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男生 女生 完本 书单 专题 APP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武侠网 > 历史 > 大明铁骨 > 第242章 西出阳关(求支持,)

大明铁骨 第242章 西出阳关(求支持,)

作者:无语的命运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1-10 05:35:19 来源:58小说

时间!

大清国需要时间,对于大清国上下而言,他们甚至希望能够再等上一阵子,至少再过几天,这夏粮就收了,没准还能再收一次粮,再收一次税捐,可这不过只是痴人说梦罢了。

对于身处兰州上下的满清官吏来说,他们所有人都很清楚楚动,他们已经没有时间了!

当右翼军越过将靖虏卫(靖远县)一分为二的祖厉河向着兰州城逼近的时候,兰州城内这会同样乱哄哄的,一个半月前抵达兰州,在这些修整的朝廷,再一次踏上了征程。

其实原本的按照计划,朝廷在这里休整一段时间后,就要一路向古浪所、向凉州卫,一路朝着嘉裕关西撤,可是谁曾想,因为有遥言称明军出现在大松山一带,威胁到了镇浪卫,而镇浪卫又朝廷西撤必经之地,在没有弄清楚情况之前,仓促离开万一被明军半路劫了道,那大清国可就全完了,所以朝廷才一直拖延到现在才从兰州离开。

“终于要走了!”

骑在马上的汤斌在家仆收拾行李的时候,忍不住感叹道。更是在心底暗自祈祷道。

“老天保佑大清,保佑皇上……”

在这么为朝廷祈祷着的时候,汤斌的脸上尽是感动。当初在明军出现在大松山的消息传来的时候,面对因于兰州的现况,朝廷中的大多数官员都主张皇上领兵先绕道从西宁卫撤离开,尽管那一路的需要翻越大雪山才能抵达凉州卫,可相比于坐困兰州,确实是再好不过的选择。可这么一来,意味着大多数汉官都要滞留在兰州,因为皇上是领兵离开,而随朝廷西撤的汉官大都是文官,暂时自然只能呆在兰州。

就在汉官们惶恐不安的以为自己要被抛弃的时候,皇上却没有同意,而是派出侦骑查探大小松山,在反复确认安全之后,仍然选择按计划离开兰州,这也让如汤斌等汉官能够与其一同离开兰州,不需要再担心自己被朝廷抛弃。

其实,一个月前,汤斌就让仆人买来了几匹马,他甚至已经想好了,在皇上离开后,他就骑着马化妆成普通百姓往镇浪卫一路西去,大队人马会被明军拦截,可明军又怎么可能注意到他们主仆几人呢?

“孔伯兄……”

骑着马夹杂在西撤的大队人马中,李伯亭看着身边的汤斌,轻声说道。

“西出阳关无故人,此次西行之后,那西域只恐再无故人了!”

好友的感叹让汤斌笑道。

“怎么没有故人?你仁礼老弟,还有明达,奎然不都是故友嘛!”

尽管嘴中这么说,汤斌还是忍不住朝着东方看去,虽然早就知道已经不可能再回到河南老家,可是他的心里仍然对老家有些牵挂,即便是在家乡他汤斌已经名列奸臣碑,为乡人所不耻的情况下,他仍然会在梦中念及家乡。

“孔伯兄……”

见汤斌望着东方沉默不语,李伯亭便轻声问道。

“若是能再来一次的话,你还会这么做吗?……”

李伯亭的话声不大,充其量也就是他们两人能够听到,即便是汤斌自己听着也有些费力。再加上这车马喧嚣的,除了汤斌之外,倒也没有人能听到两人的对话。

“?”

汤斌先是一愣,随后反问道。

“仁礼老弟是想问,为兄是否后悔?”

后悔?

这个词还真是第一次在汤斌的心里浮现,他先是沉吟片刻,然后摇头说道。

“仁礼老弟,朝廷对为兄有知遇之恩,若是没有先帝,没有朝廷,为兄又焉能有今天,这后悔是万万不会的,为兄心中只有一念,报效朝廷,报答先帝,纵是粉身碎骨,亦在所不辞!”

这么一番信誓旦旦的话语从汤斌的口中说出的时候,没有怀疑他说的是真话,看着义正词严的汤斌,内心早就悔恨不已的李伯亭只是在心里长叹着,他现在是悔之晚矣,反倒是汤斌却从不曾后悔过。

相比于悔之晚矣的李伯亭,汤斌凝视着东方,凝视着家乡的方向,良久之后才长叹道。

“如此大好河山,居然尽数丧于贼寇之手,天下黎民何辜,居然为贼寇所使!实是我等无能啊!对不起皇上,对不起天下的百姓啊……”

这样的一番感叹之后,汤斌扭过头来,双腿一夹马腹,便随着大军一路往西,那神情坚毅,再没有丝毫的留恋……

或许汤斌这个喜欢穿破旧官服上演清官秀的‘大清官’对于中原没有丝毫的留恋,只是一门心思的臣事异族,甘为走狗、奴隶,可是对于曾经以“中原天子”自居的玄烨来说,他却舍不得中原,那怕是在离开的时候,也是三步一回头,五步一垂首,这一路走的很是艰难,至少对于玄烨而言,当他看着道路两侧的山岭越来越荒凉,望着那荒凉的不见树木的荒山秃岭,呼吸着那扑面而来的尘土,玄烨的神情显得有些低落。

