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谋明天下 > 第九百八十三章 被动等待

谋明天下 第九百八十三章 被动等待

作者:风中的失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01 07:31:36 来源:大海中文

武侠网 ,最快更新谋明天下 !

多尔衮进入大政殿的时候,脸上的神情很不好。

七岁的福临皇帝坐在御辇之上,脸上带着不耐烦的神情,或许是没有能够玩耍的很尽兴,要不是母后的教诲与训诫,福临压根不愿意坐在冷冰冰的御辇之上。

多尔衮已经习惯了这一幕,想要让一个还是小孩子的皇帝来决断乾坤,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朝中的大小事宜,都需要多尔衮操心,最终做出决定。

当然,多尔衮没有觉得辛苦,已经有一年时间了,他付出了极大的努力,终于彻底扳倒了肃亲王豪格,将这位险些继承皇位的亲王送进了宗人府看押,剥夺了其所有的权力。

大清只有两个摄政王,除开多尔衮,就是郑亲王济尔哈朗了,扳倒豪格的同时,多尔衮同样在布局对付济尔哈朗,应该说扳倒济尔哈朗是不大可能的事情,皇太极刚刚病逝的时候,作为摄政王的济尔哈朗,实力还是颇为雄厚的,皇太极麾下的正黄旗、镶黄旗以及豪格麾下的正蓝旗,按照道理绝对支持济尔哈朗,加上济尔哈朗直接掌控的镶黄旗,八旗之中支持济尔哈朗的达到了四旗,而多尔衮能够直接掌控的,仅仅是正白旗和镶白旗,与济尔哈朗的力量是无法比拟的。

剩余的礼亲王代善麾下的正红旗和镶黄旗,不会直接参与到权力的争夺之中去。

多尔衮的运气还算是不错的,济尔哈朗与豪格之间,有一定的矛盾,特别是在支持福临继承皇位的事情上面,济尔哈朗没有支持豪格,这导致豪格对济尔哈朗的态度大为改变,也令济尔哈朗没有办法取得正蓝旗的支持,加上豪格在正黄旗和镶黄旗说了一些济尔哈朗的坏话,让济尔哈朗难以得到正黄旗与镶黄旗的完全支持。

济尔哈朗的身份,与多尔衮也不一样,毕竟多尔衮是皇太极的亲兄弟,更是努尔哈赤的亲儿子,从这个层面来说,济尔哈朗难以得到满人权贵绝对忠心的支持。

如此情况之下,济尔哈朗自然选择退缩,不会过多争取权力。

多尔衮就不一样了,豫亲王多铎,以及武英郡王阿济格,不遗余力的支持他,加上礼亲王代善暗地里的支持,让多尔衮底气很足,敢于动手清除朝中的异己。

天时地利人和,让多尔衮大胆的动手,清算了豪格,逼迫济尔哈朗离开了沈阳,前往辽阳一带驻守,沈阳周遭的满人权贵,自然能够看见风向,于是一致的拥护多尔衮。

当然,多尔衮也没有忘记清算那些支持豪格的满人权贵,包括一些铁杆支持济尔哈朗的满人权贵,在这场权力的博弈之中,不少的满人权贵遭遇到清算,从此一蹶不振。

可以说,多尔衮已经抵达权力的巅峰,不输于当初的皇太极了。

看了看御辇之上的福临皇帝,多尔衮抱拳随便行礼之后开口了。

“皇上,臣决意整顿朝政,还望得到皇上的首肯。。。”

其实多尔衮决定的事情,不管皇上是不是批准,都要推行下去的。

多尔衮压根不担心福临皇帝想些什么,他关注的还是福临背后的孝庄皇太后,这个女人可不简单,能够看透很多的事情,多尔衮与济尔哈朗之间权力的博弈,如果孝庄皇太后掺和,明确的支持济尔哈朗,多尔衮不一定能够完胜。

福临看着多尔衮,眼睛里面充满了迷惑,没有开口回答。

多尔衮看了看福临身后的帷幔,孝庄皇太后就在帷幔的后面。

“臣决意整顿朝政,是为了我大清国统一中原,臣已经给皇上成商奏折,还请皇上恩准。。。”

多尔衮的眼神,没有看向福临,而是看向了福临身后的帷幔。

“摄政王,你决定的事情,就去做吧,皇上知晓你一切都是为了大清国。。。”

孝庄皇太后的声音传来,多尔衮暗暗舒了一口气,按照他现在的实力,废除福临皇帝完全有可能,自身登基做皇帝也是可行的,不过他不能这样做,毕竟济尔哈朗等人,以及正黄旗和镶黄旗的诸多将领,是完全支持福临的,如果这些人站出来反对,大清将陷入无休无止的内讧之中,也必将迅速的衰落。

多尔衮是大清的睿亲王,他必须有大局的观念,必须让大清国稳定且一步步走向繁荣。

“谢皇上恩准,臣明白了,臣这就去偏殿,安排部署诸多的事宜。。。”

