

这是早就议论过的言语,故此殿中并无言语。

“其二,便是御营中军这次没有战功,也不好擅自更改他们的军饷,更不必想着从其余几处帅臣行司那里挪借,否则朝廷在军中好不容易建起来的一点信誉还是要出问题。”

这下子,殿中陡然一乱,因为听赵官家这意思,好像要全力给军士发饷,却要朝中官吏尽数取用交子一般?!

照理说,大家身为文臣,身为国家大臣,似乎是该为国家分忧。

可问题在于,东京城和河南地区的官吏可不只是殿上这些大官,还有许多低阶官吏,这三十万贯,便是交子,全捱到大家身上的话,大冬天的,岂不是要一些人真喝西北风?

而且便是殿上之人,也有真穷的好不好?

这如何能忍?

“其三,”赵玖抢在众人之前,继续扬声以对。“诸位臣工,不说那些随行在辗转飘零之人了,只是寻常就任的,也经历了几次战乱,无疑都是忠谨之臣,却只让他们一直半俸……如今国家只是一时困难,又不是之前那般山穷水尽,再让他们来填这个窟窿,朕就是真没良心了。”

殿中气氛如潮水一般,时涌时落。

“其四,诚如李中丞谏言,百姓疲乏,民力已空……上次加税朕心中便已经郁郁不堪了,这次如何能再向百姓口中夺食?”

此言既出,殿中各人心中反应不一,有人是明显有些不解,而有人则不免心中冷笑……这官家说的那么好听,说到最后不还是要用许相公先挪借、再发交子,然后大家一起均分交子的手段?

绕了半天,除了说一套好话,显得自己又是为国家,又是怜惜百姓的,却不免半点用处都无。

“汪相公,你将今日李中丞奏上整理出来,明发给各路帅臣;然后吕相公、许相公,你二人整饬一下交子之事,做好准备,但不到最后,不要发出来……今日到此为止,朕且去尽量想想法子。”赵玖继续言道,却是甫一说完便一刻不停,直接转身下殿去了。

只能说,果然如所有人想的那般,真金白银的困难摆在那里,赵官家最后也只能赞成了交子之事,只是多了点对帅臣们的提点罢了。

而最后官家走的如此匆忙,也有些像是逃避之态。

当场无话,众人相互呼唤,成群结队,各自散去。

毕竟,朝廷此番困难固然头疼,却也只是小疾,是大胜之下的某种幸福烦恼,莫说对大局,便是对财政而言,也只是一时的困难。而眼下,年关将至,东京城又在大胜后顺势开城,一面缓缓修桥填沟,一面却又渐渐热闹起来。

万事都拦不住过年的。

今日事,说不得只是年节桌上几句谈资罢了。

其余人且不提,只说殿中侍御史万俟卨下了朝,先回到家中,闭门坐了半日,临到傍晚方才与近来才入京的老妻打声招呼,又遣了常随往‘自家极亲切的长辈’汪叔詹汪府上递了一个书帖,说今日想见一见汪叔詹的亲家赵皇叔,然后便兀自一人骑了驴子出门去了。

然而,这厮出得门来,却居然先去寻在东京城孤单一人的御营副都统曲端,眼见着曲端当面应许,并骑着那匹如今已经闻名东亚的铁象出来,二人一前一后,这才往‘自家极亲切的长辈’汪叔詹那里而去。

汪叔詹家里是歙州大户。

东京局势稳定后,一面是北地逃亡官员和出身贫苦官员一穷二白,一面是南方,尤其是淮河以南出身的豪门官员财富未曾少过两分……而身为官家身前红人,最近又做到殿中侍御史如此清贵职务的万俟卨又是万万不肯随意贪污的,那想要蹭吃蹭喝,享受一下生活,便不免常常往此处而来。

倒是曲端……此人中了进士及第后,少见在殿上出言惹事,倒是被许多人误以为他改了性子,又得了圣宠,所以常常被刻意拉拢过,唯独这厮离了官家身前,依旧平素嘴臭,死性不改,倒显得让人为难。

譬如汪叔詹这里,其实早早被他当面指桑骂桑过几次,说什么汪叔詹一意谋私,只把做官当做官,又说人家儿子汪若海,只把一个当日靖康中《请立赵氏子孙书》为晋身根本,素无其他成绩,而便是那个什么书,说不得也只是事后偷学人家秦桧、马伸、张叔夜做的伪书云云……

几次三番之后,便是汪叔詹这种人也不敢来招惹此人了。

而大过年的,这万俟元忠今日居然又把这位能文能武的曲大专门唤过去,也不知道是存了什么心思?