因为注意到皇上的心情低落,所以没有任何人上去触眉头,只是让皇上自己在那里骑着马向前走着。

因为没有人打扰,所以玄烨才能细细的打量着周围,尽管在离开西安后,他就发现这越往西这山就越荒凉,离开了兰州之后,所看到的就是只长着些荒草的荒地秃岭时,他的心情变得更加沉闷了。

尽管对于西域的贫瘠他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可是却没有想到,会这么的贫瘠。这连草木都无法生长的荒山秃岭地方,又会是什么模样?

难道将来的大清国就要在这样荒凉的地方立国吗?

正因如此,离开了兰州的这一路上,玄烨的心情变得越发的沉闷起来,郁郁寡欢的他几次都有一种不愿意再往西去的想法,可是这个念头不过只是一闪而逝。

不往西域去,还能去那呢?

难道就在这里等死吗?

不要说是皇帝,就是旗下普通的兵卒也不愿意在这地方等死,现在唯一支撑着他们的就是,至少他们的家人已经平安到达了盛京——那是位于天山脚下的新城,是大清国的新京,那地方的土地肥沃,他们只要到了那,就能过上安生日子……

在诸如此类的念头的支撑下,数万人的队伍浩浩荡荡的一路向西走去。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先是通过镇浪卫,然后又过凉州卫,接着又是山丹卫、甘州五卫,在陕西行都司所在修整了几天后,又往甘台所赶去,最终到达最西北的肃州卫。

“此地春秋时为西戎地。秦为月支国地。汉武帝元狩二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破浑邪王,其众归附。太初元年,置酒泉郡……南北朝后魏亦为酒泉郡。隋开皇废郡。仁寿中,置肃州。……唐武德二年,析甘州之福禄、瓜州之玉门,复置肃州酒泉郡,领县三,日酒泉、福禄、金门,寻陷于吐蕃。宣宗时,张义潮以州归,置归义军,以义潮为归义节度使,寻又没于吐蕃。宋初,为回鹘所据。真宗初,契丹破肃州,俘其民而去。仁宗时,李元吴侵回鹘,取之。理宗时,蒙古铁木真伐夏,并有其地。元至元七年,置肃州路,隶甘(州)[肃]行中书省。明洪武五年,宋国公冯胜平定是地。二十八年,开设肃州卫指挥使司,领左、右、中、前、后、中右、中中七千户,隶陕西行都司……”

置身于肃州卫城之中,玄烨看着那嘉裕关,这关外就是西域,而关内就是汉地,尽管这块汉地曾离开汉家王朝数百年,直到洪武年间才再次为汉人复置,可总归是汉人之地,汉人之土。

离开了这里之后,再往西去就再不是汉地了!

终于还是要走了!

玄烨长叹口气,然后闭上眼睛,若是这个时候有人往他的脸上看去的话,甚至可以看到他的眼中流露的泪水,能看到那满面的不舍。

“西出阳关无故人……走吧,走吧……”

摆摆手,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玄烨的身体甚至都有些摇晃,从此之后,他就再不是什么中原天子了,他这个大清国的皇帝,只是酋首胡皇而已……

所有的一切不过只是一场梦啊……

尽管内心痛苦非常,但玄烨还是下达了出关的旨意。

大明兴乾七年(大清天承七年)六月初九,随着一道旨意的下达,数万满清官民从嘉裕关出关,一路往西域赶去。

这同样也标志着,满清被彻底的赶出了大明!

在发出既刻出发的旨意,在数万军民开始移营的时候,坐在在大车之中的玄烨整个人却都陷入了沉思,有些失魂落魄的他,这一次并不愿意骑马,也许是因为不愿意见到关西荒凉,不愿意目睹离开时的忧伤。

可即便是如此,他却不得不去思索一些事情。在下旨离开肃州卫之前,他曾连下几道密旨,要各地的清军依次离开驻地,全力撤往嘉裕关,然后再撤往西域,同时又不准擅自撤离,以免损害朝廷的大计。

只是,这几万人马能够安全离开这里吗?

玄烨随后又想到了对他们的安置,在沿途为他们准备了一千辆粮车,这些粮食足够垫后的三万大军的吃用,可是万一要是明军切断了他们的退路,这些粮食岂不就等于资敌了?

粮食!

在西域粮食最重要,这里没有多余的粮食供给军需,如果明军想要进军西域,就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只用车马从关中、从中原往西域运粮,万里运粮,运一石粮食在路上都要消耗十几石粮食,甚至几十石粮食,即便是富如大明恐怕也支撑不起十几万大军的军需。

可万一他们要是得到这些粮食,趁机一路打过嘉裕关,再打下那个嘉靖年间就丢掉的关西七卫呢?