再次看了看帷幔的后面,多尔衮转身离开了大殿,朝着偏殿的方向而去,商议具体事务的时候,福临以及孝庄皇太后都不会参与,如何的决定,就是他多尔衮直接操作了。

范文程已经在偏殿等候。

多尔衮对范文程的态度,已经改变过来了,这期间为了范文程的事情,他甚至直接训斥了多铎,要求多铎以大清国的利益为重,务必要善待朝廷之中的汉人,真正掌控了权力之后,多尔衮才明白为什么皇太极如此的重视范文程,不惜得罪满人权贵,也要维护范文程的利益。

汉人在权谋方面,的确是强于满人的。

譬如说多尔衮,提出的诸多意见和建议,的确是深谋远虑,对于大清国真的有利。

“文程,你来了。”

“摄政王大人,奴才刚到,想不到摄政王大人就到了。。。”

范文程的态度很恭谦,多尔衮余光看了看低着头、毕恭毕敬的范文程,鼻子里面轻轻的哼了一声。

这就是多尔衮与皇太极不一样的地方,他不会完全信任汉人,也不会和颜悦色的面对汉人,他会展现出来自身的威严,让范文程等汉人畏惧,让范文程带着畏惧的心情做事情。

“文程,你侦查到很多的情报,我看还是不错的,前些日子,我已经提议,满八旗、蒙八旗和汉八旗,做好了一切的准备,应该要出去征伐了,老是呆在家中不行,时间长了,雄鹰的翅膀都要折断。。。”

范文程楞了一下,抬头看了看多尔衮,接着低头开口了。

“摄政王大人,奴才掌握的情况,全部都在奏折里面,当下辽东守卫的登莱新军虎视眈眈,兵精粮足,若是八旗军展开进攻,奴才担心绕不开辽东。。。”

范文程说的很委婉,其实他在奏折里面,已经将自身的想法说的恨明确,大吴王朝拥有的登莱新军,异常的骁勇,派遣到辽东的密探,探查到的消息,都是登莱新军时刻都不放松对辽河以东的监视,如果不是要恢复北方的稳定,登莱新军说不定已经主动发起对辽河以东的进攻,威胁到大清国的都城沈阳。

从北方刺探到的情报,让范文程更加的沮丧,曾经赤地千里的北直隶、河南、山西和陕西的很多地方,都在迅速的恢复,人口在增加,这些地方的百姓基本稳定下来,播种的粮食获得了收成,生活能够很好的维持了。

范文程明白多尔衮的意思,八旗军不会直接从辽东发起进攻,依旧会按照以往的惯例,从密云或者是喜峰口一带进入到中原,依靠八旗军的强悍与骁勇,在北直隶一带劫掠钱财与人口,尔后原路返回,如此能够给大吴朝廷沉重的打击。

多尔衮可以这样想,作为谋臣的范文程,绝不敢有这样的想法,他清醒的知道,以往那种依靠偷袭获取钱财和人口的作战方式,必须要摒弃了,八旗军如果期盼从密云或者喜峰口等地进入北直隶,很有可能是有去无回,北直隶驻扎的登莱新军,将重重包围进入北直隶的八旗军,直至将入侵的八旗军彻底剿灭。

而且此举极有可能惹怒大吴王朝,导致登莱新军渡过辽河,发起对辽阳等地的大规模进攻,到时候,大清国将处于极度的被动之中。

朝廷的粮草和钱财都不是很充裕,而且当下大清国部分粮草的来源,还是要依靠设立在西平堡、义州和广宁三地的互市,一旦大吴王朝关闭这三地的互市,大清国会迅速进入缺粮的状态,到了那个时候,不要说多尔衮,就算是大清国所有满人权贵都来想办法,都无法很好的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

内心里面,范文程异常的佩服大吴王朝的皇帝吴宗睿,吴宗睿还是大明蓟辽督师的时候,就开始了对大清国的布局,那个时候皇太极都不知道,还以为能够从互市购买大大量的粮食,大量的储存,就能够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殊不知吴宗睿牢牢掌控互市粮食的交易,不会让大清国购买到太多的粮食,维持平日的开销差不多,但没有多少的粮食可以储存。

多尔衮的脸色,已经不好看了,范文程的奏折他当然看过,而且看了不止一遍。

“文程,你的意思是说,我八旗军不是登莱新军的对手,现在不能够发起对大吴王朝的进攻吗。。。”

“扑通。。。”

范文程跪下了,给多尔衮磕头之后,什么都没有说。

多尔衮明白其中的意思,看向跪在面前的范文程,眼神很不好。

不过多尔衮还算是清醒,知道当下八旗军还难以发起对登莱新军的进攻,也许他这个摄政王,接下来最为主要的任务,就是稳定大清国,集聚力量,等待大清国的壮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