果然,入得门来,汪氏父子也好,还有此番专门被邀请来的汪氏姻亲对家,大宗正赵士?父子,见到万俟卨都挺高兴,待见到曲大,却又纷纷色变,偏偏这两家都是要脸的,也不好大过年的赶人,便只能硬着头皮开宴。

汪府上诸人,也就是基本上算寄居岳丈家的胡闳休算是保持了镇定……这是因为曲端最多说他纸上谈兵,没那么诛心。

众人坐定,大宗正与汪老爷子一左一右端坐在上,万俟卨、曲端居其左,赵不凡、汪若海、胡闳休三个异姓姻亲兄弟居其右,正下方无人……乃是标准的亲近家宴,但气氛却格外诡异。

不过,幸亏有万俟卨,这位殿中侍御史言语随意,左右逢源,先是举杯贺朝廷胜,再祝了在座两位长辈寿,又论了一番往后局面,说了说几个小辈将来前途,到底是让酒宴气氛渐渐起来。

而酒过三巡,也救了三五次场后,万俟元忠忽然将今日小朝会上的事情小问题大约说了一遍,引得赵、汪这些身份贵重却没资格参与的老政治家们一时侧耳倾听。

“官家难啊!”

万俟卨一语既罢,便自己先定了基调。“今日之论,若是传出去,不知道的人怕是会说,官家一力只说好话,却半点用都无,还是落到让其他人补亏空。但你我岂能不知,官家清苦如斯,延福宫半点多余钱粮都未转入,各地贡物也都罢免,便是两位贵妃体面,也居然全靠家中帮衬……若论补亏空,官家已经先自己赤贫着去补了。”

闻得此言,赵汪胡等人尚未来得及感叹,那边曲端便又蹙起眉来:“元忠兄,你为官家不平我能懂,但殿上之论焉能拿到这里来说?这些人须有几个有资格参与军国重事的?若事情传出去,因为交子闹出风波来,岂不是你我的罪过?”

几个年轻人且不提,赵皇叔和汪叔詹这对德高望重的亲家却是一时满脸通红,偏偏又实在是不好驳斥。

“曲大,这就是你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别人畏惧曲端,万俟卨如何会惧,他当即板起脸来再行驳斥。“此处须有赵皇叔在此,这是国家元勋,宗室重臣,本该知晓始末,而如汪叔父这种道德楷模,便是知道了也会为国家着想,怎么会私下传播呢?”

“知人知面不知心,说不得有人知道要发交子,趁机放贷囤钱,为富不仁呢?”曲端脱口而出。

但仅此一语,便低头喝酒吃菜,不再多言,搞得桌上许多人想发作,也不知道该不该发作。

回过神来,还是赵士?赵皇叔德高望重,包容心强一些,只见他捻须苦笑,当场表态:“官家清苦,乃至有些对自己狠了些,老夫都是知道的。但要老夫来说,这什么三十万贯钱的事终究只是小节,无关大局向好……而官家神姿英武,素来自有决断,想来也无须我这个老臣掺和……年节之下,且自娱自乐便是。”

汪叔詹微微颔首,便要捧杯相和。

但就在这时,曲端复又抬头冷冷相对:“身为宗室,身上毫厘皆是百姓奉养,便是官家不用你,你便不想着报效国家的吗?为君者尚在为国家旰食宵衣,前方死战的士卒尚要用交子抵用军饷,你这宗室却在这里拿民脂民膏做宴席!所谓杜工部有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说的便是你们,而你们自己说得却如受了什么委屈一般。你有委屈?官家那算什么?我们这些为国家出生入死的人又算什么?”

莫说满桌子人,就连旁边伺候的家仆都早就听呆了,捧着个热巾在那里怔住。而赵皇叔更是从‘民脂民膏’时便觉胸口砰砰乱撞,嗓子发紧,但想骂却不知用什么词,想反驳也一时不知从何处反驳,以至于憋得满脸通红。

而正所谓父辱子死,那一边,赵皇叔长子赵不凡眼见亲父受辱,却是第一个反应过来,然后愤然起身,以手指之,欲做呵斥。

而曲端依旧不惧,不等对方说话,便只是复又瞪住对面站起来这年轻宗室:“你这厮又来装什么样子?!我告诉你,幸亏你手中没兵刃,否则现在已经是个死人了……我刚刚只消将桌子一掀,便能将你扑倒,再走过去寻你身侧烛台,往喉咙里一插,便可让你父亲白发人送黑发人……谁给你这只知道喝酒吃肉的宗室废物胆子,敢在我这种百战余将面前发狠的?”