“关西七卫”是明朝在嘉峪关以西设立的7个羁縻卫所,因七卫首领皆为蒙古贵族又称“西北七卫”和“蒙古七卫”,或许这“蒙古七卫”在嘉靖以后完全被土鲁番汗国吞并。

可大明即便把奴儿干都司的都纳为本部行省,为什么就不能收复“蒙古七卫”?

想到这里,他不禁打了个寒战。忽然,帐外传来了一阵呜呜咽咽的风声。那风声让玄烨的心中一紧。

“难不成还要把这地方也让他们不成……”

玄烨一边自言自语地说着,一边信步走向帐外。贴身的太监和几个随从,连忙给他披上一个斗篷,跟了出来。他就这么在营地中漫步着,他一边走,一边皱眉思索着,已离开了汉地的他,即便是直到现在,仍然无法适应这西域的荒凉。

就在这时,隐约的他听到一阵萧声,在惨淡的星月下,荒漠的草滩上,他看到一个人站在那里正在吹萧。玄烨便走到面前。

“哦,是明珠啊,曲子不错,只是太过凄凉了一些,但却应了景。”

原本正在吹萧的明珠被身后的话声一声,连忙回身,见到来的人居然是皇上,连忙跪下叩头请罪道。

“奴才惊动圣听,实在是罪该万死……”

见他跪在地上请罪,玄烨摇头说道。

“哎,这又有什么呢?现在我等宿于荒野,无聊之时,吹吹萧,也是人之常情嘛,况且这萧声也应了现在的景,起来吧!”

“奴才遵旨。”

明珠随后又叩了个头,然后才战战兢兢地站起身来,在他起身后玄烨打量了一下明珠,只见他瘦得皮包骨头,非但胡须乱作一团,就连本应该剃光的头上这长着寸长的短发,大抵上现在现在大抵上都是这副模样吧!

想到这,玄烨的心情不禁变得有些难过。唉,当年入主中原的大清国,居然落到如此下场,难不成这就是气数?

当年元顺帝逃入草原的时候,恐怕也是这般的仓皇吧!

想到这,玄烨便说道。

“明珠,这些天一路鞍马操劳,想来你受了不少罪吧。”

被主子这么一关心,明珠的心头顿时一热,眼泪流了下来,连忙又跪下答道。

“主子,奴才在主子身边拱卫主子安危,受点苦不算什么。只是奴才瞧着主子成日里郁郁寡欢的模样,着实是心痛非常,奴才以为此次我大清西迁至西域,能够保全如此已经是老天保佑了。奴才斗胆说一句,只要皇上振作起来,我大清国必定能再次崛起于西域。”

这句话,正碰到玄烨心中忧虑之事,他看着明珠说道。

“这件事,怕是没有那么容易啊!咱们现在是离开了汉地,可当年元顺帝不也逃到了草原上吗?但是朱洪武又岂曾放过他,不还是不断的派兵攻伐草原。”

听着皇帝忧心忡忡的话语,明珠连忙答道。

“主子,奴才以为,这西域不同于草原,明朝大军可以进草原,却不能进西域,就像我等出关十日以来,沿途若不是设有驿站,早早备有粮草,不说其它,怕就是连喝水都不一定能喝得上,这西域,绝不是谁想来便来的,出嘉裕关往盛京,足有数千里,其中尽是戈壁、沙漠,即便是明军想要打,又岂是那么容易的?主子,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嗯,你说下去。”

玄烨点了点头。

“是。请主子想想,明朝或许是兵强马壮,可是往西域来,却不是几千、几万人便能成的,咱们大清披甲不下十五万,若是明军想要攻伐西域,至少也得15万大军,这十五万大军一天需要多少粮?这几千里荒野运那么多粮,又得耗费多少粮草?;所以,以奴才看来,现在于咱们大清来说,最要紧的不是其它,而是人,现在咱们有十五万披甲,明朝就得用十五万人,若是再等十五年,等到这小字辈的长大了,可就有三四十万披甲,甚至有五六十万披甲,到时候,明军即便是能调集天下兵马,又能如何?数十万大军,万里之征,粮草皆需从万里之外运输,即便是他们来了,也不过是另一次萨尔浒之战罢了,不过只是给咱们大清国送人头而已……所以奴才请主子保重身体!”

明珠哽哽咽咽地说完,一个头叩下去,趴在地上,再也不抬头了。

此刻,玄烨的心潮起伏不定。明珠的话是不无道理的,确实,西域太远了,也太荒凉了,这地方荒凉到就是马匹吃的草都要从千里之外运来,荒凉到哪些水井一堵,就能把大军给渴死。

这地方,确实不适合大军征伐。

只要有几十万兵丁,就足以让大明不敢轻易来犯!

这不正是当初王化行对他说的话语吗?甚至他的心中也已经有了打算,只是明珠现在又一次在他的面前提及此事了,想到这阵子只是一味的忧伤,他便轻轻地叹了口气说。

“唉,明珠啊,你说的对啊,朕这阵子是着相了……只要朕锐意进取,又岂需惧怕大明?”

说完,玄烨径自转身去了。等明珠回过神来,抬头看时,皇上已离开了,满天的星斗之下,茫茫草原上只有他孤零零地跪在那里……8)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