赵不凡还要再表态,那边汪叔詹早已经喊了儿子汪若海还有女婿胡闳休一起上前按住,外加几个仆从,好歹将这个大女婿拖了出去。

而眼见着赵不凡被拽出去,汪叔詹又回头安抚了两句赵皇叔,又撵走了剩下两个使女,这才扭头看向了许久没吭声,只是低头啃鸡爪的万俟卨,语中颇带埋怨之意:“元忠,你今晚到底存了什么心思……咱们亲叔侄一般的关系,何妨直言?”

万俟卨闻言放下鸡爪,从容从桌上取了刚刚仆从放下的热巾擦了手嘴,这才失笑:“知我者,汪叔父也!汪叔父,你自那炼金术士一事坏了前程,一直只是闲官,有没有想过重得圣眷,好生再去取个前途,为国家效力?便是赵皇叔,今日听了曲大这番言语,又可曾想在纷乱之时,尽量为国家出份力,不做个让人耻笑的酒囊饭袋呢?”

“你有何计?”汪叔詹一时心动。

而曲端却连万俟卨也不放过:“我便知道你这厮今日请我存了不良之心……别人都说你个忠谨的人物,我却知道你是个小人。”

不良之心又如何,小人又如何?

万俟卨心中冷笑,却面上凛然:“曲大,我这须是为国分忧!”

曲端嗤之以鼻,却也懒得与此人计较,倒是那老皇叔闻得此言,稍微正色。

而万俟卨也不在意,只是缓缓说出一番话来:“其实,今日官家在殿上听到三十万贯的数字后,便问能否筹措……当时李中丞只以为官家要再加杂税,所以急切劝谏,但我久随御前,却晓得官家意思绝非是要向百姓征税。”

曲端虽然脾气太过分,但毕竟‘能文能武’,故此一时心中微动:“你是说,官家是想寻大户豪门筹措……可若如此,为何又殿上始终未提?”

能为什么?当然因为官家心里清楚这些人绝不愿意轻易被‘筹措’,不愿放开了说!若无眼见之利,谁愿无端被筹措?

除非赵官家留下画押,专门来借。

万俟卨心中愈发冷笑,面色也愈发凛然:“那是因为靖康中,朝廷为筹措赔款,尽数搜刮城内,官家不愿士民为此慌张……”

汪叔詹也已经心动,却是欲言又止。

“然则,官家未免太过小心谨慎了些!”万俟卨继续凛然言道。“彼时是多少数目,五百万两黄金,五千万两白银,而今日不过是三十万贯而已;而且彼时是国家穷败,是亡国买命钱,如今只是一时紧凑罢了。照我说,如今城中北归的豪门富户中,出了名的财主已有四五十户,还有一些籍贯在淮河南面、家境殷实的官员,这批人凑一凑,怎么都有三十万贯了!更不要说,眼下既然敢在京中过年的豪门富户,哪个不是忠肝义胆,一心为国的?谁不愿意出这个几千贯的钱货?汪叔父……”

“我自然愿!”一直就没坐下的汪叔詹脱口而出。“中秋时,我让家人专门从淮南带了一万缗过来,以作花销,结果后来军管封城,以至于纹丝未动……正好奉与官家!”

真是愚蠢!

万俟卨心中愈发看不起这个认的叔父了,但面上依旧拊掌称赞:“叔父此番盛举,堪称为国分忧。但依我看,还有些欠缺……”

汪叔詹微微一怔,继而侧耳倾听。

“当先一个,无论是献还是借,都不能公献公借,而应该是私献私借,最起码是装作私借私献,否则便是让穷困同僚为难,也是让官家难堪。”万俟卨正色言道,此时,便是曲端和那赵皇叔都侧耳倾听起来。“其二,朝廷只是一时周转不开,不是真的需要人贡献,小侄的意思是,能借便借,除非万不得已,这才献出去。”

汪叔詹一时不解:“如何宜借不宜献?”

“因为如叔父这般诚心爱国爱君之人着实凤毛麟角,人心偏私,谁愿意轻易将手中钱打水漂呢?”万俟卨微笑相对。

汪叔詹彻底心动,直接隔着桌子屈身向前相对:“贤侄是说,与其献上一万贯两万贯,不如做个中人,给官家担保个七八家大户,弄个十万八万的借款,更能解官家之愁?”

这下子,赵皇叔也若有所悟,便是曲端也瞥了这前太常和他身侧赵皇叔一眼。

“但还是不对。”汪叔詹兴奋之余,却又察觉到哪里不对。“关键是此事如何与官家提起?无论如何,臣子也不该对官家说个借字啊?”

“皇叔可以借!”万俟卨面不改色,只是往对方身侧抬手一指。

汪叔詹终于醒悟,当即跌坐于位中,却又忍不住兴奋击掌:“怪不得贤侄让我将亲家请来!这个生意做得!”

“怪不得万俟御史将我唤来。”曲端也终于冷笑。“却是怕赵皇叔是个不知趣的,便拿我来吓唬人?”

万俟卨笑而不语。

而赵士?赵皇叔也是一声捻须叹气:“便是冲着尔等都把老夫视为国家蛀虫一般的废物这事,老夫也愿尽量为国家尽一份力的。”

万俟卨也终于将自己筹划和盘托出:“若如此,依照我计,叔父明日就动身,亲自往周边相熟有干系的大户豪门中走一遭,只说自己乏钱,欲向他人借贷,能借多少是多少,只须十来万,便足以让官家对你刮目相看了。而若有人存疑,又或是有眼力的,何妨请他过来,让他与我、与赵皇叔、与曲都统如今晚这般,当面喝上一杯水酒?”

汪叔詹也不搭话,只是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却又连番呼喊,让仆从上好酒好菜,甚至还让自家女婿进来,给人家曲大赔了个不是。

一晚宴饮欢乐,各自尽兴散去且不提。

翌日,并无朝议,此时更无往年‘例行一本’的规矩,宫内也无传召,身为御史的万俟卨便不急不缓的起身,又去寻了闲人曲大,一个骑铁象,一个骑毛驴,往汪府而来,准备坐镇指挥,势必要在官家面前好好涨一份功劳、显出一份能耐。

到了汪府,那汪叔詹果然是迫不及待,早早出去借贷去了,而赵皇叔也依约前来坐镇,万俟卨更加得意。

然而,不过等了一个时辰,中午未到,那前太常便匆匆归来,却又面色发白,神色仓惶,引得在厅上端坐三人齐齐惊疑。

而不等三人开口,汪叔詹却从怀中颤颤巍巍取出两张纸来。

万俟卨劈手夺来,就在厅中一看,却只是一声长叹,便将这张纸拍在桌上。

赵皇叔与曲端一起慌忙去看,也都各自无言。

原来,这居然是两张五千贯的借条,前面言语一般无二,落款画押也一般无二……赫然是沧州赵玖四个字,还盖了一个熟悉的大印。

甚至曲端眼尖,连前面制式字迹都一眼看出是小林学士的款。

“吴国丈与潘国丈两家昨日晚间便汇集豪商、富户,开宴贩卖此物,伍仟贯一张,各自五十张上限,童叟无欺原价出售,每家限购两张,限期半年,还带三厘利息……据说,官家有口谕,这不是他借的,是他亲身担保的国债,但若不懂,当成是皇帝债也无妨。”汪叔詹欲哭无泪。“我在梅花韩氏那里看到了两张,顾不得回来告诉你们便又去潘家走了一遭,他却不愿卖我,我好说歹说才求了一张,又去吴家求了一张……贤侄,你端是神仙主意,揣摩官家利害,可却不该晚来半日的!”

万俟卨一时讪讪,难得脱口而出:“我委实不知道,如今局面这般大好,一点小问题而已,官家却还是那般心狠?!着实让人畏惧。”

倒是曲端此时冷静下来,却又忍不住捏着一张借据当场嘲笑:“官家宁可搭上自己脸面直接署名求贷,也不用你们两家,两家外戚一起设宴,也无人请你们过去,可见你们在官家眼里,在东京豪门眼里,到底算是什么东西了……汪太常,你想做回你的太常,且再等几年吧!”

汪叔詹一时咬牙切齿,若非他情知自己顶不过对方两三拳,恨不能当场便宰了这个‘能文能武’!

PS:第七十四萌,黑冰科技!书友群老大佬了,这次名字应该没打错……感谢大佬的上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